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提高的基本思路论文_罗亚斌

浅析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提高的基本思路论文_罗亚斌

陕西省凤翔县柳林镇汉封学校 721400

一、构建和谐发展理念,重建新型师生关系

语文课堂教学理念要改变,就要从骨子里更新理念。真正尊重学生个性,多方面激发其兴趣与创造性,创设最佳的平等、民主、公平的对话交流探究氛围,把自己的角色、位置与作用摆好、发挥好,决不可“老子天下第一”,也不可越俎代庖。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待学生的心态要改变。牢记鲁迅先生的话:“教育基于爱”。而且要赋于新时代的内涵——尊重、文明与和谐。怎样爱?绝不是溺爱,也不是恨铁不成钢的打骂斥责、一味批评教训式的严爱。尊重,尊重其人格、尊严、做人的权利,尊重其个性、兴趣、特长与爱好,更要尊重其创造力与主观能动性,尊重是前提。宽容,细心和耐心。容得下学生的不足与缺点,才能容优点;容得下差生,才能容优生。学生犯错误,而且犯多大、多少次都正常,教师容不下才不正常。教育是心灵的碰撞与交融,是情操的陶冶与升华。心与心的交流是细致而微妙的,也是复杂多变的。有了这样的心态,便定会惊人的发现,那一张张稚嫩的面庞竟然个个迷人可爱,与他们相处,永远像在鸟语花香的春天!

再新的科学理念,再好的心态,不付诸行动,师生新关系的重建永远是空话。而行动包括课堂内外、方方面面,但最核心的起主导作用的应是课内。课内师生平等、民主、公平的对话交流了,师生心与心交融了、默契了,那么,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课外关系又怎能不融洽、不和谐?课内一旦真正成了平等、民主、公平的对话交流关系,课外也必然会升华为学友、挚友与忘年交了。

二、营造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氛围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思维。授课教师必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点,确立“人本观”、“服务观”和“价值观”,并把学生视为课堂的主人、发展中的主人、有创新思维的主人;必须热爱学生,并信任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思维开发。教师应带着微笑走进课堂,把爱心带进课堂、把鼓励带进课堂,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看法,积极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学生答得对时,教师应当激励学生“说得不错”、“很好”;学生答问观点有理,教师可激励“好”、“看法很特别”;学生答得不全面,教师可鼓励“慢慢来”、“再思考”等,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公平、和谐的学习氛围,建立民主、和谐的良好师生关系,使学生始终保持探索新知的愿望,非常主动地参与学习,以期达到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因此,在我近几年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我最看重的是氛围营造、合作学习和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只有学生不同的创新思维火花在合作学习中产生碰撞,在课堂教学的良好氛围中得以展现,才能使他们在互动中得到发展,个性也会在讨论中得以张扬。

三、巧妙设置导入情境,充分调动学习热情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巧妙设置导入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勤思多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与指导下,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的学习状态,使学生在满目好奇的求知欲望中能主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善于运用优美语言,渲染课堂教学情境

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历久不衰的佳作,本身就极富感染力。这就为教师用优美的语言渲染具有美感的课堂教学情境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文章不是无情物”,语文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首先接受课文的启迪和熏陶,使自己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得到统一,讲课时,自然就会进行感情投入、尽快进入角色。假如教师能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语言文字的巨大魅力,沟通作者与学生的情感纽带,使他们彼此间心心相通、感情共鸣,势必就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爱好。

语文教师还要善于运用朗读渲染课堂教学情境,“读得好,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

五、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拓展学生智力空间

教师要根据课文需要充分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和网络资源来拓展学生的智力空间,使得学生能调动各种感官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内容中去体验、去领会、去把握,用最直观的感受补充甚至替代语言,把信息的传递和接受变成一种享受,使学生在得到愉悦和满足的同时吸收知识、开启智力、陶冶情操。在挖掘课程资源方面:

1.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我们要善于发现这个“例子”的价值,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网络资源深挖教材、拓展教材、延伸教材也是在开发语文学习资源。这样,语文学习的途径就会变得宽广无比。

2.教师要关注学生生活。语文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服务者,教师的每一步行动,都必须以学生的需求为准则,脱离了学生的需求,任何课堂学习的设计都是无用功。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关注学生的生活,要善于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要善于引发学生的强烈要求,以此达到拓展学生智力空间的目的。

同时,语文教师在实施新的课文讲解时,应根据学生的心理规律,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网络资源,尽可能以他们乐于接触、有价值的题材。这些资源,有利于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体验、推理、交流与解决问题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信心。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语文教师,既要融入到学生的课堂实践活动中,又要带领学生发现、探索、归纳、总结,更要把建立现代化的民主师生关系作为新课程教学的首要任务。只有建立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平等的观念,充分理解“学生是交流中的对象,教师是平等的首席”,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观念,才能构建创新教育课堂的教学模式,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论文作者:罗亚斌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10月总第28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7

标签:;  ;  ;  ;  ;  ;  ;  ;  

浅析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提高的基本思路论文_罗亚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