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课堂上的“双生子现象”论文_张燕燕

改变课堂上的“双生子现象”论文_张燕燕

浙江省余姚市实验学校 315400

摘 要:针对小学高段学生课堂发言逐渐减少,班级中举手分化日益明显的现象,运用“采访探究,想象后果,榜样支撑,措施引领”等方法,让学生在内心认知上得以改变,从而有积极发言的愿望,以求课堂呈现缤纷的思想冲撞、观点交流的现象,并通过这个教育事件,给学生渗透积极的思想。

关键词:活动案例 举手发言 思想冲撞 

一、问题呈现

作为教师,我们都希望自己的课堂生动活泼,和谐高效。而学生积极参与,发言踊跃,则是有效课堂的最有说服力的表现之一。课堂上,学生举起的小手如茂密丛林般的景象总让教者倍感动力。但在现实教学中,却总会出现“一二年级的学生踊跃举手发言,越到高年级举手越少”的现象。

我的学生在五年级时也出现了类似的问题,四年级时大面积举手的现象再难寻觅,举手分化日益明显。发言踊跃的同学继续秉承他们的优良传统,频频举手;而大多数同学却如羽化成石,只是旁观,不再跨入“瑶池”一步。作为学科老师于是陷入两难:只请举手的同学吧,则发言面不广,大多数学生的口头语言能力得不到锻炼;但如果勉强请那不举手的同学回答吧,则老师和同学就都必须做耐心等待、消耗大量课堂时间的心理准备。怎样让学生明白我们的课堂应该呈现缤纷的思想冲撞、观点交流的现象,让绝大多数学生都做到积极地参与课堂发言呢?

二、现象联想

一天,我在一份杂志上看到“双生子现象”,它是说,我们往往会发现在一对双生子中,会出现两人智力不同,一个更聪明些,这是因为两个胎儿同时在子宫内发育成长,当一个胎儿吸收的营养较多时,另一个自然就相应地少了。于是就出现了一优一劣的现象。这让我联想到了我们班课堂上呈现的情况。这更让我下决心改变课堂上只有几个人举手的现象。

三、辅导过程

为此,我特意举行了一次班队活动。在那次活动中,我设计了五个环节。

1.资料介绍,引入话题

我先给学生看资料,介绍现实生活中的双生子现象,然后指出,平时我们的课堂上,有的同学发言十分积极,而有的同学一堂课没举过一次手。这是我们课堂上的“双生子现象”。 今天我们来讨论研究一下这个现象。

2.采访探究,剖析内心

老师做记者,采访两类同学。分别让他们说说“你当时举手时是怎么想的?” “你当时为什么不发言?”,积极举手发言的同学中有的说:“我觉得这题我能回答,所以我举手了。”有的说:“我回答完问题后,老师会夸奖我,所以我爱举手。”还有的说:“老师和妈妈都说积极回答问题,会更聪明。”

采访了这些学生后,我以记者作评论的口吻说:“这些同学在课堂上积极思维,大胆地举手表达自己的见解,参与了学习活动,也锻炼了自己,这样的行为很好,值得大家学习。”

采访不积极举手发言的同学时,他们有的说:“我害怕自己答错,会被老师批评,下课会被同学取笑,所以就不举手了。”有的说:“我虽然知道答案,可见到其他同学在举手了,反正他们会回答,我听着就好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这时,我就故意遗憾地说:“有的同学明明就有精彩的答案,却藏在心里不说,不让别人知道你思考的独特之处,真是太可惜了!”

3.想象后果,深入剖析

(1)我让学生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的课堂一直这样下去,班级同学的学习发展会是怎样的情况?学生讨论后,总结:发言的同学语言表达能力会越来越好,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老师越来越喜欢;不发言的同学课堂上容易分心,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成绩会退步。

(2)接着,我又追问一句:“也许有个别同学心里曾有过这种想法:我们班课堂上的发言就让我包了吧。那么,我们课堂的这种现象,对发言积极的那几个同学真的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吗?”

