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论文_杨宁军

浅谈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论文_杨宁军

杨宁军 河北宁晋中学

摘要:诗歌鉴赏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对于诗歌的学习和考查,无论是着眼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增强其知识的逻辑性,还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素质品质,塑造完美人格,都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诗歌鉴赏、课外诵读

诗歌鉴赏一直以来就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通过对诗歌地阅读鉴赏,可以陶冶情操、纯净心灵、提高文学修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很大作用。新课改特别强调审美教育,而诗歌鉴赏是语文审美教育实施的必要的途径和重要内容。所以诗歌教学一直以来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研究对象。

一、从分析诗歌意象入手,明确课堂教学思路

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曾经指出能够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思路摸清楚就是最好的语文老师。显然,在他看来阅读理解要从理清思路入手。诗歌的阅读教学也是如此。但是诗歌又不同于小说、散文、戏剧等文体。一般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语言有跳跃性,表意比较含蓄。学生在感受上最容易触摸的恐怕只有诗歌中的意象了。意象是诗歌的基本单位,是意和象融会的复合体,是作者主观的心意和客观的物象相凝聚的具象表现。意象是诗歌的灵魂,只有对意象有了清晰而深刻的认识,我们才能对诗歌意境有深刻的理解。分析诗歌要从分析意象入手。教师可根据诗歌结构脉络或者感情思路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基础上领略诗歌的意境。如:在理解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一个问题?诗歌的第二、三、四、五节重点写了哪些意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这些意象所在小节描写的画面。学生稍微思考就可以回答。这四节写得很美,分别主要写了金柳、水草、清潭、星辉四种意象。我接着追问:“为什么写得这么美?”大家讨论后觉得,这四种意象代表了徐志摩的一种理想。我紧接着让学生比较阅读第一节和第六、七节,重点思考诗人‘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为什么又‘不能放歌’通过这些问题的指引,学生一步步理解了诗人离别康桥时的苍凉和无奈。在此基础上,我补充了一些诗歌的背景材料,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歌,在此基础上认识徐志摩。

二、课外诵读是提高诗歌鉴赏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可以带领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可以使学生体会诗歌的美感。因此,古诗课堂离不开反复吟诵。首先是榜样示范,激发愿望。榜样示范原理是观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观察学习依赖于重要的榜样示范活动。我建议教师一定要进行范读,力求做到声情并茂,并鼓励学生会读得更好。这无疑调动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了他们强烈的诵读愿望。其次是自由吟诵,避免齐读。学生带着强烈的诵读愿望,自由吟诵,情感自由发挥,初步感知诗歌。我不建议齐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每个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不同,情感把握,音高,语速都不尽相同,如果齐读的话,就会使学生为了读齐而读,无形中阻碍了个性发展。再次学生评价,个体点拨。由学生评价某一个学生读得好在哪里,应该改进的在哪里。这个学生在同学的帮助点拨下反复吟诵,改进,直到同学们满意为止。让学生的进步在课堂上明现,构建一个自由、互助,和谐的课堂。最后是优秀展示,极力称赞。学生中藏龙卧虎,一定有朗诵特长的人才。这样的学生一定要在课堂上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而且要极力称赞,树立榜样,不仅是学生的榜样,也是老师学习的榜样。在师生、学生之间形成互学,互助的良好氛围。

三、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诗词创作的人文背量,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诗歌大多短小精悍,却蕴涵着丰富的情感。我们无法仅从诗歌字面上看不出来作者的感情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阅读古诗词作品时,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借助于标题、作者简介、注释、细节等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风格、创作思想及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为学生的自觉自主阅读做好准备。如苏轼,我们在课文中学习过他的作品,那么苏轼杰出的文学才华,坎坷的人生经历,复杂的思想都应该被同学们了解掌握,这对于理解苏轼的作品很有好处。

四、古诗词教学要进行整体规划,强化必修课的主导性,增强选修课程的自主性,拓展活动课的多样性

教师应注重必修课程实施过程的互动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活动与反馈中逐步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与需求,让学生有扎实诗词阅读鉴赏的基本功,在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鉴赏的过程中掌握方法形成学习能力进行学习,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教师应利用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以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实践能力及科研能力。如举办朗诵会,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创意和构思、意境和意象、语言和修辞等方面对诗词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五、合理整合教学资源,有效利用教材,精讲与比较阅读相结合

因课时限制,教师与学生要将教材所选古诗词全部精讲精练不太可能也没必要。教师应合理整合教学资源,有效利用教材。教师可以将同题材的诗词、同时代或同风格的诗人的作品,进行比较,寻找契合点,编成组合,将诗词重组,如根据诗词内容可分成送别诗、边塞诗、思乡诗、爱情诗、登高诗、抒情诗等等,根据结构形式可分格律诗、自由诗,按句式有四言诗、五言诗、六言诗、七育诗、杂言诗等,按体裁分为楚辞体、乐府体、歌行体、格律体等。相同主题或题材精讲一首,其余引导学生通过比较阅读来完成,精讲与比较阅读相结合,以提高教学效率,也能帮助学生了解诗词的特点,进一步体会理解诗词的文化内涵、社会意义与时代意义。例如,抒情诗中的咏史诗与怀古诗多是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缅怀先贤,追慕古人,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或倾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借古讽今,感叹昔盛今衰。

总之,兴趣是诗歌学习最好的老师。鉴于诗歌的本体特征,言志与抒情、语言精炼、意象丰富。诗歌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意象分析法、诵读法、知人论世法等诗歌鉴赏方法,获得对诗歌学习的深刻感悟和审美乐趣,从而提高高中生语文得诗歌鉴赏水平和能力。

论文作者:杨宁军

论文发表刊物:《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4年1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5

标签:;  ;  ;  ;  ;  ;  ;  ;  

浅谈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论文_杨宁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