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红楼梦”中的春运管理模式_红楼梦论文

浅谈“红楼梦”中的春运管理模式_红楼梦论文

《红楼梦》中探春管理方式略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红楼梦论文,方式论文,探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王熙凤因病不能管事后,探春被王夫人指定来主持管理家政,担任了一段时间荣国府的“CEO”。探春虽然是一位享受着锦衣玉食的大家闺秀,但却很有志向,申言“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早走了,立一番事业来”。如今受命管理贾府,给了她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她抓住这个机遇,在宝钗和李纨的配合下,大力进行管理改革,强化制度,创新方式,推行了一系列不同于凤姐的管理措施,显示出了卓越的管理才能和良好的管理者素质。

探春出来主持家政管理时,贾家实际上已经陷入了一定程度的经济危机之中,在奢华的表面下,早已是入不敷出;在看似威严的深府大院中,各种弊端丛生。按《红楼梦》中的说法,就是“黄白木磬槌子——外头体面里头苦”,甚至传出“凤姑娘和鸳鸯悄悄商议,要偷出老太太的东西去当银子”的窘困之事。作为“才自精明志自高”的贾府三小姐,为了解脱荣国府的困境,对症下药,大胆改革,兴利除弊,创新思路,合理运作,使贾府的管理不仅没有因为强人凤姐的不能视事而陷入混乱,而且有了新的起色,出现了一段时期的良好局面。连一向自以为是的凤姐也不得不承认,“她虽是姑娘家,心里却事事明白,不过是言语谨慎;她又比我知书识字,更厉害一层了”。探春的管理方式和方法,今天仍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值得我们分析和借鉴。

一、有的放矢,强化执行

探春管理的成功,首先在于她对贾府存在的问题清醒的认识,能够有的放矢采取针对性措施,并巧妙利用权力运行策略,强化对制度的执行力度,使管理目标能够有效达成。作为贾府中思维敏锐、才华出众的三小姐,她长期生活在贾府中,对其中的问题和困境有切身的体验和了解。她认识到,表明繁华的贾府实际上已经是危机重重:一是经济上入不敷出,收入有限,却花费巨大;二是管理混乱,浪费严重;三是机制不顺,矛盾重重。针对这些问题,探春确定了自己管理改革的目标,就是要通过强化有效的管理,来促进贾府财政收支的平衡,克服家族管理中的种种弊端,促进家族的长远发展。探春不仅有明确的管理的目标,也有很强的达成目标的执行力,表现在:一是看准了的事情,认为正确的决策,就坚决推行,不管是来自自己生母和凤姐的干预,还是下属故意的为难都不能动摇她的决心。二是善于利用权力运行的策略,来确立自己的威信,有效推行管理。探春接手时,下面的老妈子、媳妇们等办事人员以为她一个姑娘家年轻又没有管理经验,根本不把她放在眼里,很不买她的账,探春利用自己合法权力,“找几件厉害的事与体面的人开例作法子,镇压与众人作榜样”,这就是秉公处理自己亲舅舅的补偿费,驳回强人凤姐的求情,减少最受宠爱的宝玉兄弟的不当上学补贴等,这不仅强化了对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也确立了自己管理的权威,使众人不再敢小觑她。三是具有很好的协调能力,管理中能够充分兼顾各方利益,把改革的阻力减少到最低限度,使管理措施能够顺利推行。

二、按制度办事,不循私情

探春新官上任,遇到的第一关,就是她的生母赵姨娘之弟赵国基(也就是她的亲娘舅)死了,一个“大管家娘子”吴新登媳妇故意不说以前丧葬补贴的数字,也不出主意,要看看这位年纪轻、无经验、涉及自己与生母关系的新管理者如何处理。探春的处理办法是,按制度行事,查明旧账,依照往例“赏银”一两不肯多加。因此事,得罪了自己的生母。赵姨娘亲自出马,向探春兴师问罪。恰在此时,休假的主管王熙凤也来插手,派平儿来说情。面对压力,探春既不屈服,也不手软。为了维护“制度”,她坚决顶了回去。又如,她取消了宝玉等的额外上学的补助银两等,也是按原则办事,不因为宝玉最受宠爱且与自己有很好的兄妹感情而不加处理。正因为探春严格按制度办事,不徇私情,使得那些以为她年轻可欺,准备向她发难的下属不得不尊重她的权威,服从管理。

三、开源节流,优化资源配置

探春管理面对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家庭收支的不平衡。贾府开支庞大,收入却不足,同时各种浪费现象大量存在,使财政陷入一定程度的困境。探春解决家族财政危机的办法,就是节流开源。首先是压缩不必要的开支,精简节约。探春提出取消宝玉、贾环、贾兰三人上学的点心、纸、笔一年各8两银子的费用,因为这一项开支其实是以他们上学为名补贴给袭人、赵姨娘、李纨的,而她们三人本来就各有月银,不必再重复开支。另外,探春还免去了每个姑娘每月的头油脂粉费2两银子,理由是每个姑娘每月已有2两月银,再发银子属于重复、浪费。这些都显示出探春敏锐的观察力和魄力,也表明她与王熙凤管理方式的不同。探春更多是按规则和道理行事,很少考虑人情面子;对事不对人,也不怕得罪人。

