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柯亨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关系的功能解释_上层建筑论文

论柯亨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关系的功能解释_上层建筑论文

谈谈科亨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关系的功能解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产关系论文,生产力论文,相互关系论文,功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历史唯物主义为什么需要功能解释?

科亨认为,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其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做了经典的表述。他指出,马克思在这里提出了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三个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并使用了一些解释性的词语来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合,法律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于经济基础之上。在这两种情况中,马克思都区分了两个子项,前者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后者是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并断言第二项以某种方式解释第一项,即生产力以某种方式解释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以某种方式解释上层建筑。但马克思没有说明他采用的解释方式是什么。

通过对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和其他相关论述的分析,科亨提出,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命题有两个:

(1)生产关系的本质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来解释。

(2)上层建筑的本质由经济基础来解释。

他认为,对这两个命题都只能做功能解释,否则就无法使它们同《〈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和其他相关论述中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另外两个命题统一起来,那两个命题是:

(3)生产关系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

(4)上层建筑有助于经济基础的稳定。

科亨指出,命题(3)和(4)讲的是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有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稳定有作用。但这两个命题本身却不包含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是由这些作用(功能)来解释的意思。因为“A也许对B起作用,但A的存在是因为它对B起作用”这一说法也许是不正确的。例如,我的鼻梁对我的视力有作用,因为它有助于我戴眼镜,但它与我的眼睛不同,它不是因为对我的视力起作用而存在。但如果将命题(3)和(4)与命题(1)和(2)联系在一起,那就迫使我们必须把这些命题视为功能解释,因为没有别的解释方式能够维持生产力对于生产关系在解释上的首要性与后者对前者的重大影响之间的一致,以及经济基础对于上层建筑在解释上的首要性与后者对前者的重大影响之间的一致。换句话说,由于马克思要求加以解释的现象对他所说的解释它的现象有重要作用,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如何使构成原因的被解释现象的作用与其在解释顺序中的第二的地位即被解释的地位一致起来?科亨认为,“如果采用的解释是功能解释,我们就在A对B的影响与由B来解释A二者之间确立了一致性。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其它方法能使历史唯物主义协调一致。”

什么是功能解释?科亨说,极为粗略地讲就是:“被解释的现象的特征,是由它对解释它的现象的作用所决定的”。为了使人能理解和掌握功能解释,科亨举了两个例子:(A)鸟长有空心骨是因为空心骨有利于飞行;(B)制鞋厂以大规模生产是因为大规模生产会带来经济效益。他指出,在这两个例子中,鸟长有空心骨要由空心骨有利于飞行来解释,制鞋厂以大规模生产要由大规模生产会带来经济效益来解释。这样的解释就是他所说的功能解释。为了使人们能准确把握功能解释,他还用分析哲学的语言对其做了严格的说明。他说,假设E是原因,F是它的结果,我们以E具有这种作用来对它做功能解释。以E的发生是由于F的发生来解释是错误的,因为这是用后出现的结果来解释先出现的原因,这样一来,功能解释就与通常的因果解释相矛盾了。以E的发生是由于它引起了F的发生来解释也是错误的,因为当E引起F时,E已经发生了,因而它引起F这一事实也不能用来解释它的发生。唯一可选用的解释是:E的发生是由于它会引起F,换句话说就是,E的发生是由于这样一种情况,即事件E会引起事件F。科亨强调,这种功能解释与通常的因果解释并不矛盾,它不过是后者的一种特殊形式。科亨说,如果他对功能解释的上述说明是正确的,那么马克思有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的论述就都是功能解释,尽管马克思本人没有自觉地意识到并清楚地指明这一点。

二、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关系的功能解释

与对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关系的功能解释相比,科亨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关系的功能解释更为精细。在他的论述中,生产力指的是那些在生产过程中用于生产结果的工具和手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产资料,二是劳动能力。生产关系指的是对劳动能力和生产资料的权力关系。他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关系的功能解释是这样的:“流行的生产关系之所以会流行,原因就在于它们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现存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将提高其水平,那类提高其水平的生产关系因而就流行起来。换句话说,如果K类型生产关系流行,那是因为就现存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来看,K类型生产关系适合这一生产力的发展。”

科亨说,在他的解释中包含着三个命题: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解释为什么某种生产关系而不是其他生产关系,会促进生产力。

(2)促进生产力的生产关系的流行,是因为它们促进生产力。

由这两个命题可以得出:

(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解释生产关系的性质。

科亨强调,在这三个命题中,只有命题(3)赋予生产力在解释上的首要性。而无论命题(1)还是命题(2),分别来看,都无法确立命题(3)。命题(1)没有把对生产关系的解释的首要性赋予生产力,因为它没有讲哪种生产关系事实上将流行。命题(2)也没有赋予生产力发展水平在解释上的首要性。其原因是命题(2)可与非命题(1)的“生产关系必须具有促进生产力发展特征”的解释相一致,而这将使命题(3)无效。例如,非命题(1)的解释可以是:

(4)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不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解释的),决定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将会促进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科亨还强调指出,功能解释不能说是对所解释问题的详尽阐述,但不能因此而否认其特殊的价值,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价值。

三、功能解释是马克思主义固有的吗?

