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叶洋地黄双苷联合托吡卡胺滴眼液对儿童低度近视治疗的临床观察论文_李元美

湘潭市康复医院 湖南湘潭 411100

【摘 要】目的:观察并研究七叶洋地黄双苷联合托吡卡胺滴眼液治疗儿童低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126例低度近视儿童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托吡卡胺滴眼液,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七叶洋地黄双苷(施图伦),观察两组裸眼视力变化和矫正度数的改善。结果:用药前两组裸眼视力升高、矫正度数DS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组用药后裸眼视力升高、矫正度数DS改善更为明显,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七叶洋地黄双苷与托吡卡胺联合用药方案治疗儿童低度近视效果满意,建议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关键词】儿童低度近视;七叶洋地黄双苷;托吡卡胺;效果

现代中小学课业负担较重,同时各类电子产品大范围普及,导致儿童近视发病率不断升高。儿童近视的原因较多,其中过度用眼导致视疲劳是最为主要的一个因素[1]。托吡卡胺滴眼液是一种短效的睫状肌麻痹剂,是临床防治近视的一种常规药物;七叶洋地黄双苷则是一种新型视疲劳治疗用药。本研究以托吡卡胺为对照,观察分析七叶洋地黄双苷联合托吡卡胺滴眼液治疗儿童低度近视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筛选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我院眼科门诊收治的126例低度近视患儿,入选患儿球镜度数低于-3.00DS,矫正视力均不低于0.8,同时柱镜度数均低于±1.00DC;排除眼部器质性病变、远视、弱视以及先天性眼部疾患[2]。采用抽签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各63例:对照组男39例,女24例;年龄最小7岁,最大12岁,平均年龄(9.4±1.5)岁;双眼裸视力平均值为(0.31±0.08);矫正度数球镜最低为-0.25DS,最高为-3.00DS,平均值为(-2.29±0.34)DS。联合组男36例,女27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12岁,平均年龄(9.3±1.8)岁;双眼裸视力平均值为(0.32±0.07);矫正度数球镜最低为-0.24DS,最高为-3.00DS,平均值为(-2.24±0.27)DS。两组年龄、性别、裸眼视力和矫正度数等基线特征近似,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分别通过国际标准视力表和快速散瞳验光法检查两组视力与屈光度,对照组给予0.25%托吡卡胺滴眼液,双眼用药,每天睡前滴1次。观察组同时给予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施图伦),每天滴眼3次,托吡卡胺滴眼液用法用量同对照组。两组疗程均为2周。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受试者用药前、用药后2周时裸眼视力变化和矫正度数DS值的改善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收集的数据均通过SPSS18.0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检验分别为t、x2,P<0.05时提示样本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受试者用药前后的裸眼视力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组用药后裸眼视力升高更为明显,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儿童时期眼部结构屈光状态不佳,稳定性相对较差,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容易受环境因素干扰和影响。一旦形成不良用眼习惯,就可能引起调解疲劳,进而导致视力减退。据调查,患有低度近视的儿童中,由调解疲劳造成的假性近视病患超过50%[3]。部分假性近视的低度近视患儿通过药物治疗干预、充分休息、眼保健等干预治疗后可正常恢复视力。以往临床多倾向于采用睫状肌麻痹剂治疗近视,长效药物以阿托品为代表,短效药物主要是托吡卡胺滴眼液,二者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因此临床应用较为广泛。此类药物作用机制主要是松弛睫状肌,收紧晶状体悬韧带,促使晶状体趋于扁平化,从而降低屈光度,改善调节麻痹以及调节痉挛表现,对视力下降有良好的阻止作用。但是目前临床对于应用睫状体麻痹剂治疗儿童近视的效果尚有较多争议,大部分观点认为首先应预防近视进展,缓解调节痉挛与调节麻痹,提高患者视力。七叶洋地黄双苷含有七叶亭苷和洋地黄苷两种有效成分,二者均为血管活性物质,可直接作用于视网膜以及色素膜,前者对睫状肌、视网膜以及脉络膜血液循环有良好的改善效果,降低毛细血管阻力,对眼底血液循环的调节与改善作用亦得到诸多临床研究证实;后者对睫状肌收缩的良好的调节作用,激活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色素上皮酶对营养物质的输送,从而恢复感光细胞功能[4]。上述药理作用对于以包括屈光或者调节性因素在内的各类视疲劳均有良好的缓解作用,可预防患者视力下降,同时不会引起严重不良反应,所以临床应用相对普遍。本次研究发现,用药前两组裸眼视力升高、矫正度数DS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组用药后裸眼视力升高、矫正度数DS改善更为明显,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说明联合用药可加快恢复睫状肌功能,纠正视疲劳引起的假性近视,提高视力水平。

综上所述,七叶洋地黄双苷与托吡卡胺联合用药方案治疗儿童低度近视效果满意,建议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常枫,沈政伟,陈云辉等.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矫正中低度近视对人眼单色光波前像差和对比度视力的影响[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3,31(6):568-571.

[2]向圣锦,窦仁慧,杨凯文等.眼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敷贴对青少年低度近视并视疲劳患者眼调节功能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5,56(6):496-499.

[3]高莉,颜华.波前引导联合虹膜识别的Lasek矫正中低度近视散光的疗效观察[J].天津医药,2010,38(4):326-327.

[4]刘小力,张顺华.不同程度近视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和视盘形态的分析[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3,31(6):564-567.

论文作者:李元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4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4

标签:;  ;  ;  ;  ;  ;  ;  ;  

七叶洋地黄双苷联合托吡卡胺滴眼液对儿童低度近视治疗的临床观察论文_李元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