我引导学生再思考,是不是我们会看到有那么几个老师刚提出问题,就“我,我,我!”嚷起来的同学,站起来回答时却吞吞吐吐?每次都发言是不是真的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呢?

接着,我又在投影上出示名言:我有一种思想,你也有一种思想,大家彼此交换,我们就有两种思想甚至更多。

我让学生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有的学生理解能力很强,想了想就说:“如果只是那5、6个同学发言,那么我们就只听到5、6种见解。但如果大家都发表自己见解的话,我们听到各种各样的发言,对自己就有更多的启发了。”有同学还很聪明地举了个造句的例子。说造句时,说的人越多,句子就越各式各样。

我给那些积极举手的同学两个建议:1.思考得更成熟些再举手,会更好!2.你回答的是你本来就知道的,但也许有时,你少一次发言,把机会让给别人,你会听到了比自己更准确、更精彩、更独特的理解呢。在课堂上,说和听,听和说一样重要。

4.榜样支撑,消除顾虑

学生不举手的根源很多是因为怕老师批评,怕同学嘲笑,所以有必要再强化他们心中的信念。我就用名人的事例如科学家居里夫人、发明家爱迪生的事例来告诉他们“自尊心固然重要,但自信心更加重要”。这样就进一步打消他们不敢举手的顾虑。

5.措施引领,导之以行

当学生基本确立起正确看待课堂举手发言的认知后,我就让四人小组讨论: 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听到更多同学的见解,让不积极举手的同学也把手举起来呢?最后,我们全班交流总结,一起作出这么几条约定:

①大家都留些思考的时间,不马上举手。②自己鼓励自己大胆举手。③提醒同桌勇于发言。④下课时由老师给积极举手的同学课本上打★,便于日后表扬、奖励。⑤在倡议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四、效果反馈

这次班会课后,课堂上同学们举手发言果然积极起来,大家的注意力也更集中了,回答得也越来越精彩。显然,班会课发挥了积极效应。当然,要巩固学生的这一行为,在一段时间后,教师还应作相应的反馈、小结、表扬以及奖励,让他们这一有益的行为得以延续。

五、研究反思

在本次班队课中我主要采用让学生自己讨论、自己剖析自己的行为的方法,从双方的发言、老师的提醒、建议中发现问题本质的所在,了解其带来的不利结果,再用名人事例加以引领,使学生从思想上加以改变,以认知导行,达成此次活动的目的。作为教师,在处理一件事情时,我觉得我们既应该有最近目标,也应该有长远目标;在顺利地解决眼前的事情的同时,也应该在学生心中留下他们永久可用的东西。《小学语文教师》上介绍义乌市实验学校的办学理念是“教孩子六年,想孩子今后的六十年,为孩子的生命成长奠基”。我想,我们小学高段老师也一样,教孩子“三年”,应让孩子受益无数个“三年”。 台湾忠信学校送给学生三句话:“先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再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心中有人、眼中有事”;“越在黑暗的地方,越做光明的事”。我记得一个嘉宾上《天天向上》的节目时,还谈起读书时学到的这三句话对她人生的深远影响。所以,在小学高段,在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刚刚形成起来的时候,我们给孩子多留些精神上的东西,应该是非常必要的。

在这次班会课上,诚然,我最主要地是让孩子们都能意识到积极举手的有益之处,达到让我们的课堂上呈现缤纷的思想冲撞、观点交流的现象,但是我也有意识地给孩子们去渗透了以下几点:

1.课堂上说和听一样重要。给别人一次机会,自己收获更多。

2.自尊心固然重要,自信心更为重要。

3.一种思想和一种思想交换,就获得两种思想甚至更多。

我想,当我们站在学生成长的角度,将我们的教育思想透过我们的教育行为播种入学生的内心。我们的学生心态会更积极,行为会更积极,人格会更健全!

论文作者:张燕燕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5月总第1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6

标签:;  ;  ;  ;  ;  ;  ;  ;  

改变课堂上的“双生子现象”论文_张燕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