在与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另一代表人物埃尔斯特的争论中,科亨说了这样一段话:“他想把马克思主义与博弈理论合在一起。而我不会说我想把马克思主义与功能解释合在一起,因为我认为功能解释是马克思主义固有的”。不容否认,科亨的功能解释对于促使人们摆脱长期以来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些肤浅理解和将分析哲学的方法应用于马克思主义研究具有积极意义,但他的“功能解释是马克思主义固有的”的说法却是不能成立的。因为他提出和应用功能解释的前提,即他所说的存在于马克思有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论述中的那种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因而不需要也不能用功能解释来说明。

首先,在马克思的论述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一种内在的相互依存的关系。生产力指的是生产的物质内容,如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生产关系指的是将这些内容结合起来的社会形式。马克思指出,“不论生产的社会形式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但是,二者在彼此分离的情况下只在可能性上是生产因素。凡是要进行生产,就必须使它们结合起来。”这就是说,就现实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而言,没有离开生产关系而单独存在的生产力,也没有离开生产力而单独存在的生产关系。说到生产力,总是指以一定生产关系为其社会形式的生产力,说到生产关系,总是指以一定生产力为其物质内容的生产关系。这种生产的物质内容与其社会形式的相互依存,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关系的本质特征。

然而,科亨却把马克思所说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理解为一事物依存于另一事物的外在关系。在他的论述中,生产关系的流行依赖于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却不依赖于生产关系。这清楚地体现在他把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相互关系类比为生物物种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例如长颈鹿与合欢树的关系。这样一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就不是一种内容与形式的内在关系,因为自然环境不是生物物种的内容,生物物种也不是自然环境的形式。进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也不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因为自然环境的存在并不依赖于生物物种。没有长颈鹿,合欢树可以照样存在和发展,但没有生产关系,生产力又如何存在和发展呢?

其次,马克思所说的生产关系由生产力解释指的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说得具体一点就是,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有什么样的与其相适合的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必然要发生相应的变革。在马克思的论述中,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是一种内容决定形式的必然的作用。他说,“人们在发展其生产力时,即在生活时,也发展着一定的相互关系;这些关系的性质必然随着这些生产力的改变和发展而改变。”为什么生产力对生产关系具有决定作用,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却不具有这种作用?对此,马克思讲过这样一段话:“生产者相互发生的这些社会关系,他们借以互相交换其活动和参与全部生产活动的条件,当然依照生产资料的性质而有所不同。随着新作战工具即射击火器的发明,军队的整个内部组织就必然改变了,各个人借以组成军队并能作为军队行动的那些关系就改变了,各个军队相互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这表明,在马克思看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大体相当于作战武器与军队组织的关系,即我们前边所说的生产的物质内容与社会形式的关系,正是这种关系决定了生产关系要由生产力来解释而不是相反。

科亨虽然也坚持生产关系要由生产力来解释,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但他把这种解释或决定理解为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选择。按照他的功能解释,一种生产关系的流行是因为它们适合现存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但其之所以会如此却不是由自身决定的,而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这就如同一些物种的存在是因为它们适合现存的自然环境,但它们之所以会如此却不是由自身决定的,而是由现存的自然环境决定的。于是,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就如同自然环境对生物物种的作用,成了前者对后者的选择。具体说来就是,在生产力水平发展的一定阶段上,会出现不止一种生产关系,只有被生产力所选择的那种生产关系才得以流行,而其它未被选上的生产关系将会消失。由此可以推论,一种生产关系的出现并不取决于现存的生产力,而是取决于其他东西。既然生产关系的出现不取决于现存的生产力,那么生产关系具有或不具有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作用自然也不取决于现存的生产力。如果这些都不取决于生产力,那么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就成了对某种偶然出现并偶然具有促进生产力作用的生产关系的选择了。这显然不是马克思所讲的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

第三,马克思认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强调这种作用是生产的社会形式对生产的物质内容的作用,这表现在它们既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也可以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种作用与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作用即内容对形式的作用是两种性质不同的作用,后者表现为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有什么样的与之相适合的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变化,生产关系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由于作为生产的物质内容的生产力与作为生产的社会形式的生产关系是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就必然会同时存在,并形成两种性质不同的因果关系。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起作用时,无论是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始终存在,反之,在生产力对生产关系起决定作用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作用也始终存在。如果是这样,那就不存在科亨所说的那种问题,即如何将A对B的影响与由B来解释A统一起来的问题。

以上表明,科亨是以对马克思相关论述的错误理解为前提而提出他的功能解释的,因而,功能解释绝不是马克思主义本身所固有的,而是科亨外加给马克思的。

摘自《哲学动态》(京),2005.4.34~39

标签:;  

论柯亨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关系的功能解释_上层建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