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炼生活,升华课堂论文_王艳丽

提炼生活,升华课堂论文_王艳丽

——《认识角》教学案例

王艳丽 湖北省秭归县实验小学 443600

一、背景与导读

《认识角》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内容。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对角的认识。由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获取的绝大部分数学知识都是首先在对形象感受、感知的基础上建立表象从而形成概念的。因此要让学生较好地掌握概念,就应加强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合作交流,给学生打开“生活经验”这扇窗,为他们展示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新奇鲜活的世界,进而在触摸和体验中学习新知。

二、片段与反思

片段一

师: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物品的表面,哪里有角呢?(课件出示:剪刀、钟表、红领巾)我们先看剪刀,它上面有角吗?

生:有

师:在什么地方?你能指出来吗?

生:在剪刀张开的地方。

……

师:我们身边哪些物体表面也藏着角呢?同桌相互指一指,说一说。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实物,重点突出 “角”的部分,把学生带入生活情境中,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让学生寻找身边物体上的角,这不仅丰富了学生对角的表象积累,而且进一步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片段二

师:听说我们在和角交朋友,课堂上来了许多小客人,都争着说自己是角,请小朋友来判断一下,谁才是真正的角?

师:你能指出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吗?为什么?(是角的用掌声告诉老师,不是角的请说明理由。)

师:对!判断一个角必须看它是不是有一个尖尖的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生评价)

师:角是一个顽皮的图形,它不仅藏在我们周围,更喜欢藏在一些图形里,你们能用自己的火眼金睛把它找出来吗?请用铅笔标出图形中的角。(先出示第一个图形,带着学生一起找,并标出来,其它三个交给学生自己尝试,请三名学生上台展示。)(生评价)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的兴趣大增,在学生对角建立起概念的前提下,让学生做该练习,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角的认识,增强分析、判断能力。教师引导学生找角并标角,汇报交流,加深对图形特征的认识,形成初步的角的表象概念,充分体现了小学低年级几何教学的直观性。并及时反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片段三

师:其实,只要我们平时留意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角,处处都有数学,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校园中的角。(课件展示校园中角的图片)

再次联系生活,展示角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到角的重要性,同时也加深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反思

反思“认识角”这一课,我觉得本课的教学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

1.联系生活,让数学回归生活,让学生体会生活与数学的关系

数学教学要尽可能联系学生生活中的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教学时,充分利用教材优势,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对角有初步的感知。接着让学生说一说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藏着角,再一次体会到角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2.注重实践与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自始至终贯穿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这不仅符合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和几何初步知识直观、操作性强的知识特点,更重要的是充分体现了以活动促发展的活动教学思想。我把原来的知识传授设计成了一连串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整个教学过程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基础,学生真正动了起来,课堂真正活了起来。

3.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中发展

数学教学是师生间、学生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上给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发展,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4.教学行为与教学设计的差距

教学课堂是学生发展的天地,我总觉得,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细节,有牵着学生按照课前制定的程序进行教学的弊端。因此,我认为这节课完全可以设计得更开放一些。

论文作者:王艳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12月总第22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9

标签:;  ;  ;  ;  ;  ;  ;  ;  

提炼生活,升华课堂论文_王艳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