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论文_陈雪英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8

摘要: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和替比夫定(TLD)治疗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急性发作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HBeAg阳性CHB急性发作患者76例作为实验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干扰素组(n=38例)和TLD组(n=38例),干扰素组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TLD组患者采用TLD治疗,对比分析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TLD组HBVDNA阴转率、ALT复常率均高于干扰素组(p<0.05),TLD组HBeAg血清转换率低于干扰素组(p>0.05);,TL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干扰素组(p<0.05)。结论:TLD组在整体治疗效果上面优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并且安全可靠,具有一定临床运用价值。

关键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替比夫定;HBeAg;CHB

CHB是临床上的一种多发病和常见病,在HBeAg阳性CHB中常会出现急性发作患者,若肝炎急性发作情况严重,可能会使患者出现肝功能衰竭及失代偿,对患者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因此,本次研究探讨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高理论依据,现将结果整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收治的HBeAg阳性CHB急性发作患者76例作为实验对象,入选标准:所选患者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疾病相关诊断标准[2],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签署实验同意书。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干扰素组和TLD组,各38例,干扰素组男性29例、女性9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28.2±3.6)岁;ALT(151.7±95.2)U/L,HBV-DNA(6.2±1.3)log10IU/mL,HBeAg定量(707.8±386.9)COI;TLD组男性30例、女性8例;年龄18-64岁、平均年龄(28.5±3.2)岁;ALT(151.5±95.7)U/L,HBV-DNA(6.3±1.2)log10IU/mL,HBeAg定量(708.9±386.1)COI;将两组患者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p>0.05),可将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

1.2方法

干扰素组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瑞士Roche Pharma(Schweiz)Ltd.,国药准字J20120074)皮下注射180μg/次、1次/w治疗,TLD组患者采用TLD(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0028)600mg/次/d、口服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1年的治疗[3]。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HBeAg血清转换率、HBVDNA阴转率、ALT复常率,从而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进行描述,采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临床疗效对比

TLD组HBVDNA阴转率、ALT复常率均高于干扰素组(p<0.05),TLD组HBeAg血清转换率低于干扰素组(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临床疗效对比[n(%)]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肝功能失代偿的情况,干扰素组大部分患者在治疗早期均表现为头痛、发热,3-4w后症状消失,甲状腺功能减退1例、甲状腺功能亢进2例、病毒学反弹1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0.53%,TLD组无肌炎发生,CK<7XULN,病毒学突破1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3%,组间对比,TL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干扰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0764,p=0.0242)。

3讨论

目前,临床上有两类抗HBV药物,分别为核苷(酸)类似物和干扰素,以往临床上常见干扰素作为HBeAg阳性CHB患者的治疗方案,因为干扰素具有免疫调节机制、抗病毒的作用,与核苷(酸)类似物相比较,抗生素没有病毒耐药、具有固定疗程,并且HBsAg、HBeAg的转换率高等优点,但是临床上有资料显示,HBeAg阳性CHB患者采用LDT治疗,随访2年后,患者HBeAg的转换率可达到29-41.6%[4],但是对于急性发作患者,LDT的治疗效果是否优于干扰素治疗的效果,临床上的报道较少。

本次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干扰素组HBeAg血清转换率高达36.84%,优于TLD组(28.95%)(p>0.05),提示两组患者HBeAg血清转换率上效果差异不明显,均能够达到较好的HBeAg血清转换率,而HBVDNA阴转率、ALT复常率方面,TLD组高于干扰素组(p<0.05),提示TLD整体治疗效果优于干扰素组,并且TL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干扰素组(p<0.05),因此,临床上治疗HBeAg阳性CHB急性发作患者可将TLD作为治疗方案之一。

综上所述,两组患者均有一定临床治疗效果,从整体治疗效果而言,可将TLD作为治疗方案之一,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叶巧霞,林苏,王明芳等.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和替比夫定治疗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患者的疗效比较[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5,(5):294-296.

[2]敖飞健,马为民,周伯平等.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阿德福韦酯单用及联合应用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0,28(4):214-217.

[3]黄胜,黄跃成,黄伟等.替比夫定治疗e抗原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2,52(31):52-53.

[4]王运才,张丽,李豪等.替比夫定和拉米夫定对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4,(6):487-489.

论文作者:陈雪英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3月上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5

标签:;  ;  ;  ;  ;  ;  ;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论文_陈雪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