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数学课堂“三环节”导学模式论文_崔长庆

新课程理念数学课堂“三环节”导学模式论文_崔长庆

(甘肃省陇南一中746000)

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专项课题研究GS[2017]MSZX058论文

根据新课程理念,在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我们以“立足本校传统,合理借鉴他人”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三三三”教学模式。其中前两个“三”注重课前集体备课的操作要求,而后一个“三”是强调课中的导学“三环节”。为能有效落实导学三环节,上课坚持“以导学案为线路图,在老师引导、点拨驱动下,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学习”运行机制,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正真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效果好起来”。并结合学校在教学中长期积累形成的成功教学实践,提出了“1.检查、展示、自学生疑提问环节(10分钟)——合作解疑的探究环节(20分钟)——3.训练展示点评环节(10分钟)

”的课堂“三环节”导学模式。简称“121”课堂教学模式。

一、课堂内涵

建立“小组学习、精讲点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运行机制,备课组要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教导学案,重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通过高效课堂模式的建立,逐步克服重教轻学、不放心学生的现象,克服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的现象,克服重训练轻小结反思的现象,克服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加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二、成立学习小组

1.各班成立学习小组,为了方便分组,教室课桌摆放九列,每三列靠拢在一起,前排与后排搭配六人一组,一般分为八或九组,学生合作学习时,奇数排的学生转在后排构成六人学习小组,特殊情况可采用合并办法。班主任必须深入了解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①六人一组,根据学习成绩分上、中、下(AA、BB、CC)三层,科学划分,学习成绩均衡,便于各小组公平竞争,使每个小组成为班级学习的缩影。学生座位对应层次按照列分:BAC;BAC;BAC。

②合理搭配,让不同智力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和情趣特长的学生成为小组成员,达到能力互补、性别互补、性格互补。

③每个小组让学生自己设计的小组名称。

④将态度积极,学习习惯好,乐于助人、有责任感;组织管理能力强,集体荣誉感强。的学生选为学习小组组长。学习组长要负责组织好本组每节课的课堂自学、讨论、展示和评价,及时检查小组成员课堂学习情况和每天学习内容的落实情况。学习小组长实行动态管理,一个阶段后成绩不理想的小组长可做调整。

2.学习小组组长职责:

课中:组织讨论、分配任务;课后:布置小组展示内容、彩排等;课间:收交作业(作业按照分层按时收交,组长特别要关注C层次学生作业,杜绝抄袭作业现象);

3.过程性评价:组长给组员打分(0.1-0.9)

课堂主动发言:0.1×次数;课上或课下提问或答疑:0.1×次数;作业:次数×0.1;单元测试更正:次数×0.2;试卷更正:0.5×次数;每周班会上宣布个人与小组(组内个人成绩之和)成绩,对优秀者班主任要及时表扬。

4.结果性评价:统计学习小组每次月考成绩均分,对成绩排名前3名的小组进行表扬,组长介绍好经验。对最后一名的小组,班主任要帮助分析原因,对症下药。

三、操作流程

“121”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以导学案为路线图,在教师的“有效之教”下构建自己的“有效之学”,真正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检查、展示、自学生疑提问(10分钟)

要求老师在上课前2-3分钟检查导学案中的预习案,并将检查(方式多样)结果做出简单评价,然后老师在多媒体上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是高效课堂的“方向盘”,要按新课程三维目标准确设定学习目标,体现出知识与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同时安排学生围绕目标再学习(7-8分钟),诱导学生必须以“导学案”为载体,独立思考,自主生疑——看书、分析、设问,创设一种“学习目标”存在于其中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并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落实了先学后教的理念。提出问题——就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预设恰切的问题,来引导课堂程序,组织课堂教学。问题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学生自学提问,二是老师备课时的提前设问(用导学案呈现问题)。

2.合作解疑的探究环节(20分钟)

就是在导学案中设置的问题导引下,对教学内容展开自主独立的钻研学习。老师根据学生提问,创设情景,引发兴趣(巧妙导入新课),自然进入学生独立学习或师生互动的启发学习或生生互动的交流合作学习方式。采用哪种学习方式,必须根据问题大小,问题难度确定。特别,在问题探究的初期,不一定要小组合作完成,如果能够让学生独立探究的,就要放手让学生个人独立进行尝试,而在这个独立自主地探究过程中,静静地思考无疑可以帮助学生及时梳理自己的学习思路,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不管是成绩优异的学生还是有困难的学生,首先自主独立完成探究学习都是十分必要的。静静的课堂中也有活跃的思维。教学流程要张弛结合,问题引领“愤、悱”而发,问题情境下的自主探究学习,将学生引向思维的更深层次。探究答疑——就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就自主探究学习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展开互动交流,合作解决。

点评的同学最终要综合同学们的意见,把最佳的解释传达给同学们。展示和点评都要围绕学习的目标进行,杜绝无效的争议和游离于主题之外的讨论,确保讨论的高效和有序。教师的点评要及时、恰当、提升。展示点评时教师要在适当的时机参与到学生中去,及时肯定学生正确的说法,指出学生错误的说法,对新生成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宣布答案,要引导学生进行质疑,进行多元化的理解。总结点评时要紧扣学习目标,语言准确到位、流畅生动,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和感染,道德情操的熏陶。

3.训练展示点评(10分钟)

练习案主要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方式完成。任课老师根据训练案的内容可以给不同学习小组布置相同或不同练习题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师要充分发挥作用,要即时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和学生共同探讨、交流,适时点拨、引导,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为进一步开展全班交流做准备。

1)展示的准备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给学生提供最大的学习动力。

①各小组自己主动展示,脱稿展示,积极、有序。一般由各小组C层、B层展示,由A层负责点评和拓展。

②展示要注重四点:重点、难点、易错点、联想点。

③展示方式可调板、口头、可书面,要求必须简洁、条理、重点突出、见解深刻。

④非展示同学要学会倾听,学会整理,进行思考,准备点评和质疑。

2)点评拓展:点评的准备和对知识方法的归类拓展是高效学习的有效途径。

①由学生对展示内容进行点评、拓展,点评时要关注达标和结论生成过程,每个点评学生要做到声音洪亮、体态优美,落落大方,点评结束要问一句“同学们还有什么补充?”

②老师、学生要在点评过程中进行即时性评价,对生成性问题和重点疑难进行引申、拓展、追问,对知识进行深化、提升。

③即时评价时,一评知识,二评情感态度,三评过程方法、肢体语言、语言表达。

总之,三环节导学模式以学案为载体,以师生活动、生生互动为特征,以学生的自学信息反馈为依据,以发现问题、自我探究为主线,以学生的多种能力养成为目标,通过引发、诱导、启迪、导学、导练,把学生由听众席推向表演舞台;让学生在动眼看、动脑思、动耳听、动口说、动手做的过程中,领悟知识的内涵,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分享探索的巅峰体验,有效地弘扬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特征。促进学生自主全面健康发展。

改革需要新理念、新方法、新知识、新技能,以及更多的智慧、情感、态度,更重要的仍是价值观。

论文作者:崔长庆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9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7

标签:;  ;  ;  ;  ;  ;  ;  ;  

新课程理念数学课堂“三环节”导学模式论文_崔长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