探春之精明,不仅在于她敢做敢为,去“除宿弊”;更重要的是,她及时学习别人的经验,转变观念,从开源上思考问题,变消极理财为积极理财。探春受到奴才赖大家的花园管理的启发,提出了大观园新的管理方案,变“支出”为“收入”。赖大家的花园没有大观园的“一半大”,树木花草也少得多,但用探春的话说,“这园子除他们带的花儿,吃的笋菜鱼虾,一年还有人包了去,年终足有二百两银子剩。从那日,我才知道一个破荷叶,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钱的”。

探春感到大观园中所生产的稻米、竹笋、莲藕、花果、鱼虾等,一年值四百两银子,没有合理利用,完全被糟蹋了。她提出委派园中服役的婆子媳妇分别承包起来,除了供应姑娘们的头油脂粉、瓶花鸟食等,节省了一大笔费用外,她们还能自享其成、获得盈余,另外,由于花木竹稻、园内设施等均有专人管理,大观园更加整洁有序了。

探春的这套改革方案,在当时显然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因为以前的荣国府纯粹属于一个消费型组织,政治资本慢慢耗去,缺少有效的生财之道;改革后,变支出为收入,通过内部变动增加了收益,开始向“消费与生产型”组织过渡。

四、明晰权责,形成有效激励

与王熙凤的一手遮天集权式管理不同,探春管理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注重把权责明晰到相关人员,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其成功的开发利用大观园资源创收就是这种管理思想的集中体现。开发利用大观园来创收,在当时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创意,但是如果采取的方式不当,也可能开发的成本大于收益,使开发变得毫无意义。如果按照王熙凤的管理方式,一定是由府里集中规划、集中开发,集中管理,成本集中投入,收入全部归公。这种方法由于存在公共产品固有“搭便车”问题及其管理成本约束,可能会导致还不如不开发的亏本后果。探春创造性的设计了一套承包制的管理办法,获得极大成功。这套办法的基本思路就是:其一,把大观园的维护和相关资源的开发利用结合起来,如把花木养护来保障大观园的美观和多余花木用来出售赚钱结合起来;其二,选择有专长的人来承包经营,承包人有维护园林的责任,并上交一定产品供大观园使用,同时有权将剩余产品自己拿去卖钱,获得收入。

这套承办制的实施,“一则园子有专定之人修理花木,自然一年好似一年了,也不用临时忙乱;二则也不致作践,白辜负了东西;三则老妈妈们也可借此小补,不枉成年家在园中辛苦;四则也可省了这些花儿匠、山子匠并打扫人等的工费。”用李纨的话说实行这种承包制使“园子有人打扫,专司其职,又许他去卖钱,使之以权,动之以利,再无不尽职的了”。

探春管理上的另一个改革,就是把小姐丫环们的“头油脂粉之类”的日用品,由原来的由买办代理购买、府里发实物分配改为发钱由自己去买,既减少了花的钱,又使小姐们能买到自己称心如意的用品。而且因为由自己花钱自己消费,也会节省对这些东西的使用,提高利用效率。这种方式与现代经济学大师佛里德曼所揭示的“花自己的钱为自己消费效率是最高的”经济学原则完全一致。

五、兼顾公平,关注利益相关者

探春的管理改革不仅注重效率原则,也兼顾了公平原则,使相关者都能分享改革带来的利益,因而深得人心。作为探春管理集团的主要领导成员的宝钗认为,“如今这园里几十个老妈妈们,若只给了这个,那剩的也必抱怨不公。我才说的,他们只供给这个几样,也未免太宽裕了。一年竟除了这个之外,他每人不论有余无余,只叫他拿出若干贯钱来,大家凑齐,单散与园中这些妈妈们。他们虽不料理这些,却日夜也是在园中照看当差之人,关门闭户,起早睡晚,大雨大雪,姑娘们出入,抬轿子,撑船,拉冰床,一应粗糙活计,都是他们的差使,一年在园里辛苦到头,这园内既有出息,也是分内该沾带些的”。她向那些承包者说:“还有一句至小的话,越发说破了:你们只管了自己宽裕,不分与他们些,他们虽不敢明怨,心里却都不服,只用假公济私的多摘你们几个果子,多掐几枝花儿,你们有冤还没处诉。他们也沾带了些利息,你们有照顾不到,他们就替你照顾了”。

薛宝钗的话体现了改革设计者对实现公平所作的制度安排。由于任何改革的实质都是一种利益格局的调整,少数承包者显然是这项改革最大的受益者。作为“先富起来”的一小部分人,她们与未获承包权的大多数人形成了事实上的不平等。大观园的改革者清醒地看到了这一点,作出了让未承包者也共同分享改革红利的决定,使众婆子“各个欢喜异常”,从而有效地避免了推进改革过程中潜在的阻力和不稳定因素,使改革能够顺利推进。

标签:;  ;  

浅谈“红楼梦”中的春运管理模式_红楼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