“意外”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论文_方育林

“意外”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论文_方育林

——英语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青龙山高中 437000

新课标指导下的英语常规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课前备好课,做好各方面的精心预设,想象课堂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意外,想好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事先预想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表现的状态、兴趣、注意力、方法、能力、观点等。但学生们在教学活动中的这些表现实际上是很不确定的,时时刻刻处于变化之中,他们的思维的表现过程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有很强的现场性和随机性,所以教师课前所做的各种准备不可能完美实现或面面俱到,有时会出现各种意外,课堂活动不会按教师的预设进行。对此,教师有时会有些恐惧,担心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或是怕在学生面前丢脸;但是只要利用恰到好处,把握一个度,那么这些课堂活动中的表现对教师来说就是宝贵的资源,是常规教学过程中的润滑剂,值得教师关注。

以我多年教授高中英语虚拟语气为例,我通常授课前仔细分析教材,参照以往教学成果,精心写好教案,包括考点分析、句子类型讲解、情景运用,以课本中学过的句子为例进行针对性讲解,并精选习题。在45分钟教学活动中通常是老师占主要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中。为了改善课堂气氛,我通常自己设想几个小问题,让学生回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比如,讲述对不同时间段的情景进行虚拟时,我先做铺垫:Yesterday,I didn’t go home,but unluckily,my father was ill and nobody sent him to hospital,what would have happened if I were at home?

学生甲答:If you had gone home,you would have sent your father to hospital.

学生乙答:If you were at home,your father would have felt better.我对他们的回答给予肯定并归纳:对过去之事进行虚拟时用过去完成时。我继续创设下个情景:If only I had been at home.就此转换到另一个虚拟语气句型,同时鼓励学生们按照这个句型发挥。

学生丙说:If only I had been with you yesterday,I could have helped you.我又转换到另一个情景:It’s a pity that I had no time at that time.

学生丁说:It’s a pity that you should have no time.

我给予肯定之后再次转换话题,然后鼓励学生模仿我:I would rather that I had gone home last night.一个学生模仿我说: I would rather that you had spared some time to go home yesterday.最后我对几种情景进行归纳,并板书,学生做笔记。所有这些过程都是我事先创设的既定方案,学生只需要按照这一轨迹走下去,毫无悬念。

但2015年新年刚过的一次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点小的意外。有个学生在玩手机,我对其进行教育,我说:If I were you,I would study hard to go to a key university.Do you think so?学生红着脸结结巴巴地回答:If you gave me a chance,I would study harder.我说:OK,表示愿意给他机会之后,要求其他学生用同一句型继续练习。第四个学生正说到一半:If you gave me a chance…学生丙喊道“反转,反转……”(后来我反思:大约是学生听到同样内容的句型重复多次,感到很厌倦了,或者是太激动而忘形了,于是用当年春晚学到的新词表示不满。)我当时生气了,说道:It’s your turn to express yourself.此学生吞吞吐吐小声说道:If you gave me a chance to be a teacher,or If I were a teacher,I would think of a better way to practice the grammar.全班一片寂静,我也怔了一下,幸好我一下反应过来,面对全体学生说:“这位同学说得好,我们为他鼓掌。”该同学本以为我会批评他,听到我的话,他红着脸笑了。接下来我说:It’s time that I should change my teaching way.在我的带领下,学生们各自用不同的方式练习着,这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没想到的是这次小小的意外,不仅充当了润滑剂的作用,调节了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也成了这节课的亮点,并将课堂活动推向了高潮。

许多次教学过程证明,如果把教学当成一种艺术,教师们就不可能预料教学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结果,不可能预设全部成果。我们教学过程的结果有极强的现场性和随机性,学生们学习的状态、学习条件等随时都会发生变化,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存在各种意外,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接纳各种始料未及的信息,结合具体的场景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师的正确把握和调控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就是它们让教学成为一门艺术。

教师是这门艺术的设想者、实施者、完善者,教师不能怕“意外”毁了自己预设的教学计划,要勇敢地面对它、挑战它、捕捉它,并利用它来调剂自己的课堂活动。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只有关心学生的心理,融入他们的行列,肯定他们的正确观点,接受他们善意的提醒,才能充分利用这些“意外”资源,让这些小小的意外更好地为今后的课堂活动服务。

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成为这些“意外”的解决者,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在教师指导下,让他们既学到知识也娱乐了身心。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比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更具说服力,因为那才是真情的互动,是真正的学与教的过程。我们的课堂有了一点润滑剂才成为学生们真正的活动乐园。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分析这些小小的意外,要冷静面对,顺势而下。要有的放矢,不能任其发展,也就是要把握好一个度。只有这样,才能让它们给我们的课堂创造更多的精彩。

论文作者:方育林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3月总第2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4

标签:;  ;  ;  ;  ;  ;  ;  ;  

“意外”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论文_方育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