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课堂中的教学实践论文_王玲

理想课堂中的教学实践论文_王玲

山东省莱芜市高庄中心中学 王玲

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多年以来,我一直在追寻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数学课堂。尽管对于这样的数学课堂应该是怎样的,我很难用几句话概括得全面而准确,但是,我感到,一个理想的课堂应该是一扇窗,打开这扇窗,孩子们可以洞察这门学科的更多奥秘,获得对这门学科更多的兴趣与向往。下面,说说自己在这方面的想法。

一 、兴趣

首先应是一个师生同受欢迎的课堂,同样时间的课,有的老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中如沐春风,几乎忘了时间的存在;而有的老师的课则索然无味,课堂沉闷,学生厌倦,视下课铃声为一种解脱。有的课堂井然有序,学生守纪好学,气氛活跃,有的课堂秩序混乱,甚至难以维持纪律,根本谈不上教学。所以,我认为一个理想的课堂必须受学生欢迎,也受老师欢迎。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老师有了上课的动力,才有可能创造一个精彩的课堂。教书和学习成为一种享受——教师与学生双方以热情的投入、和谐的交流、愉快的心境来完成“教”与“学”的任务。这样的课堂充满诗意,教师用激情,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点燃学生创造的激情。这样的课堂充满人文的关怀,教师的人格魅力如冬日的暖阳,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快乐,是一种享受。

二、方法

要实施理想课堂,关键在教师。教师的关键在方法引导。理想课堂应该是教学方法灵活,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的要求的课堂。“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要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的发展水平,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灵活机智地应变教学中的“意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学习同一教学内容时都有不同层次的收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强化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活动中的主角。要重视预设,也要重视课堂生成。预设与生成相辅相成,无论是预设还是生成,都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诚如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所说,“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这样的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在课堂上有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能力的投入,尤其思维是相当活跃的,在整个过程中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的生成”。

三、学生参与

教师应该是高度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倡导合作学习,注重培养创新能力的课堂。新课程一个重要的理念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做”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表演和探究中学习,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课堂教学不能是教师一个人的表演,不能是事先预设情景的再现,更不能是教师的“满堂灌”。学生参与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基本前提。理想的课堂教学过程是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合作的,是师生之间有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在教学过程中争取能做到全员参与,而不仅仅是个别尖子学生的参与,全程参与而不是暂时片刻的参与。这需要老师上课时也魅力四射,鼓励的话语,温馨的微笑,适时的宽容,没有人会被无情打击,更没有人会受到“法庭式”审判,学生忘记了课堂,在课堂中“玩”起来,把知识“玩”到手。爱因斯坦说:“在一切方法的背后,如果没有一种生气勃勃的精神,它们到头来不过是笨拙的工具。”学法要真正发挥指导学习的作用,必须“乐学”,并要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理想的课堂,就是让学生积极踊跃的参与思考、发言,最终达到与老师的共鸣。理想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实现教学相长的动态过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合作关系。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使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场所。只有学生动起来,学生才能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得到真正的发展,学生在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

数学是一门因思维的激荡而独具魅力的学科。教学细节看似平常,但平常中蕴涵智慧;看似简单,但简单中孕育深刻。教师的悉心钻研、潜心挖掘、智慧引领都可以让它焕发出由内而外的美丽,这种深层次的美丽让我们的课堂变得丰富、厚实,让学生学得有滋有味。

论文作者:王玲

论文发表刊物:《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7

标签:;  ;  ;  ;  ;  ;  ;  ;  

理想课堂中的教学实践论文_王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