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插上“乐学”的翅膀论文_李 保

给学生插上“乐学”的翅膀论文_李 保

摘要: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由此可见,学生有兴趣才能学得主动。兴趣盎然,才能越学越有劲。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电工基础的兴趣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乐学”的教学方法:一是创设教学情境,以境激趣;二是利用直观教学,以景激趣;三是巧设课堂提问,以势激趣 ;四是利用案例教学,以情激趣;五是引用竞争机制,以活激趣。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快乐走进课堂,变厌学、苦学为乐学。

关键词:学生 乐学 兴趣

夸美纽斯说得好:“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由此可见,学生有兴趣便能学得主动。兴趣盎然,才越学越有劲。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电工基础的兴趣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乐学”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快乐走进课堂,变厌学、苦学为乐学。

一、创设教学情境,以境激趣

创设特定的教学情景和氛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对其教学提供的“形象”能迅速感知。

在电工基础教学中,学生非常喜欢典型情境,它具有“美、趣、智”的特色,又有“亲、助、乐”的师生人际情景,不仅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获取新知识,更使其享受到美好的精神愉悦。中职机电专业电工基础课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比较枯燥,要使其具体化、形象化、情景创设非常重要。情境应贴近学生心灵。

形象愈是鲜明,愈是具体,愈是新颖,愈能激起学生兴趣,愈能缩短感知时间。在学习《基尔霍夫定律》时,一上课我先挂出“复杂电路”图片,让学生不看课本,口述电路的内容。学生思考后不能正确答出,希望老师让他们翻一下课本,老师坚决不允许,这样学生要求看书的心情更加迫切,甚至恳求老师。在这种情况下,老师才勉强同意。但提出只看三分钟的“苛刻”要求。这时,学生如饥似渴地阅读。教师的高招就在于:创设了特定的情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读书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利用直观教学,以景激趣

形象直观的教学,能唤起学生的注意,使之展开想象,有利于发展其积极思维,激发其学习兴趣。在学习电动机这一节内容时,我采取多媒体首先展示身边常见的电动机,如电动车、摩托车,洗衣机、电风扇、水泵等等,然后采取动画,让一台台电动机动起来,精美的动画一下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球,学生被感染了,并从中感受到电动机的力量。学生的激情被点燃了,自然学习兴趣就上来了,就不会感到乏味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又比如,在学习变压器时,老师展示“变压器”的动画,不用过多的言辞,不用过多的说教,其中的内涵不言而喻。老师直接提问:“电压之比与匝数成正比还是成反比?”,一位同学马上回答说:“成正比”。可见,利用直观教学,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巧设课堂提问,以势激趣

明代学者陈献章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教学时,若能巧设提问,让学生各抒己见,探讨研究,争论辩析,便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产生解决问题的动机和动力。在学习《三相负载的连接方式》这一课题时,老师首先提出问题,谈一谈你对“相电压与线电压”关系的理解?然后要求各小组之间讨论。讨论非常激烈。通过老师逐步引导,最后意见统一。相电压与线电压是相互依存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气氛顿时“热开了锅”,学习兴趣自然而生。

四、利用案例教学,以情激趣

中职生情感丰富,并且具有高度热情,容易被感染。所以上课时,可以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抓住中职生爱听、爱看、爱讲故事的特点,在故事情境中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体验学习的快乐,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对机电专业的热爱。

在电工实训中,给学生讲胡双钱的故事。胡双钱是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的一名高级钳工技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同一个动作,整整30年。30个春夏岁月里,他加工过的数十万飞机零件,从未出现过一个次品,这令太多人震惊。

要做好一件事,不难;要做好一天的工作,也不难。但是,要在30年间,不出差错,做好每一件事,却是难上加难。人生道理归纳起来很简单,但是,要真正领会并身体力行,却是很艰难很可贵。胡双钱为蓝天梦诠释了最敬业的“中国脊梁”

学生被胡双钱的精神所感染,电工实训不叫苦了,他们明白自己正在为实现伟大的“蓝天梦”而努力。

五、引用竞争机制,以活激趣

英国科学家培根曾说:“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经验告诉我,超强思维力、最佳记忆力,是在人的心情舒畅的状态下出现的。引进竞争机制,运用竞争施教,会立刻使课堂出现既严肃紧张又生动活泼的气氛,面对研究的问题,学生精神振奋,智力活跃,思维迅速,沉湎于积极探索、接受知识而又不断品尝成功的美好境界中,从而使师生“双边”活动形成一曲既紧张热烈又优美和谐的课堂教学和思维发展的交响乐。

陶行知先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只有让快乐走进课堂,灵活采用各种“乐学”手段,学生在课堂上才学得多、学得快、学得深、学得新。当然,教师还必须把握好适当的度,做到“乐而不乱”。

参考文献

【1】王尚义等编。《教学与管理》,2010.1

【2】丁朝鹏。《新课程评价的理论与方法》,2003版

【3】田慧。 《教学论 》 ,2009版

论文作者:李 保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

标签:;  ;  ;  ;  ;  ;  ;  ;  

给学生插上“乐学”的翅膀论文_李 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