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探析论文_陈建,江松

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探析论文_陈建,江松

金华市城市规划设计院 浙江省江山市 321000

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建筑,建筑是组成城市的重要因素,也是城市的主要象征,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掀起了大兴土木的热潮,一大批各种类型的建筑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使城市的景观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城市得到了长足发展。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关系

一、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所谓城市规划设计,是指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空间布局、土地利用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是对城市整体空间的分析与设计。是对人活动的区域空间以及各区域空间关系的协调,是动态地解决和协调各类建筑之间的联系以及建筑群的整体形象,以生态的、可持续的观点延续城市的历史,展望城市的未来,是一种空间地域的规划,属于宏观层面,总任务是为各种活动(或土地利用)提供空间结构,这种规划也称“实体环境规划”。建筑设计是城市规划设计在空间上的具体落实,满足建筑物室内空间的使用、经济、美观的要求,同时在建筑物外部形体上,体现一定时代特征风格,并与周围环境、城市历史文化以及城市控制性规划相协调的结果。

二、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分析

2.1建筑设计应服从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动态地解决和协调各类建筑之间的联系、建筑群的整体形象,以生态的、可持续的观点延续城市的历史,展望城市的未来,因此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市规划对城市的有序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建筑作为城市构成的基础要素之一又必须服从于城市内容,他们之间在空间上是点与面的关系,好的建筑如同凝固的音乐,是城市的灵魂,但建筑也不能脱离城市环境,必须与城市环境相融合,因此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同等重要。

2.2要想保障两者的协调发展,必须将其结合起来

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两者的具体内涵我们就可以看出,其两者之间既存在着相互独立的内涵,也存在着一些必要的联系,其中两者之间相互独立主要就是指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所处理的内容不同,所针对的目标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规划设计的层次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两者之间因为都是在城市内部进行规划设计,所以两者之间必然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不管是宏观的城市规划,还是微观的建筑设计,他们都是针对城市进行的,所以要想确保整个城市的正常运转,并且体现出城市应有的文化氛围和特色就需要很好地把两者结合起来。

三、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3.1场地设计。根据建设项目的不同场地设计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建筑设计要求在基地现状条件和相关的法规、规范基础上,组织场地中各组成要素(建筑无、交通系统、室外活动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工程系统)之间关系的设计活动。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建筑设计使用场地中各个要素需求,尤其是建筑物(对于室内空间的要求是建设目的中最主要的部分,这使建筑物成为一个项目最主要的内容,建筑是场地设计中的核心内容)与其它要素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2城市规划对场地设计的要求

两者之间的相互限制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是城市总体规划对于整个城市的发展用地和区域布局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因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是具体化的,所以对场地设计有着更直接影响,场地设计对控制性详细规划之中的土地使用和建筑布置等各项细则必须做出恰当的切实反应。这些要求一般包括:对用地性质和用地范围的控制,对于容积率、建筑覆盖率、绿化覆盖率、建筑高度、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方面的控制,以及对交通入口的方位规定等。它们会对场地设计尤其是布局形态的确定构成决定性影响:

(1)对用地性质的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中针对建设项目用地性质上限定这一项目只能在某一允许区域内选择基地地块;对用地进行开发的场地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限定该地只能做一定性质的使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对用地范围的控制:规划是有建筑红线与道路红线共同完成的。

(3)对用地强度的控制:是通过容积率、建筑覆盖率、绿化覆盖率等指标来实现的。对容积率、建筑覆盖率最大值及绿化覆盖率最小值来限定,可将基地使用强度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畴之内。

(4)对建筑用地范围的控制:由建筑范围控制线来限定。即基地允许建造建筑物的区域。城规中一般都要求建筑范围控制线从红线退后一定距离。

(5)规划中对建筑高度、交通出入口的方位、建筑主要朝向、主入口方位等方面的要求,在场地设计中也应同时予以满足。

四、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协调发展策略

4.1城市建筑与人的和谐性性构建

构建城市建筑与人的和谐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注重建筑设计的功能性、方便性与人性化。建筑设计师在进行城市建筑设计时明确建筑的现实功能,并注重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方便性,进行人性化设计。

(2)注重建筑的品位性和艺术性。城市建筑设计师在进行城市建筑设计时,应当注重建设的艺术性,体现出建筑的艺术价值。

4.2城市建筑地面设计与地下设计和谐性的构建

地下和谐性设计应当注重以下内容:

(1)在设计停车场、商场以及地铁站等地下建筑物时应当保证与地面建筑物功能相等,体现出地下建筑的立体空间多次利用的功能增益美和与地面建筑重量承载的错落性。

(2)注重地面建筑各种供给排泄设施如给排水、供气、供电、供热以及排污等实用性,在保证地面相关配套设施功能实现的同时,体现出地下设计的功能和地面建筑系统运转的连贯性。

4.3城市建筑设计与规划和谐性的构建

现目前,我国城市建筑在设计与规划的和谐性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问题如下:

(1)城市建筑的设计和规划往往会受到一些因素影响,导致城市建筑的规划和设计五年一说,十年一变。因此,为了保证城市建筑设计与规划和谐性的构建,应当对城市建筑的设计和规划进行长远的规划。

(2)某些部门在城市设计与规划时,喜欢在形象工程上大做文章,如公园、街道硬化以及广场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民用建筑工程的规划。因此,在进行城市建筑设计与规划和谐性的构建时,应当注重民用建筑的设计和规划,保证建筑设计和规划的实用性。

4.4楼群与街道和谐性的构建

传统城市设计所采用的建筑楼群一线齐的设计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保证街道宽度的直线型等相关距离设计的进度和原理以及楼群间的统一制约距离设计,然而却导致了建筑物与街道之间失去活力,变得死气沉沉。为了保证楼群与街道和谐性的构建,在应当对城市建筑设计进行创新。保证街道设计的流线型延伸的通畅和运动,这种建筑美的和谐体现了制约线的几何比例与数字关系所决定的建筑形体与建筑空间精确性、实用性、科学性与流动性、人文性、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4.5安全与功用和谐性的构建

建筑物的功用和建筑安全之间并不存在矛盾,相反,建筑的许多功能设计都考虑到了安全因素。在城市人口密度较大的商业街和步行街的安全设计应当融入辩证思想,不仅要对平时的游街逛场进行充分考虑,还应当尽量将商业街和步行街的正门避开城市交通主干道,并应当考虑到机动车通行以及发生意外时人群的疏散安全和救护车、消防车的通行,保证城市建筑设计的安全和功用的和谐性。

结束语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总纲,建筑是构成城市的主要物质基础,建筑设计必须在城市规划的指导下进行,才能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作为一个设计师,不仅要关注建筑本身的特点与个性,还要使之与城市规划相适应。

参考文献

[1]谢英辉.如何做好建筑设计促进城市规划的发展[J].华章,2013(27):183-185.

[2]仲甜甜.高层建筑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J].门窗,2013(12):25-28.

[3]李文琴.浅谈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6):133-134.

[4]车淳碧.浅谈城市发展战略规划[J].山西建筑,2014(18):136-137.

论文作者:陈建,江松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7

标签:;  ;  ;  ;  ;  ;  ;  ;  

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探析论文_陈建,江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