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郭桂新

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郭桂新

郭桂新 广西梧州市苍梧县沙头镇第一初级中学 543100

【摘要】“微课”以短、小、精的特点,以视频为载体,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而且微课具有形象、生动和灵活的特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关键词】微课;数学课堂;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04-205-01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人们的生活进入微时代。微博、微信、微视频……这些名词纷纷进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从而改变我们的生活。移动学习、翻转课堂这些新的学习方式已悄然进入我们的课堂。微课将文字、图片、音乐等元素结合起来使用,它的出现为数学课堂带来了生机。如何合理的应用在数学课堂上,引发教师的思考与实践。微课也成为“微时代”的一种代名词。

一、微课概述

(一)微课的定义

“微课”(Micro-lesson)是指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与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使学习者获得最佳学习效果为目标,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视频、动画等形式记录或展示教师围绕某个某些知识点技能点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育课例、教育课件、教育设计、教育反思等教育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承继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式教育资源。

(二)微课的特点

(1)教学时间短: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来说,"微课"可以又称之为"微课例视频"。

(2)教学内容少:相对于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在某个学科知识点的教学,或是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或教学活动,相对于传统课堂要讲授的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炼,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

(3)资源容量小: "微课"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媒体格式,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看;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上实现移动学习。

(二)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的意义

首先,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有许多枯燥的知识点,初中生接受起来不较慢。微课的应用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微课可以将枯燥的知识点赋予一个具体的情境之中,将一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具体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其次,微课可作为数学知识的重要补充。有些数学概念在课堂上讲解不彻底时,可以做成概念的延伸的微课,对概念进行适当的补充讲解。可以加入生动形象的图片、动听的音乐、逼真的动画等弥补了语言讲解的不足,既丰富教学内容,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最后,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观看数学知识的讲解视频,并且不限制次数的观看学习,这是传统课堂所不能比拟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在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数学概念是进行判断、推理的基础,清晰的概念是正确思维的前提.初中生受到认知特点的限制,理解能力有限,因此掌握概念相对比较困难,尤其是初中数学教学中涉及到很多概念性的知识,很多概念抽象,即使是经验经验丰富的教师也很难将其直观的表述出来,付出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却很难取得良好效果,要想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概念,就需要将这些抽象的数学概念转换成通俗易懂的知识,将微课应用于数学概念教学中就能够实现这样的目的。教师要提前录制好数学概念的视频,使用通俗的语言生动的动画演示讲解这些数学概念,即使学生在课堂上不能真正理解这些数学概念,还可以复制或者下载这些微课进行课后复习,更深入的理解这些数学概念。

例如,在讲授“分式”这一章节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将微课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书本中关于分式的概念只有简单的一句话:形如A/B,A、B是整式,B中含有字母且B不等于0的式子叫做分式,学生很难在这一句话中理解什么是分式,教师可以在网络资源中找到关于分式的概念的微课,或者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做一个微课,将分式的概念用生动的情境引入,形象直观的来描述分式的具体特征,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只需要用较短的时间就能够将这个概念完全表述清楚,从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上来看,效果远好于教师直接讲解这一“分式”的概念。

(二)在习题课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课离不开习题,习题课是数学课堂教学中重要内容和重要步骤,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讲授典型例题的过程中就可以使用微课视频,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自己总结习题的特点。对于在往常操练中遇到的易错题,和考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过错,都可经过微课程的进行整合,然后在课堂上讲解给学生听,让学生知道错在哪里以便下次遇到类似的问题能够根据参阅。一起处理好了典型的例题,还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热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体会获得成功的快感。

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这节课的内容中,方针就是借助“线段图”来进行剖析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使用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列方程式来回答应用题。

其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小明和小刚从相距6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同向而行,小明的速度是每小时走7千米,而小刚则是每小时走5千米,小明带了一只猫,猫的速度是每小时跑10千米,小猫跟着小明同时出发,向小刚跑去,在碰到小刚后就立刻掉头往小王跑去,碰到小明后又掉头向小刘跑去,直到小明追上了小刚后才停止,要求的是这只猫一共跑了多少的路。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要用最典型的一道例题来做参考,一辆自行车从某个路口开端动身每小时行进38千米,30分钟后,一辆摩托车也从该路口动身,与自行车相向而行,如果需求花2各小时来追上自行车,则快车每小时需求行进多少米? 经过在这道例题中的考虑,学生开端学会分析题意图信息,并找出等量的关系然后在列出方程,最终再求出解。在学生获得了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后在用“线段图”去分析上面的另外一道题就会简单方便很多,这样的方法可以促使学生学会知识分析和运用,方法的迁移。

总之:随着新一轮的教学改革的进行,信息技术的进步,数学课堂上出现了新的教学手段,微课就是在这种形式下应运而生的,教师可以将微课应用于概念教学、习题课教学等教学环节。微课的多种形式,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主意识不断提高,学习兴趣受到激发,当然学习的效果也就可以预见,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打造高效课堂。

论文作者:郭桂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4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8

标签:;  ;  ;  ;  ;  ;  ;  ;  

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郭桂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