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极始知花更艳论文_李生鹏

淡极始知花更艳论文_李生鹏

李生鹏 甘肃省武威市第八中学 733000;严喜梅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金羊九年制学校 733099

一、回归文本——灵感从裸读开始

上同题课的时候,大多教师习惯于从各处搜集有关课题的资料,希望自己占据最多最全的备课资源,然后开始在资料里遴选自己能用得上的东西,再想方设法把这些资料组装起来,慢慢形成自己的授课思想。殊不知这样的一个备课环节漏掉了一个最关键的环节——解读文本。备课的主体就是文本,大家的点评、别人的设计再好,终究不是自己的观点,有时甚至不是特别理解就拿来“照猫画虎”,这样的课怎么会有活力和魅力。

要想上好同课题课首先要从解读文本开始,裸读让我们体悟到文本朴素自然的美,品读让我们体悟到文本细腻深沉的美,解读让我们渐渐意识到要在课堂上将文本的那种美放大,“种植”到学生心里,教学的灵感就这样慢慢变成了可实施的教学设计。

我相信这种教学设计一定是个性化的,无人可模仿的。无论我们与多少位同行上同一节课,我们都无需担心会有“雷同”。即使用到了相同的教学资源,我们也可以用得恰到好处,与教学自然融合,因为我们的教学构想来自内心对文本真实的体悟,独一无二。

二、回归学情——精彩属于学生

同课题往往带有竞争的意味,难免会让上课的老师不由自主地揣摩其他同时上课的教师会如何设计教学,自己的设计是否精巧,课件是否精美,教学语言是否精准等等。殊不知与其猜测同题教者的情况,不如静下心来研究教学的对象——学生。一位优秀的教师在有了个性化的教学设想后,最最重要的备课工作就是备学生。教师再优秀——基本功扎实、语言优美、设计精巧,但不能与学生在课堂上自由愉快的交流,这样的课堂就不能算是好的课堂。

曾在网络上看过北师大附中程翔老师的一节《再别康桥》,程老师是在所有的同题教师都上完这节课(用的是同一个班的学生)后,学生对这首诗有些麻木的情况下上的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他从容淡定,面对学生循循善诱,不急不躁,引导学生从朗读这首诗开始,与学生一起解读诗作,没有精美的课件,没有精巧的板书,也没有优美华丽的语言,他所有的注意力都在学生身上。

课后回想起来,看似信手拈来的教学环节却处处体现着程老师的用心良苦,学生的热情慢慢地被点燃了,诗作读得越来越有感觉,对诗歌情感的理解也越来越好,师生的交流也渐入佳境。所有听课者都被程翔老师的耐心、精心、诚心所打动。

课堂的精彩属于学生,同课题更是如此。学生的思考和智慧会将课堂引向更高境界,教师原始的教学设计因为有了学生的参与而变得更加完美并有了实际的教学意义,教学相长就这样在课堂的一个瞬间内完成。

三、回归自我——做最好的自己

同课题之所以成为教学竞赛与教学观摩的最好的形式,是因为它可以把一些教学的变量设定为常量,便于听者比较、评价。课题相同,教学设计难免会有些相同或是相通之处,对于相同知识点的处理,就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高下优劣少数情况下可能存在争议,但大多数情况下,大家都会一目了然。有了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做好了详尽地备学生“功课”,上好同课题,应该不会是难事,但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做最好的自己。

上同课题时,我们总是在看到别人处理得好的环节后羡慕不已,总想在自己教学中也尝试一下,结果成了“东施效颦”。反思后发现,教学就像这多元的世界一样,你之所以是你,是因为你的独一无二,优点也好,缺点也罢,无人可以模仿的。

例如,两个人都很幽默,但他们说同样的笑话,给你的幽默感觉绝不会一样。教学要有个性,模仿是万万不可的,如果你不是一个激情的教者,你可以让自己变得深沉睿智;如果你不是一个幽默的教者,你可以让自己变得富有理性;如果你的教学语言不够优美,你可以让它晓畅明了;如果你的声音不够动听,你可以让它个性十足……

在教学中找到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你才会感受到教学的自由与快乐,才会将这种感受传递给学生,让课堂个性飞扬,精彩不断。

同课异构是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要去面对的一个难题,同中求异,异中求变,变化中才会不断的前行,创造出更多美丽的情愫。语文教学更是如此,回归文本,回归学情,回归教者自己,“淡极始知花更艳”,当我们在喧嚣忙碌的教学中迷失的时候,回到起点才会找到前进的方向。

论文作者:李生鹏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9月总第21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4

标签:;  ;  ;  ;  ;  ;  ;  ;  

淡极始知花更艳论文_李生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