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论文_闫卫平

浅谈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论文_闫卫平

闫卫平(陕西省洛南县城关街道中心小学 陕西 洛南 726104)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 (2019)08-128-01

课堂提问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得出答案、巩固旧知、获取新知、掌握技能、发展能力的双边活动过程,是课堂教学普遍运用的一种教学形式。

课堂教学问什么?必须依照各学科教学的规律,依照教学目标来设计。有效的提问解惑,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提高学习兴趣,学会知识,掌握技巧;相反,如果课堂中尽是“好不好”、“是不是”、“对不对”、“行不行”这些口号式的无效提问,学生只会跟风似的齐声喊,而不去动脑筋思考问题,从而教学目标也难以深入,学生兴趣全无,双边的学习活动变成了老师夸夸其谈的“独角演说”,这样的课堂既缺乏情趣,又失去课堂艺术魅力。

一、有效提问设计应具备的几个要素

1.总体性要求:设计核心问题

课堂中的讨论是由若干个问题组成的,但众多的问题中,必须有一个核心的问题,即总体性提问,教师要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重难点,抓住本质,确定关键性的问题。这里的“总体”要考虑一篇课文的总体、课文局部的总体、一个教环节的总体。

2合适的切入点:寻求问题突破

围绕主体问题,必须选择合适角度突破,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从语文学科教学的角度看,有以下几个切入点:①从中心点切入。如《飞夺泸定桥》可以从“飞”、“夺”两个字入手,设计问题。②从兴趣点切入。如《鸟的天堂》一文,可以从“鸟的天堂”没有一只鸟来发问。③从疑难点切入。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中,围绕“焦急而耐心地等待”,可问“怎么理解”?④从留白处切入。许多文章,由于行文和表达的需要,往往留有空白点。特别是诗歌,它的跳跃性比较大,留白更多。这样的空白处,是我们设计提问较佳的切入点。⑤从模糊点切入。模糊点就是学生不易读懂的地方,往往也是矛盾交汇的地方,从这里切入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学习材料。⑥从延伸点切入。许多课文都图有可供无限想象的地方,这些地方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才能,让语文学习从课堂向课外延伸,从而使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更加紧密地结合。

3.问题的有效组合:组织最佳结构

新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参与引导”,这也是我们构建提问结构的依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提问结构构建应考虑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合理搭配实质性提问和铺垫性提问,灵活运各种提问方式,如在阅读教学中,根据“要以问促读,读问结合、目标具体、方式灵活”的原则,可整合成包括三个部分内容的基本提问结构:基础性提问(与阅读训练结合与语言训练、思维训练紧密结合)、辅助性提问(为保证基础性向拓展性过渡,准备些小问题进行铺垫,也可在拓展性提问时进行)和拓展性提问(所学知识的运用)。依据这一基本结构,可以设计出很多的变式。

三、如何实现有效课堂提问

完美的提问设计必须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其价值,有效的课堂提问要做到:

1.课前准备充分:诸多生成性因素考虑全面

针对设计的问题,教师要充分估计学生的可能答案,并在全面考虑的前提下,编写提问提纲,估计各问题所需时间,作好必要的铺垫,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有位教师教陆游《示儿》一诗时,第一句的“空”学生理解后,问:人死后什么都空的,什么都放得下,可接着一个“但”字又说明什么呢?引入下文,通过铺垫,让学生理解了陆游当时的心情。作者在表达上的“欲擒故纵”,被学生所理解,引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

2。问题有效分解:循序渐进做好总结法

教师在进行提问时,有些问题不可一步到位,就如登山一样,要拾阶而上,于峰顶领略无限风光。一个难的大问题,可以科学地分解为几个容易的小问题,步步诱导,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解决难题。既不因为问题过难而使学生望而却步,甚至挫伤学生思考和回答题的积极性,也不因为问题过简单而使学生骄傲自满,思维惰性滋生。

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里《“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篇课文,教师可以从标题入手:“你”在文中至谁?是“谁”在命令“你”放掉这条鱼?“这条鱼”是一条什么样的鱼?是怎样弄到手的?为什么要“放掉”这条鱼?按照这样的顺序来设计提问,使前一个问题成为后一个问题的铺垫,环环相扣,这样设计问题,就如投一块石头于平静的湖水之中,激起层层波浪,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和兴趣。

3.激发培养兴趣:实现共同质疑探究

要激发学生的质疑意识,让学生敢问、多问。教师既要给学生“自己说话”、“说自己话”的自由和权利,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脑袋去思考,心灵去体验,嘴巴去表达,获得自我满足,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善于捕捉学生星星点点的智慧火花,并适时的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时时处处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创造的乐趣。

4.合理停顿:有所思考是提问的价值所在

教师发问后,要留有思考的时间。有的教师问题一出口,就马上指名作答,这不合理;还有人小黑板一挂,问题一呈现,马上就催促学生:“想快一点,想快一点”,我们扪心自问,怎样才算想快一点?想快一点能靠言语催促出来吗?思考时间长短,除了问题本身的原因,还要考虑年龄特点。低年级时间可短些,因为低年级学生侧重于直观思维,即我们平常所说的“直线思维”。高年级要适当留长,在提出问题的同时,还应给学生以思考方法上的提示。好的提问,可以使各个层次的学生人人有所思,人人有所得。

总之,在课堂教学具体实施中,教师应为学生充分搭建好展示的舞台,使课堂教学真正呈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科优势,认真探索、总结,相信有更好的提问技巧,展现在我们面前。

论文作者:闫卫平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5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论文_闫卫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