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宏业:暴躁的颠覆_周鸿祎论文

周宏业:暴躁的颠覆_周鸿祎论文

周鸿祎:暴躁的颠覆者,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暴躁论文,颠覆者论文,周鸿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这个42岁的中年男人,喜欢红色T恤、黑胶唱片,喜欢乔布斯也喜欢迈克尔·杰克逊。他曾经是破坏用户体验的“流氓软件之父”,也是满足用户体验的互联网斗士。他以江湖气和好战闻名于互联网界——没错,这是AB血型人的特质,同时他又是最专注于产品的互联网创业者。

在互联网业界的人看来,周鸿祎和宋祖德、方舟子一样令人“讨厌”,他愿意把一切矛盾展示给众人看,以一个率真且有点“二”、有点横冲直撞的形象跳到公众面前。

这样的人,总是会更受互联网用户欢迎一点。

周鸿祎在微博上,对自己的描述是:360公司首席用户体验官,曾经的程序员现在的产品经理。同时他也评价自己“好斗和争强好胜”,微博的配图似乎是在佐证这句话——一张周鸿祎身着CS装备的照片。

这个在福布斯排行榜上以31.8亿元身家,排名第357位的第一代IT人,成功地将自己的名字和排名前十的马化腾、马云、李彦宏等人的名字放在一起出现在各大公开场合。

2011年奇虎360在美国纽交所上市,周鸿祎持股奇虎360股份18.46%,跻身IT富豪榜。事实上,早在十年前,周鸿祎的名字就该出现在上面。

周鸿祎对自己在财富积累上的评价是:“以我个人能力和对事物的前瞻性和执行力,不比马化腾、丁磊逊色,然而就是性格上急于求成,干扰了成功。”

缠斗:就是要打破规则

在周鸿祎看来,想要做成事情就不能同时指望公众夸奖你,赢得美名,“大丈夫做事情光明磊落,我从不认为我是一个谦谦君子。”

一位奇虎360的员工告诉记者,周鸿祎曾对自己周围的管理者说过:“为达目的要不择手段,要快,不要怕犯错误。”

这种想法似乎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是一种魄力,容易成功;另一方面也容易超越“底线”。早在1998年的时候,周鸿祎创立3721,寓意互联网用户“不管三七二十一”都可以在互联网上以中文搜索到网站。此前企业域名都是一大串的英文字符,在3721可以以中文域名注册,当然,前提是要付钱。除政府网站等非营利性网站外,3721向每家欲进入其网址库的网站收取60美元。同年,3721的营收要超过百度。

2001年,3721和百度都遭遇到了流量压力,双方开始争夺IE地址,后来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也加入了战局。三方在互联网用户的电脑上大打出手,除了让自己的客户端难以卸载外,还在客户端的PC机上强行卸载对手的软件。这是一种非常强硬的解决方式,在那个年代,互联网用户的凝聚力和敏感度还没有现在这样强,如果周鸿祎现在用同样的竞争方式,或许奇虎360会遭受用户的抵制。

自此,周鸿祎背上了“流氓软件之父”的恶名,有趣的是,这个名头之于周鸿祎,不是说他把流氓软件放出了潘多拉魔盒,而是在他的商业行为中,多少带有一些“我就是这样做了又能怎样”的“流氓风格”。

周鸿祎在将3721出售给雅虎后,出任了雅虎中国区总裁,周鸿祎在雅虎中国力推搜索业务,希望推出雅虎一搜。但是雅虎总部方面认为,此项业务会造成知识产权方面的纷争,以“不太道德”为理由反对。

在周鸿祎看来,“百度等一直都是这样做的,无论如何,先把市场份额争过来再说。”

2006年,周鸿祎在雅虎中国搜索业务失败后的遗憾,在奇虎360得以弥补。虽然奇虎360首推的是搜索业务,但有趣的是,奇虎360的门户业务和搜索业务都萎靡不振,而专杀3721等流氓软件的360安全卫士却发展迅速。

在周鸿祎成立奇虎360后的最初几年,他表示不会进入杀毒领域,当时的杀毒市场被金山和瑞星等厂家占有,奇虎360要是成立后就做杀毒软件那是在找死。

2010年初,周鸿祎正式推出360免费杀毒软件,当时传统杀毒软件厂商在此市场每年有数亿元的收入,而周鸿祎迅速推出的免费杀毒软件,让这些杀毒软件市场的巨头很快陷入被动,失掉大量的客户。

