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数学课堂的创造性教学论文_钟全友

浅议小学数学课堂的创造性教学论文_钟全友

钟全友 山东省昌乐县北小学 262400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教师要创造性的教,学生要创造性的学”。而现在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为主要目标的创造性教学,已经成为教学领域中的主旋律。作为教师要转变传统的观念,如何正确认识创造型学生的特征,如何正确培养创造性教学,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树立创造性课堂的教学意识

创造性教学需要创造型教师,教师要着眼于发现并发展学生要天赋、气质、兴趣、情感、思维等方面的教学素质。对学校教育来说,创造性教学正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发掘所有学生(包括差生)的一切潜能。有了创造性教学的这一目标观念,教师就会自觉地研究学生,不断地改进自身的教学,使教学的内容和方法适应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教师就不会把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中心,也不会把应对考试作为教学的杠杆和法宝,而会为“创造”而教育;也不会按学习成绩把学生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和差等生,从而消除偏见、偏爱等阻碍创造性发展的心理因素,满腔热情地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素质。

二、认识创造性课堂教学主要特征

1.情景设置

将新知识的本质属性嵌入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背景中再提出来,引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兴趣往往是学习动机产生的重要根源和主观原因。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才会去探索、去创造。例如,上好每一节课的引言,犹如乐曲中的“引子”,戏剧中的“序幕”,起到渗透主体和带入情景的作用。

课例:让学生在经历中体验“平行”

当同学们拿好学具就来到教室就感到新奇:桌椅一改往日“插秧式”摆放,“马蹄形”的座位分组摆放。大家按照小组的顺序就座。面对面坐着,唧唧喳喳的议论着,今天数学课怎么了?上课铃的响起,教师健步走进教室,似乎今天精神特别饱满。他微笑着环视了每一小组同学,从他们明亮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们惊异、期待的心情。

数学教师在学生眼里总是一副严肃的神态,而学生一开始也就总是严阵以待的样子,等着老师来上课。本堂课一开始就基本改变了这一状态。

(1)改变了物理环境,桌椅从“插秧式”到“马蹄形”,拉近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创设宽松的交流环境,便于课堂相互接纳,相互倾听。

(2)教师的“健步”、“微笑”、“环视”,使学生眼神“明亮”,心情“惊异、期待”,并“挺着腰板”。“没有那么多礼节,直接开始上课了”。教师用非语言的技巧,走出自己的角色,体现了教师的真诚,使自己的形象很快被学生所认同。教学本是沟通与交流,本节课的沟通就此开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质疑提问

创造性教学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通过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加工、组合、达到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目的。

课例:“笔算乘法”的教学片断

在学生学会口算几十乘几后,教师创设了两只猴子各采14个桃(分两排对应排列;每排都是一筐10个,另一筐4个)的情景,提出“两个猴子一共采了多少个?”的问题,列出算式,引导、鼓励学生思考14×2是怎样算的。学生要相互说自己的算法后,全班踊跃交流:

有的说14×2就是2个14,14加14等于28;有的说从图上看左边2个10是20,右边2个4是8,合起来是28;有的说先算2个10是20,再算2个4是8,合起来是28。

教师课堂上不断鼓励学生大胆说出心中的想法,对于不合理的回答,加以引导。

3.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式教学在数学课堂中获得非常好的效果。创造性教学就是师生共同探索求知的过程,学生的探究活动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引。为学生提供一些有结构的材料,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学生才会积极动手操作、实验和发现。这样,他们获得的知识才是具体的、生动的和丰富的。他们的观察力、独立的探究能力和发现力也能得到充分发展。

[课例]《长方体的认识》教学片断

在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纸盒,找出长方体的特征后,老师安排学生分小组来制作长方体模型,进而加深对长方体面、棱、顶点特征的认识,下面是两种不同的合作学习方法。 

A教学:教师给每组学生准备了12根木条,每4根长度相同,并准备了八个顶点和一张彩色纸。

分组合作,要求:①用木条做一个长方体框架;②在长方体框架外面糊上一层彩色纸。

B教学:教师给学生准备了一些木条,一块橡皮泥和一张彩色纸。

分组合作,要求:①观察老师给你们准备的材料能否做成一个长方体框架,如果材料不够可以向其它小组调剂,也可以到老师这里来拿,如果有多余的材料可交给老师;②做一个长方体框架;③在长方体框架外面糊上一层彩色纸。

教例A中,学生虽然能很快制成一个长方体模型,但教师给学生准备的材料捆住了学生学习的手脚,这样的合作学习是形式主义,根本没有探索性。

教例B中,由于教师给学生准备的材料是开放的,这样学生就能放开手脚主动去操作、探究,小组里有的找长,有的找宽,有的找高,有的做顶点,有的用纸做面,而合作要求里的“材料不够可以向其它小组调剂,也可以到老师这里来拿,有多余的材料可交给老师”体现了组与组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是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多创设一些有价值的合作机会,让孩子互帮互学、生生互动、共同成长。

三、形成有个性的创造性教学

个性化所反映的是自己的教学艺术与他人不同。创造性教学要求教师不仅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而且要求教师要有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的勇气。扎实的独立教学能力,独立的教学个性特征,能增强教师教学的自信,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呈现出比较强烈的创造性劳动的意向和行为。让教师从自己的个性特征出发,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教学艺术的创新,显现出教学艺术的独创特色。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的创造性,要求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入手,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创造机会,让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的思维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创造性教学,就是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适应教学要求。只有用创造来教会创造,用创造力来激发创造力,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论文作者:钟全友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5年11月总第8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7

标签:;  ;  ;  ;  ;  ;  ;  ;  

浅议小学数学课堂的创造性教学论文_钟全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