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论文_彭茂林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论文_彭茂林

彭茂林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高店镇中心小学校 644000

中图分类号:G6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06-172-01

无论上什么类型的课 ,总会思考怎样开课。 开课即导入,导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中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向学生引入新知识,使学生很快地进入新课学习状态的活动方式,也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要讲究导入的策略。一个成功的导入,可以使学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新课的学习,让教学收到良好的效益。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故事导入,引发猜想。

教师在引入新知识时,给学生讲个故事,让学生从故事中去思考,引出规律。正所谓“寓教于乐”。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可先给学生讲个故事并设疑:有一天,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路过火焰山,悟空化缘得到了三张饼。他先给师傅分了第一张饼的1/2,又给沙僧分了第二张饼的2/4,八戒有些迫不及待的说:“大师兄,我老猪肚子最大,我要比师傅和沙师弟多吃一些”。悟空说:“没问题!没问题!”说着,他就给八戒分了第三张饼的4/8,八戒见状高兴的手舞足蹈,而悟空却神秘的笑了。同学们,你们猜猜悟空为什么神秘的笑了?难道八戒真的比师傅和沙僧分到的多吗?在这个故事中到底蕴藏着什么数学秘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以旧引新。

以旧知识作为桥梁,使学生知识不断递进,增加知识坡度,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例如教学“百分数应用题”之前,先复习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及分数应用题,如“一桶汽油倒出2/5,刚好12升,这桶汽油共有多少升?”然后把题中的2/5改为40%,让学生计算,巧妙地把百分数应用题与分数应用题联系起来,这样导入新课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三、游戏导入,寓学于乐

在众多形式的数学活动中,游戏是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它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寓教学于游戏之中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而且通过游戏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游戏中动口、动手、动脑,开心地合作,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趣味化、具体化,使学生既轻松愉悦地学会了新知识,又促进了其大脑思维的开发,推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往往能收到一举多得的功效。在执教《可能性》一课时,一开始我就和学生做起了摸球游戏,把球放在一个"魔盒"里,由学生摸球,其他同学们当小小猜想家,从而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一游戏活动,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身心潜能,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省时而又高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使学生学得既轻松又愉快。

四、 直接揭题,导入新课。

如,在讲授“时和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可先让学生看教科书上面的图画,让学生观察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接着提示课题:时和分的认识。又如;在讲授“观察物体”一课时,教师可以请三位学生上台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图形呢”接着出示课题::看一看,这样在课的开始就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时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但在实际教学时,要根据教学的内容,选用合适0的方法,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利用情境创设的方式导入

在教学导入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比如,在导入小学数学加减基础运算的教学时中,老师可以创设一个活泼的课堂环境,将一些小学生们喜欢的动画角色或明星人物导入到课堂中,通过这些人物的引入来提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针对小学生喜欢看的动画片,老师可以向学生发出提问:“假设灰太狼抓了5只羊,喜羊羊救出其中2只,灰太狼又抓回4只,请问灰太狼手里一共有多少头羊?”这样的导入方法能够很快引起学生兴趣。通过这样有趣的导入,学生们也能够从中发现加减基础运算的规律,进而引发对数学知识的兴趣。

六、亲手实践导入法

亲手实践导入法是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知识,发现真理。例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时,让学生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拼在一起。从而从实践中总结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使学生享受到发现真理的快乐。

七、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谜语”就是一位浑身散发着独特魅力的“老师”。谜语内容丰富,包罗万象,适合儿童好奇心的需要,容易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在导入新课时,适当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谜语,这样做把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时,我用了这样一个谜语导课。兄弟两人同走路,一摆一摆走一步,常年劳累不停歇,走来走去未出户。

通过回顾和反思小学数学课堂典型导入案例,初步探索这些案例背后的原理:应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出有特色的导入。而不是生搬硬套,要活学活用,用《数学课程标准》、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理论》等做为我们的指路明灯,相信简洁实用、妙趣横生、引人入胜和情趣盎然的课堂导入一定会出现在我们的课堂,有了这样良好的开端,孩子们一定会想学数学、乐学数学。

论文作者:彭茂林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6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9/4/8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论文_彭茂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