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主义兴起的原因分析论文

社群主义兴起的原因分析论文

社群主义兴起的原因分析

李 玥*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 100875)

摘 要: 本文解释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社群主义异军突起原因。重点从两方面进行原因分析,第一从经济政治根源入手,重点以美国为例论述在罗斯福新政指导下美国的高福利政策所带来的种种弊端以此说明社群主义出现的客观条件。第二从社群主义的理论渊源入手,着重阐述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论及黑格尔的集体主义观对社群主义形成的影响。最后简要阐明作者研究社群主义的原因,希望能够利用社群主义的相关观点为我国当前的社会问题提出一种新的解决思路。

关键词: 社群主义;罗斯福新政;德性论;集体主义观

社群主义原译为共同体主义或团体主义,受台湾学者的影响转译为社群主义。社群主义兴起于20世纪八十年代,是上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政治思潮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是桑德尔、麦金太尔、沃尔策等。一直以来学界对社群主义一直有一个疑问,就是社群主义为什么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发展迅速甚至与西方主流自由主义思想并驾齐驱。本文重点论述社群主义上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的原因。

一、经济政治根源

理论能够成为主义在于它能够扎根于社会实践,又反作用于社会实践,能够帮助社会解决先前理论所带来的社会问题。社群主义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自由主义所带来的弊端。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任何理论萌发均与当时的经济状况有联系。亚里克斯·卡里尼克说:“全球进入二十一世纪后,贫穷与不等弥漫在世界各处,这是人类无法想象的。”[1]二十世纪中西方发达国家深陷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制度处于分裂边缘。在这种情况下再采用自由主义的自由放任型经济政策会加快资本主义分裂速度。我们以美国为代表来分析当时社会状况。当时,罗斯福作为自由主义拥护者意识到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所导致美国各行大崩盘的现象,但他所主张的新政依旧带有自然主义色彩。在罗斯福的执政下,美国社会由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转变为高福利国家政策,至此美国跨入高福利国家。虽然这种政策的实施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社会突出的矛盾,但也带来了新问题。

著名翻译家、诗人梁宗岱先生1933年在上海《文学》发表译作《蒙田试笔》,首次把这位法国作家介绍给国人。在此,读者可能会疑惑,本研究语料的选择定位为“散文”,为何挑选的却是一篇法国“随笔”呢?

首先高福利政策需要财政高支出做支撑,长此以往财政必然出现赤字。为解决赤字而推行宽松或紧缩的货币政策都会导致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现象发生,继而再次爆发经济危机。这是恶性循环。随着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入学习,我们了解美国社会陷入恶性循环的根源是因为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缺陷,没法得到根本解决。其次高福利政策还会导致生产者丧失劳动积极性。自由主义的代表罗尔斯强调每个人生来就有权利,这种权利是先于社会出现的是不可剥夺、不可转移的。高福利政策无疑是对这种天赋人权最大的保护。受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人们本就认为个人先于国家理所当然,因而也就丧失了生产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恐怕大部分人都想做靠政策庇护的弱者,那整个社会又谈何向前发展。高福利政策不仅会降低普通人的生产积极性,对社会上层的资本家、企业家也会产生负面效果。高福利政策会带来高财政支出,势必要增加税收。这样带来的后果就是企业的税额上升。资本家和企业家会进入长时间的寒冬期继而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加速社会动荡。

亚里士多德对社群主义的影响最深之处在于他的德性思想。亚里士多德之所以认为公民轮番执政是最理想的共和政体,是因为亚里士多德笔下的公民都具有美好的德性,即“善”的属性。亚里士多德指出:“社会中公民之间的抉择与判断,都是依据某种所需求的善为根本目标,才采取的具体实践。”[3]这里的“善”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包含三重含义即外在、身体和内在。外在诸善指权利和财富等可衡量的外在条件;身体诸善是指与生俱来的如美貌、健康等;而内在诸善则是德性的核心,它是指自身的美德如正气、勇敢等。值得强调的一点在于亚里士多德认为内在善是重于外在善的。而社群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桑代尔在论述社群主义时就吸收了亚里士多德德性思想的理论精髓,提出善优先于权利的主张。在此基础上针对美国社会缺乏社会公德和整体国家观的现状提出“公共善”的主张,即公共善优先于个人权利。并且这一主张在柏拉图的相关论述中也找到了理论支持。柏拉图曾说过“只有在正义的国家才能发现正义的人。”[4]柏拉图也认为国家优先于个人。

