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课在高职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张琼宇,唐平,曾乐平

浅谈微课在高职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张琼宇,唐平,曾乐平

1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基础医学部 湖南永州 425006;2 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 湖南长沙 410013

【摘 要】在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为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基层人民群众健康,医学高等职业教育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组织学与胚胎学是一门重要基础医学课程,但因其具有名词多、描述多、看不见、摸不着、难记忆等教学特点,传统教学模式难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随着信息与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在高职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过程中引入微课并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氛围、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的积极探索。

【关键词】组织学和胚胎学;微课;翻转课堂

前言

组织学与胚胎学(组胚)属形态学范畴,该课程面对一年级新生,是高职医学生的先修课程,是后续各医学课程的学习基础。因此,组胚教学在医学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是培养医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之一。然而,组胚课程内容庞杂,专业名词和概念繁多,理论抽象难懂,理解知识需要较高的空间思维和想象能力,学生往往学习起来枯燥乏味,学习效率低下。如何形成学生主动参与式的学习氛围、提高教学质量是值得不断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信息化和数字化发展,移动通讯、社交媒体、教育资源开放共享的理念也逐渐融入了我们的教学体系。微课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迅速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点。本文就微课的特点及其在高职组胚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以期更好地发掘微课在组胚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为应用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组胚课程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1.微课的内涵及特点

1.1微课的概念

2011年胡铁生先生在国内首先提出微课的概念。经过实践与深入研究,他认为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1]。南京师范大学张一春教授认为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2]。此外,微课是区别与课堂一对多的教的模式,倡导的是一对一的教学情景,既注重教师的教,更注重学生的学。

1.2微课的资源构成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一段精彩的教学微视频。然而,微课并非等同于微视频,它应是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是课程目标、内容、活动、评价、监控的有机统一体,而单一的微视频只能算是一个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材料。因此,一个完整的微课还要提供与这段教学视频(知识点)相配套的、密切相关的辅助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等支持性和扩展性资源。这些资源以一定的结构关系和网页的呈现方式“营造”一个半开放的、相对完整的、学生主动参与、交互性良好教学生态系统。

1.3微课的特征

微课形式上“微”,内容上“精”,整体效果追求“妙”,最大的特点便是短小精悍[3]。具体来说:一是短,即微课的时长最好6分钟之内,这符合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和视觉驻留规律,也满足当今微时代“泛在学习”趋势。二是小,即微课教学主题简短、教学目标明确、课程资源容量小。教师可以单独完成微课制作各环节、容易把握教学重点和主线;另外,微课资源在几十兆内,易于网络传输、交流和应用共享。三是精,即教学内容精炼、教学设计精巧、教学活动精彩。微课聚焦于某一有重要学习价值的内容,形成最优化结构的“脚本式”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生动、简短又完整,有效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困难。四是悍,即资源应用面广、教学效果显著。

2. 微课应用于高职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的必要性

2.1 微课教学适合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特点

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特点,亦为其难点,其教学内容存在大量的形态描述,探讨的主要是人体的微细结构,肉眼看不见,摸不着,立体和平面结构容易混淆、静态与动态结构关系难以把握、镜下与实际结构需要较强空间想象能力加以联系。在高职学院基础医学教学课时减少的现实背景下,要保障学科知识系统性、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显得十分困难。而应用微课教学则可以有效克服这些困难。首先,微课教学过程流畅紧凑,可以帮助学生充分利用零碎时间,有利于破除课堂教学课时减少的尴尬局面。其次,微课代表教师讲授本知识点的最高水平,针对性强,突破重难点教学更高效。再次,微课充分发挥了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可以展现普通教学中语言难以描述、肉眼无法观察的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演示人体发生发展的动态变化过程。例如:肌节的收缩、髓鞘的形成、胚层形成和分化等传统教学中耗费大量时间学生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通过微课视频可以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

