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论文_冀静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论文_冀静

冀静(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东阳二中山西晋中030600)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渊2015冤03-041-02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传统的课堂讲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也得到了不断地更新和优化。然而,在当前的实际英语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在如何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时,问题尤为显著,存在不少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

一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1.英语课堂中,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1)教师对于教材的使用欠妥或过分依赖教学资源;有的教师对于教材的处理缺乏灵活性,课堂教学仍然拘泥于教材所传递的信息,拘泥于对知识点的传授。

(2)教师缺乏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以及相关的策略,课堂教学设计不能结合学生的实际,缺乏" 备学生"、" 备学案" 这一必要环节。

(3)课堂教学缺乏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和能力培养。

(4)课堂设计缺乏适当适时的教学评价,不能及时获悉学生在课堂上是否学到知识,从而缺乏适时的学情分析;"想教学生什么"," 教了学生什么"," 学生学到什么" 三个环节没有得到最大程度上的统一。

2.英语学习中,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由于教师课堂教学中以上问题的存在,学生的英语学习出现了许多问题。

(1)由于教师长时间的讲授,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缺乏与学生了解和沟通,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在英语课堂上不积极参与,缺少主动发言的热情或根本不愿意发言;(2)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缺乏对学生学情的分析,容量大,学生缺少课堂内化的时间,导致学生对英语课堂知识的掌握不实在、理解不全面。

(3)学生缺乏教师的学法指导,单靠死记硬背,耗时多,效率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运用不够理想。

(4)课堂上教师没有适时适当的评价,学生对自己的知识的掌握,不能及时了解,对下一课的学习缺乏目的性,长此就会导致学习效率低。

二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思考1.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应以教材为依据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常能发现这两种值得深思的现象。一种是课堂教学完全脱离教材,整堂课学生根本不需要打开书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自编的练习,假借拓展教材之虚名,天马行空,肆意发挥。第二种现象却恰恰相反。教师完全依赖教材,按照教材内容,按部就班地,照本宣科,不敢越雷池一步。这两种现象都违背了教学规律。教材是实施课程目标的重要保证,教师应科学合理地使用教材。

(1)理解教材编排结构教材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编写。每册教材中都针对适用学生提出适切的学习目标。这些学习目标被分解到教材中的各个单元。因此,理解教材就是要认真分析各单元教学内容,理清教学思路,寻找教学脉络,了解每个单元在正本书中的地位,了解各单元之间的关联。

有时,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不轻松,但是教学效果却差强人意。从而导致教师们抱怨不已,学生们则叫苦连天。

实际情况往往是因为教师不能充分理解教材,缺乏对教材的驾驭能力。比如,每一单元中的单词和课文是教授语言功能或语法结构的载体。有些教师则把他们简单地理解为" 背诵" 的内容。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没有" 语用" 的过程,单词和课文的" 背诵" 也就变得空洞无物了。教师不理解教材的编写思路,往往就会教得毫无章法,从而导致学生学得不知所云了。这也正是所谓的" 教教材" 和" 用教材教" 的区别所在。

(2)学会整合教材内容教材内容是根据适用年龄学生平均认知水平编写的,是面向大多数学生的。换言之,教材内容并非适合于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实际情况。而且教材受编写体系的限制,一般每单元的格式顺序大都固定不变。因此,每位教师都应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实际学情对教材内容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教材内容宛如一块布料,如何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出适合学生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还须教师认真思考,费心裁剪,把平面的教材内容设计成立体的教学步骤;把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分解在层层递进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学会整合教材内容,合理安排课时,调整教学次序,均匀分配教学难点、重点,设计出适合自己学生和教学风格的每一堂课。

(3)善于挖掘教材内涵部分教师认为三维目标中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薄薄的一本教材中很难找到,尤其是在教词汇和语法时,如何体现这一维度的目标呢?我认为教材在编订后往往要使用一段时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材内容不变,但我们的学生在变化中,教师和学生身处的环境在变化中,教师需要做有心人,用一双慧眼从教材中挖掘其教育内涵,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三维目标在制定时是分开的,但在教学中却应是齐头并进,互为融合贯通的。知识目标是显性目标,学生掌握了什么知识点,会用哪个句型,这些可以通过课后的评价立即得到反馈。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隐性的,是长周期的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在每堂课上予以关注和渗透,让学生有所感知与体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素养。

2.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注重" 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设计教学步骤,充分考虑到就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所谓以" 学生为本" 其实就是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的基础上组织教学。就英语教学而言," 学生实际" 即为" 根据学生现有水平,生活经验,用符合学生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1)利用学生熟悉的资源(2)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3.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应为教学目标服务(1)制定适切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灵魂,二期课改把课程教育目标定位在"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等三个维度上,这是对教育目标的革新和创造。我们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必须予以落实。然而许多课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出现了这样的现象:为了追求教学形式的完美而忽略了教学内容的落实,教学目标过于宽泛或空洞。如: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或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等。有些课设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也是千篇一律,如: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等。其实,这样的教学目标适用于该学科的任何一课,是英语教学的根本目标。

设立目标的本意是在于更好地体现内容,突出内容;使教师在课后能对照目标检测教学的成果和达成度。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该研读教材,掌握难点、重点,更为重要的是找到适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合理的知识构建方式来处理难点、重点。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应把目标设定得具体一些,实际一些,也就是说教师要思考教学目标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可观测性和可检测行。

(2)围绕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有了适切的教学目标,就应该围绕着这些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从而使教学目标得以落实和达成。

在有些英语课堂上活动形式多样,整堂课热闹非凡,学生的参与度也很高,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教学活动和教学目标之间缺乏应有的关联,学生在为讨论而讨论,为活动而活动。看似热闹的教学过程,语言训练尤其不到位,教学效果不佳。这是由于教师过分注重于活动的形式,却忽视了活动的目的所致。其实,在一堂四十分钟的英语课上,活动的形式不必也不可能太多。教师应多考虑这些教学活动是否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只有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活动,为学生" 量体裁衣" 设计出来的活动才是最好的,才是有效的。

4.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应体现" 教" 的过程目前很多的英语公开课都是操练课,对语言点或功能的训练和拓展,避开了新知识的传授,即便是新课,一节课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知识的运用和拓展,仿佛学生天生已经学会一般。这样一来,看似热闹,效果很好,但其实这样忽视了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 教的过程"。因为课堂教学并不是让教师和学生展示花拳绣腿,而是要求教师能扎扎实实地教授知识,让学生能实实在在地学习和运用知识。" 教的过程" 其实是一个能真正体现教师教学水平,教学理念的过程,是一个能真正进行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没有教师的教,哪来学生学的过程呢?而这一" 学的过程" 恰好也是二维目标:过程与方法的落实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 教的过程" 实际上是应注重于用什么方法来组织" 教的过程"。这样的方法当然是很多的。比如借助多媒体,实物,简笔画,教师的夸张表情等。教师综合使用这些方法,可以使课堂教学声,图情并茂,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样一来,学生就容易产生想学英语的欲望,觉得英语课很好玩,很轻松愉快,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我们一直说兴趣是学习的根本。但同时我们又诧异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哪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是需要由老师通过" 教的过程" 来精心培养呵护的。而教师则需要在" 教的过程" 中注入更多的心血和汗水,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综上所述,教师要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及其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现有学习水平,依据《课程标准》,认真分析处理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构知识体系、提高语用能力,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探究等活动促进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论文作者:冀静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5年第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6

标签:;  ;  ;  ;  ;  ;  ;  ;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论文_冀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