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民增收的影响——以甘肃省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经验为例 刘小晴,等 5—96

二、文化理论基础

如果说美国社会内忧外患为社群主义的兴起创造了外部原因,那么社群主义丰富的理论基础无疑就是它能够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异军突起的内部动因。

黑格尔认为公民应该身处和谐的社会关系中再讨论权利,公民权利实现的唯一前提在于个人与他人的自由意志能够协调一致。黑格尔反对抛开社会这个真实存在的前提条件去空谈实现权利。公民之所以为公民在于具有公民理性,这种公民理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唯一标志。公民理性的培养在于公民的社会实践,而这种社会实践最终目的是帮助公民更好的融入社会。这为社群主义者批判极端自由主义者罗尔斯所阐述的“无知之幕”理论打下理论基础。

(一)亚里士多德德性论

高福利政策不仅仅在经济领域带来了不良影响,在政策领域所造成的破坏也不可小觑。彼时美国内忧外患严峻,正如徐大同先生在西方哲学思想史中的论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公民反传统文化斗争、黑人主权战争、反战斗争及一些重大影响政治与文化事件爆发于美国社会当中,并且干扰美国常规政治的运行;然而,全球性问题,如生态问题、贫富差距加大、核战争等问题,更加剧成为美国社会的动荡‘有力助手’。”[2]美国社会一连串动荡引起大众不安,学者开始思考美国这种“虚假繁荣”问题背后的原因。原因之一是大众受自然主义影响过后没有一个明确的国家观念,社会公德也缺失。自然主义无法解决当下的难题反而雪上加霜。因此人们开始寻找新的理论能够代替自然主义发展成一种新主义。民众的这种期望为社群主义的崛起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黑格尔集体主义观

亚里士多德认为最好的政治应该是公民自治轮番执政。公民要组成自己的政治共同体。这种共同体概念就是最早的社群雏形。社群表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中。例如在政治生活中政党也是社群的一种,而政党则是政治生活的基本单位。社群是一种基础性的本位概念,是各种团体活动的基石。

在黑格尔的国家学中,黑格尔指出市民社会是由数个不可分割的市民个体组成的,而市民社会就是一个展示公民冲突的舞台。正如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叙述:“市民社会不仅仅是个人私利与社会公共事务纠纷的载体,而且还是公民与公民之间私利冲突的舞台”。[5]市民社会与公民之间需要强有力的外在手段来调和矛盾,这个外在手段就是社会的最高组织形式国家。桑德尔吸收黑格尔国家观,主张“强国家”。“强国家”理论是社群主义者们的主要主张之一,桑德尔对于这一理论的论述主要是针对美国等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所出现的资本流失的现象,表明国家需要采取强制措施才能抑制资本流失问题。

提高资金利用效率,防止资金浪费现象发生,这是PPP投资型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调查显示,部分企业在参与PPP投资型项目时,忽视严格审核施工预算方案,未能对资金使用作出科学合理安排,制约项目效益提升。为转变这种情况,有必要健全PPP投资型项目管理制度,对资金使用作出科学合理安排,提高预算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防止资金浪费,让PPP投资型项目资金得到合理使用。

综上所述社群主义的兴起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是社会政治经济等客观因素所导致;第二是诸位社会学家、哲学界的理论积淀。研究社群主义兴起的原因意在证明社群主义对解决社会现实问题是有效的。尤其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追求集体主义先于个人利益至上的国家来说借鉴意义更大。通过观察社群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英文,我们不难发现社群主义前身共同体主义(Communitarianism)的同我们所信奉的共产主义(Communism)从英文词源学的角度来看二者前缀相同,理论主张必有共通之处。而共产主义又是我们的共同信仰可见社群主义相较于其他主义而言显然更加适合我国的国情。社群主义者们所主张的“公共善”、“强国家”等理论能为我国当前社会中所推行的种种政策提供新的理论依据。通过研究社群主义希望能够为我国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如公交、高铁、火车等公共场合霸座现象的产生原因等提供一种分析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 参 考 文 献 ]

[1]亚历克斯·卡利尼克斯.平等[M].杭州: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1.

[2]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628.

[3]亚里士多德.尼科马克伦理学[M].廖申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3.

[4]汉·诺·福根著,刘建军,译.柏拉图[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6.

[5]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309.

中图分类号: D0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0049-(2019)13-0233-02

* 作者简介: 李玥(1994-),女,山西太原人,北京师范大学,2018级学科教学学生,研究方向:思政。

标签:;  ;  ;  ;  ;  

社群主义兴起的原因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