周鸿祎此举惹怒了众厂商,纷纷指责他的模式“损害了整个行业的发展”。而让360免费杀毒软件扬名的则是专杀流氓软件的功能。在周鸿祎的理念中,“自己不挣钱也坚决不让对手挣钱”,现在看来,似乎这种“死缠烂打”的态度确实为他带来了某种意义上的突破。

在周鸿祎的办公室,有一整面墙的黑胶唱片,还有一套硕大的高级音响,而在另一侧的墙壁上,则挂着十几张靶纸,靶纸的中心位置无一例外,都被打得乱七八糟,也许它们所折射出的正是周鸿祎身上既文艺又好斗的性格。

战斗:习惯单兵作战

周鸿祎喜欢看《拯救大兵瑞恩》《亮剑》等战争题材的影视剧。无论在媒体公开场合还是在奇虎360员工面前,周鸿祎都愿意自己以一个“好战分子”的形象出现。这似乎也很合理:迷恋真人CS等战斗型活动,颠覆“商业潜规则”的创业者,奇虎360在战略发展中遇到挑战时,周鸿祎也总是第一时间跳出来和对手“战斗”。

似乎公众对那些福布斯排行榜上的“大人物”遭遇商业竞争时,以一种如热血青年般的简单方式进行“战斗”的场景,非常宽容和喜闻乐见。江湖气和好斗对于周鸿祎的“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商业准则来说,是最容易被人理解和原谅的载体。

每个月有两次,奇虎360的员工会被拉到北京怀柔的“360特种兵训练基地”,被追得像兔子一样满山跑,风雨无阻。对他们来说,更糟糕的是他们的老板擅长单兵作战,无论是野战还是巷战,周鸿祎的身影会冷不防地出现在任何角落,然后KO掉他们的一整个团队。

周鸿祎对自己的单兵作战能力非常有信心,这是经过十几年验证的。从1998年开始,周鸿祎就开始一个人挑战对手,这些对手有时候是一个人,有时候是一个甚至数个团队。

在与CNNIC竞争时,网上隔空吵架操作起来还有难度。周鸿祎便跑到CNNIC负责人的办公室,质问对方:“你究竟是官员还是商人?”

这样的战斗每隔几年总要上演一次。3Q大战,把周鸿祎的这项特质发挥到了极致。

奇虎360在借道“免费”而拥有除腾讯之外最大的客户端公司之后,遭遇了腾讯和360安全卫士类似的产品-QQ电脑管家。此次事件周鸿祎以新浪微博为战场,单兵作战和腾讯的市场部及公关公司蓝标奋战到底。在这次战斗中,马化腾被曝领取经适房补贴,360禁止QQ各种插件……似乎无论马化腾迎战与否都会落于下风,而腾讯最后的一篇新闻稿更成为网友调笑的对象。

熟悉周鸿祎的人都知道,周鸿祎平时发微博的频率并不高,一旦他发微博的频率提高了,那就是要“打仗”了。在与雷军的战斗中,周鸿祎曾经一个下午发了40多条微博。

2012年5月,雷军发微博暗指周鸿祎通过“骂人吵架做市场推广”,此前深受其害的马化腾马上呼应:“哎!其实他就是个演员。剧情、套路、表情每次都差不多。雷总(雷军)看透了就陪他练到底吧。”

在这次口水仗中,雷军、黎万强等小米高管、金山网络CEO傅盛、华为余承东、高通沈劲都加入了战斗。双方把各自的手机全部进行了分解拆机。而360这边,周鸿祎一人应战。最后,云科科技博客发起人程苓峰评价这次网上口水仗为:“老周果然完胜,小米还是卷入了口水战。360手机还没有上市,已经和小米站在了一个量级的PK台上。以小搏大、借力打力,一个四流公司主动向一流公司挑战,当被一流公司视为竞争对手时,就算无本也赢了很多了。这个势借到位了。”

事实上,奇虎360从杀毒软件起家,到后来的浏览器、抢占客户终端、移动终端,每一次的战略调整,都伴随着周鸿祎亲自操刀吸引公众注意的“公关口水仗”。

当然,他最喜欢的还是把控局面,周鸿祎在与人交谈时,更愿意成为那个控制话题走向的人,他会以“你让我说完”为口头禅,拒绝对方另起主题,当然,这对媒体人来说并不是一个很容易把控的采访对象。

历数周鸿祎的这些“口水仗”对象,从CNNIC到腾讯,再到雷军、百度,他把那些互联网界的大佬都卷了进来。而最终无论“战斗”的结果如何,周鸿祎和奇虎360都已被公众所熟知。

