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诗,一个七彩的世界——童诗教学浅探论文_卢立群

童诗,一个七彩的世界——童诗教学浅探论文_卢立群

卢立群 广西崇左市江州区江南第一小学 532202

摘 要: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辉煌的诗篇,这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沃土。为了传承经典,我们应该尽早让孩子们接触到诗歌。

关键词:意境 想象 仿写

一、什么是儿童诗

儿童诗是指以儿童为对象的,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使用最富于感情、最凝练、有韵律、分行的语言来表情达意的一种艺术形式,也包括儿童为抒怀而创作的诗。

儿童诗是诗的一个分支,由于它受到特定读者对象心理特征的制约,因此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所进行的艺术构思、所展开的联想和想象、所运用的文学语言等等都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必须是儿童所喜闻乐见的。这样才能在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思想情操,激发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尤其在培养儿童健康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力上,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孩子们从幼儿园就开始接触到童诗,特别是到了一年级,大量的童诗就写进了教材。

二、如何教好童诗

1.一读三叹,领悟诗意。古人朱熹曾经说过:“凡读书……只要是多诵几遍,自然上口,永远不忘。”也有人说书读不熟乃语文学习之大忌。我们从中可以看出诵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儿童诗的语言优美、简洁、流畅、口语化,读起来琅琅上口,极具表现力和感染力,而儿童最易于模仿,因此应该让孩子们多读童诗。多读能让孩子们从读书声里理解童诗、欣赏童诗,促进语言积累和语感积淀,并能在诵读中得到情感的体验。

配乐诵读,是文学、音乐、有声语言三位一体的艺术传播形式,它更符合人的审美心理,给人以三合一的艺术享受,带给人愉悦共鸣之感。教学童诗,教师可以在备课时根据诗的内容和情感,准备相应的配乐。只有正确选择配乐才能把童诗中或喜亦悲的情感渲染出来,才能让学生在配乐的感染下,快速地拉近与童诗的距离,和童诗产生共鸣。特别是近几年来各校教学资料不断丰富,很多学校班级里已经安装了多媒体设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有效的资料辅助课堂,让语文课堂更具吸引力。

赛读,顾名思义为比赛朗读。每个小孩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都具有挑战的性格,因此,在童诗诵读里,我们可以开展赛读的形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赛读,可以是小组比赛、男女生比赛、个人比赛……只要在比赛中教师给予孩子鼓励或奖励,当然这里的奖励不是金钱上的奖励,可以是一面小红旗,可以是小组加分,还可以是教师竖立起的大拇指等等,这些都是孩子们维持诵读兴趣的源泉。

诗歌诵读会,通过比赛的形式,再次挑战孩子们诵读的欲望。每一首童诗里的节奏、韵律、反复、摹声增添了诗句本身的魅力,能让这些韵律美最完美、最有效地展现出来的,就是诗歌诵读会。当然,还有很多方法可以提高孩子们诵读的兴趣,如表演读、把诗编成音乐演唱都是一些好办法,只是难度偏高,有待教师们开发。

2.读透纸背,感受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具有虚实相生、意与境谐、深邃幽远的审美特征,能使读者产生想像和联想,如身入其境,在思想情感上受到感染。简而言之,意境就是一种情景交融的诗意空间。意境的存在当然是无疑的,它并非“虚无”,却不免“飘渺”。特别是儿童思维特点决定了他们把握对象、接受知识往往是从具体的形象开始。他们的想象力又是丰富的,因此在欣赏诗歌的时候,他们总能通过具体可感的事物去领会诗中的意境。

3.领意悟境,感写童诗。著名儿童诗作家金波曾说:“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在他们的世界里,一草一木,一花一蝶,一云一雾、一声一响……都是有生命的、会说话的、懂感情的。他们这些天真的想法,如果得以引导,就是一首首优美的童诗。作为孩子们诗歌的引领者,我们该怎样把孩子们引进诗歌的大门呢?我觉得可以让他们仿编诗歌。仿编诗歌是一种融思维、语言发展力于一体的创造性活动。特别是孩子们模仿的天性,让他们在这种活动中,语言能力、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迅速得到了提升。

从文字模仿文字打开了孩子们写诗的兴趣,我们又该如何把这样的兴趣变成一种习惯?我觉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让孩子们有感而发、即兴而作。例如,当我们和孩子一起走在校园内,抬头看到天上朵朵的白云,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孩子:“这些白云像什么?它们在做什么?”让他们从直观到的白云形状展开想象。班上的孩子有的说:“耳朵长长像小兔,小兔咕咕在吃萝卜。”有的说:“尾巴弯弯像公鸡,公鸡喔喔在打鸣。”在孩子们的诗句前后,我添上了“天上白云朵朵”,在诗句的末尾我加上了“我多想去那里听听它们的秘密”,这样一首小诗就展现出来了。由此,我想到一句话:“诗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是的,用慧眼捕捉生活,用心灵感悟生活,就能写出真挚优美、涌动着生命活力的诗。

总而言之,充满童真、童趣的儿童诗,是我们踏入诗歌的大门,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它将伴随着我们一生的成长。作为教师,我们应选择灵活多样的方法,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和简明的语言,培养孩子们对童诗的爱好,让文学的种子在幼小的心灵发芽开花,最终结成累累硕果!

论文作者:卢立群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5年10月总第18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4

标签:;  ;  ;  ;  ;  ;  ;  ;  

童诗,一个七彩的世界——童诗教学浅探论文_卢立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