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评价:营造师生心灵的共振论文_宋娟娟

人文评价:营造师生心灵的共振论文_宋娟娟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方洲小学 215028

摘 要:心理教师生成性的教学评价语言,对教学流程、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终实现魅力四射的心理课堂必须有出口成章、说笑嘻骂皆成妙语的功夫——充满智慧的心理课堂评价语言。我们要追求走心的心理课堂评价语言,关注孩子的生命发展,使教师和学生的生命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让心理课堂更走心。

关键词:人文评价 心灵共振 生成性

评价是一把双刃剑,每一位心理教师都要以新理念刷新自己的思想,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新视角关注我们的孩子,站在培养全面发展人的高度,准确把握人文评价的激励机制。激励学生、关爱学生,努力创造走心的课堂,在走心的评价中,让教师和学生的生命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

一、人文评价——关注学生,淡化文本

心理教师的课堂应该有一个共同价值追求是——基于儿童,为了儿童,发展儿童。所以,“一切为了儿童”是心理教师的核心价值观。新课程背景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舒展轻松的过程,是一个感受幸福体验的过程,是一个开启智慧的过程。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课堂教学应视做师生生命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课堂要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定向等多种功能,去关爱学生儿童生命的发展,使课堂中每一个生命个体获得新的成长。

二、人文评价——增添另类,淡化规范

现在的心理课堂包容的不仅仅是文本元素,还含有生活元素、社会元素。生活是心理课的本色资源,所以在社会信息无孔不入的心理课堂,更需要迎合孩子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以及对时尚的亲近心理特点。因此,生动的心理课堂评价,应该少一些规范的冰冷、多一些时尚的气息。

1.评价符号革新。随着时代的发展,孩子的思维也发生变化,特别是小学生,喜欢新奇事物,对一些前卫或者另类的东西特别感兴趣。抓住孩子的这一心理,根据学生个人喜好而设的卡通符号、Good等“另类”评价符号尽可“闪亮登场”。它们基本弥补了等级制评价欠缺的温度,给予孩子以新奇、以激励。它们属于一种赏识性的批改符号,既呈系列,也可独立;既有鼓励,也含梯度;既有共性符号,也有个性图画……张扬、夸张的评价符号常带给孩子一些惊喜,常常“诱惑”孩子更专注于继续学习和作业当中。

2.评价语言风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酷”、“美”、“真想抱你一下”、“你一直紧紧握着他,我也看出来了你的那份坚持”、“我从你的眼神中感受到了你的快乐”……课堂上,走心表扬方式关注学生当下的状态,往往能让学生心情舒畅,走心的评价会聚积起孩子对下次评价的期盼。

3.评价形式另类。喜欢求异是孩子基本的心理特征。特别是小学生,对一事物注意力的保持度欠持久,因而在评价形式上需要让孩子有出其不意的感受,带给他们一些心理课堂惊喜。“听了你的话,小雨点可高兴了,它说要和你做朋友了”,教学时,老师边说边把一个“雨点”卡通图片粘到了孩子左肩上,可爱的卡通雨点竟然跑上了自己的肩头,孩子的的脸上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坐得更端正了、听得更专注了。

其实课堂上,我们常可以给孩子以意外,让评价在孩子眼里显得“另类”而又是那么富有诱惑力:一个饱含爱意的动作,一件可爱的小道具,一次催人奋发的杰出学生签名,一句鼓舞人心的“精彩名言录”,一张饱含肯定的表扬卡,一回融合课文内容、课堂意境的卡通图片奖励……这点点滴滴充满童趣、充满另类的评价方式,无不掀起孩子对心理课堂学习的热爱之风。它犹如春风化雨,汇成涓涓暖流,沁入学生的心灵深处,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

三、人文评价——突出激励,淡化甄别

课堂上,心理老师在教学评价上切莫凸现等级甄别,不同的孩子要给予不同的赏识,使学生从心理老师热情洋溢的赏识中形成自信,从委婉无痕的否定评价中进行自我反思、从充满期待的暗示中作自我反思,从而让情绪更快乐、思考更深刻、表达更生动、合作更有效。有效的人文评价,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突出激励:

1.于表现精彩时提速。“你比老师还理解得深刻”、“我想你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位解决冲突的专家”、“听你发言真是一种美的享受。”……当心理课堂上孩子的学习表现精彩时,老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灵动的瞬间,不妨进行高度夸张式的激励,以让人充满憧憬的高质评价语进行现场“轰炸”,以此推波助澜,鼓励学生遇到任何事情都有积极情绪。

2.于进步显进时推进。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孩子的学习也是每天一个状态。当一些学生在课堂的心理游戏中内心有所觉察并且能换位思考、真诚沟通的时候,心理老师可以因势利导,给孩子以肯定。“当冲突来临时,你已经能让自己保持冷静、换位思考,并且能真诚沟通,相信你的朋友会越来越多!”使他再接再厉,增添自信。

3.于停滞不前时加油。“如果你能换位思考,我想你一定会读懂母亲的心”、“宽容朋友,理解朋友,你就经常可以看到好朋友的笑脸噢”、“你知道吗,我真想对你竖起大拇指”……人的发展总有一个瓶颈期,孩子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呈现有时也会出现这样一个高原期,如果心理老师在课堂了解了孩子的真实感受后,评价语言没有一定的刺激点,孩子往往会停滞不前。因而心理老师的期待式鼓励如一针强心剂,使他振作,让他重新扬起前进的航帆。

在心理教学中施行走心的评价,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用近乎自然生态的语言,采用人文化的方式,创造师生心灵的共振,心理课堂就会洋溢人文关怀,孩子们就会享受心理课堂、心中洒满阳光。人文评价,营造师生心灵的共振!

论文作者:宋娟娟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2月总第29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0

标签:;  ;  ;  ;  ;  ;  ;  ;  

人文评价:营造师生心灵的共振论文_宋娟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