2.2微课教学适合高职医学生学情特点

高职院校医学生生源结构复杂,素质层次不齐,文科生多于理科生。他们在进入高校之前对医学形态学基础知识了解甚少,对学习医学新知识不适应。虽然很多学生思维活跃,富于想象力和创造性,但大部分新生理解能力相对较差,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方法不恰当,对教师依赖心理较强。另外,很多学生都拥有数码终端,但大部分学生只用来娱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微课教学高度契合高职医学生学情特点,首先微课视频形式生动活泼,趣味性强,大量精美教学资源的视觉冲击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微课教学为学生提供适量的认知负荷,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容易看到学习成果,从而增强学习效能感,激发学习动机。再次,微课教学模拟了一对一教学情景,教师成为课下陪伴在学生身边帮助其主动学习的良师益友;同时,学生通过电脑、手机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微课教学的魅力,可以随时停下来思考、记笔记或反复观看,大大提高了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可能性。

3. 微课应用于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的具体方案

微课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一种改革,把微课引入到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当中,关键在于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而非盲目开展微课教学。因此,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微课不应仅仅作为配合教师上课的教学资源而存在,而应该与“翻转课堂”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相结合。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翻转课堂模式下,“知识传授”过程由学生在课前借助教师提供的微课资源完成;“知识内化”过程由教师通过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完成,学生是学习的核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设计者、帮助者和学习伙伴[4]。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具体应用方案如下。

3.1课前准备阶段

首先,将组胚课程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进行梳理,把适合通过教师讲授、演示的知识点分离出来,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确定重点和难点,收集学习资源、完成微课的教学设计。然后,录制好微课视频,准备好配套学习资源包,并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接着,向同学发布“任务单”,组织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单”,实现主要书本知识的传递,另外,教师通过在线交流平台、QQ群、微信等对学生发现的问题进行个性化指导,并总结学生遇到的具有代表性的难点问题。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传统课堂中的“知识传授”过程。

3.2课上内化阶段

通过课上高质量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完成“知识内化”过程。在教学实践中,首先选择能够概括基本知识点的组织学图片,让同学分组讨论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相应知识。如学习上皮组织时,出示上皮组织结构模式图,然后请学生看图后说出各类上皮的结构特点、功能以及分布。接着,教师进行点评,再集中讲解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以及“看图说话”过程中没有掌握的知识点。然后,向学生提出预先设计的医学相关案例,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如学习完上皮组织特殊结构以后,请学生分析患有纤毛无运动综合症的病人可能有哪些临床症状。最后,教师点评并总结章节要点。总之,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在教师的协助下由学生主动完成知识的建构和内化,锻炼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课后巩固阶段

课后要求学生再通过反复观看微课视频、观察光镜及电镜照片、完成一定数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加深认识。另外,教师还可以收集与本堂课程有关的医学纪录片、科普片、参考书等拓展资源发布到网络平台,供学生课余时间观看和阅读,以拓展学生知识面。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实现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拓展。

4.结语

要培养适应现代医学快速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高职人才,组胚教学更应着重锻炼学生运用人体微细结构相关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高职院校组胚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理解和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并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在高职院校组胚教学课时数减少而教学质量不能降低标准的情况下,将微课引入组胚教学是符合时代要求的积极探索。微课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使教学过程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转变,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能力素质培养的转变,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但是,微课教学到底适用于哪些组胚教学内容还需进一步实践检验,微课资源的建设还需要不断的完善,如何加强引导学生按时利用微课资源完成“自主学习单”保障教学质量,还需不断的探索。

参考文献:

[1]胡铁生. 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J]. 广东教育:综合版,2014,(4):33-35.

[2]张一春. 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J]. 中国教育网络,2013,(10):28-31.

[3]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4]刘锐,王海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和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26-32.

作者简介:

张琼宇(1982-),男,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组织胚胎学教学与科研工作

通讯作者:曾乐平(1978-),男,医学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人体形态学教学与科研工作。

基金项目:永州职业技术学院院级精品课程项目(编号:J201102)

论文作者:张琼宇,唐平,曾乐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3

标签:;  ;  ;  ;  ;  ;  ;  ;  

浅谈微课在高职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张琼宇,唐平,曾乐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