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论文_黄 辉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论文_黄 辉

黄 辉

摘要:语文教学是所有学科中知识面最广泛、学生极不予以重视的一门课程。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能力,一直以来是语文教师们最头痛的问题。传统的教法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两种角色,语文成绩总是得不到提高。为了扭转这种困境,本文就试从运用开放式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参与能力、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强化对学生的精神鼓励和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等方面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达到提升语文教学实效的目的。

关键词:兴趣教学;开放式教学;和谐课堂;人文特点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获得知识的起点,是人生中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学习就不是一种压力,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悦的体验,就会越学越想学,这样就极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语文教学中充分激发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当今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

一、运用开放式民主教学,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知识不是消极地掌握,而是获取的,即靠积极努力去获取的。”课堂上。我们要用开放式的民主教学法,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朱自清的《背影》一课时,先让全班同学讨论介绍各自身边最熟悉的人。然后导入新课,再让学生带着感情来朗读文章、找出有关描写父亲的句子来,这种自主学习的教法,让找到的同学开心的说出自己的劳动成果,一个接一个好不热闹,基础差的同学看其他同学这么认真,也开始默默地在课文中划啊划的。同时,老师也让他们讲讲自己的父亲。其中一个同学是这样写他的父亲的:“我父亲不像别的同学的父亲那么有头脑,会赚很多钱,给自己的儿女享受,也不会像别人的父亲那么帅,那么有文化。虽然他是一个建筑工人,工资很低,但他却非常爱我们,爱这个家。可是现在我已经再也看不到他了,我想他。”此时此刻教室里一片寂静,大家都在想些什么。教师这时也意味深长的总结:不论是为人父母还是为人子女,不论是在校学生还是社会公民,都应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在爱的熏陶下要学会遵纪守法,在享受权利的同时还要学会奉献。通过这种以生为本的民主教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接受美的熏陶的同时,达到陶冶品格、明辨做人的准则的目的。这应当是语文课堂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二、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农村中学,学生基础良莠不齐,极容易出现“吃不饱”和“听不懂’等两极分化极不和谐的课堂气氛。为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我们在课堂上必须注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一个班级,由于个体的语文基础、先天智力和家庭环境以及性格等诸方面的差异,往往出现语文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在上课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学生语文能力的差别划分为上、中、下三等,然后制订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最后实施分层的训练策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要力争做到:精心设计好不同层次的问题,那些浅显易懂的知识,那些在书本上有现成的答案的问题,就让基础较差生来回答;那些有一定难度但又可通过思考讨论得出答案的问题,就让中等学生来回答;而对那些要通过分析讨论总结才能得出答案,同时还要有一定的想象力,有一定的难度的问题,就让上等学生来完成。这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法,使学生人人有了“我能行”的感觉,使优等生更有了一种无行的压力,学习的竞争机制也在这种各层训练的基础上孕育而成,同学们的阅读能力在不同的层次中就得到充分的展示和提高。语文素质也就在这种和谐的气氛中慢慢地得到了提高。

三、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

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希望得到自己亲近的人的鼓励与肯定。他们好动、好强、好奇,自我表现欲望强烈,都很正常。对于他们在课堂上的讨论与回答,教师应及时给予评价,并坚持鼓励为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而这种鼓励应该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应该面对每一位学生。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很重要,打击呵斥并不能帮助学生提高成绩,有时甚至适得其反,会使他对学习失去信心,半途辍学,自暴自弃。当然,不是所有的事都要表扬,而没有批评,这是不可能的。比如,对那些上课好动、爱讲话的同学,要加以严厉的批评,并找他们谈心,找到他们的缺点来批评,寻找优点来鼓励,这样就像一块夹心饼干一样,收到很好的效果,从而使他们慢慢的改变,有一点进步都要当全班同学的面进行表扬。

四、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

在语文课里体现语文工具性特征的同时,强化语文的人文特征,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语文课吸引力的一剂良方。语文教材中审美的内容很多,大致有以下几点:

1.意境美:自然美景是作家写作的一大内容。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秋天》等等,这些自然美景无不浸透了作家内心的情感。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化为美丽的艺术画面印入学生的脑海,进而体会作家抒发的浓浓深情。

2.形象美:美的形象指的是教材中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生活图像。它主要指作者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情操和人格上。如《背影》、《老王》、《信客》等等。引导学生理解这些人物形象可以直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通过自己的学习活动认识生活中不可能或很少遇到的人物能极大的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极大地丰富学生的阅历,同时激发学生追求崇高的人生理想,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

3.事理美:领悟事理美是指在审美感知基础上,对审美对象的意味、内容及象征的意义,让学生从中发现、感受、体会、领悟。这种小事情大道理的课文很多,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力求做到每堂课都找出一二个美点:或游戏课堂,陶冶情操;或引路入境,开拓想象;或展示意境,讨论争辩;或抓点拈线,形成悬念等,这样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事理之美,从而增强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总之,每位教师都有一套教学生的方式。不管怎样教,作为教师,特别是教语文,要抓住学生的心,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产生感情,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尽量让学生在45分钟内能全神贯注,耳听、脑想、口说、书写,营造轻松浓郁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上,不要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不要再出现老一套的教学方式,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情景而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引导者的身份教育学生。还要注重学生的课外读物的摄取,让他们在课外广阔的天地里广为涉猎,欣赏推敲,吮吸中华民族语言文学宝库中的丰富养料。因此,语文老师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明全等.新课程下的课堂观[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吴伟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M].临汾:山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周泉主.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导读与教学实施[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广东省揭西县云岭中学黄辉

邮政编码:515422

论文作者:黄 辉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年第3期(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1

标签:;  ;  ;  ;  ;  ;  ;  ;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论文_黄 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