最早一批IT人在评价周鸿祎时说:“他选择这些业内外熟知的互联网大佬大打口水仗,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周鸿祎通过和这些互联网知名人士大打口水仗而被公众所熟知,其间或许有有意为之的营销理由,但其本身的“好战因子”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决斗:赢得整个战役才是胜利

在周鸿祎的办公室门口,贴着苹果的标签,乔布斯是周鸿祎提到最多的企业家。在周鸿祎的案头,摆放着《创新者的困局》和《颠覆者的方案》两本书。

周鸿祎的对手即便讨厌他,但是也不得不承认,他是中国最好的产品经理——他对用户需求的满足非常精准。这是因为他一直都喜欢和用户“混”在一起。

有时候出差坐飞机,周鸿祎看到身边的人用电脑,就会在旁边搭讪,“要不要我帮你打补丁或者装上360?”被搭讪者的反应往往是警惕地看着他,或者是大叫一声“啊,周鸿祎”。

一次,空中网CEO王雷雷的电脑出现了问题,周鸿祎查看的时候,发现开机速度特别慢,查杀了所有的木马和病毒后还是很慢,进一步研究后发现,开机启动了很多不必要的软件,借此,360添加了开机优化功能。

“在机场等飞机的时候,他会把机场贵宾室所有的电脑都装上360,他直到现在每天的工作已经很忙了,但还是特别愿意帮别人修电脑。”一位周鸿祎的朋友说道。

“在陌生的低端的电脑环境里,更容易发现产品问题。”周鸿祎说。

在360,如果你用几个月或者半年的时间拿出一个“大作”来,你的作品会被周鸿祎“拍死”。他会要求你在几个星期内拿出一个功能来,然后根据客户需求不断地修改。

在公众场合中,让周鸿祎谈资本运作、产业趋势他未必会感兴趣,甚至会粗暴地拒绝。而当被问到有关互联网产品和创新的问题时,他会马上打开话匣子,眉飞色舞地和你聊起来。“最早我是优秀的技术人员,后来是好的产品经理,未来我希望是个好的创新者。”周鸿祎对自己评价道。

有趣的是,在周鸿祎看来:李彦宏的本质是商人,而不算产品经理;丁磊是好的产品经理,但是在游戏之外没有野心;马化腾则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在战略问题上。

如果借用凡客体来表述,那么一定是:爱斗嘴也爱创新,爱写程序也爱CS,我是产品经理,我不是典型IT男,我是周鸿祎。

福布斯曾经计算过周鸿祎的财富,与周鸿祎确认结果的时候,周鸿祎说:“我脑子里根本就没想过这个事儿,也不知道这个数字对不对,随便你们算吧。”

在周鸿祎看来,一个人要想有一个理想的生活,100万美元就足够了。他对财富的要求并不高,在周鸿祎的衣柜中,最贵的一套衣服是为了上市而准备的一套西装。

在奇虎360上市之前,制订了全员持股计划,在360的股权结构中,员工和团队的股票加期权,占公司总股本20%以上,是公司第一大股东,超过周鸿祎个人18.46%的持股份额。

在主流的判断标准中,上市是衡量一个创业者成功与否的标准,与周鸿祎同期创业的马化腾、李彦宏等人通过资本市场,达到财富金字塔顶端的时候,周鸿祎仍在寻找出路。

与他那些“旧相识”相比,周鸿祎的财富之路走得更加曲折漫长。

2006年,创立奇虎公司为周鸿祎扳回了一局。

雷锋网发起人林军曾经在公开场合评价周鸿祎:“周鸿祎的战斗能力,在互联网界最强,但是在长期布局上相对较弱,他能重新开始,但是很难长期在一个基业上守住阵地。”在林军看来,周鸿祎有的时候会赢得单位战争,却输掉整个战役。

2002年年底,周鸿祎赢得了与百度的局部战争,但是输掉了自己的财富战役。

有媒体曾这样描述周鸿祎:“他多次告诉媒体,自己是中国互联网最大的失败者,搜索是一个百亿美元的市场,他看着李彦宏成为首富,自己却落下了一身骂名。”

当年,周鸿祎以1.2亿美元的价格把3721出售给雅虎,这在当时也是业界不看好的一宗收购,周鸿祎同样没有对互联网搜索做出正确判断。将3721出售给雅虎,虽然获得了人生第一桶金,但是却断送了3721的前途,周鸿祎随后在雅虎想要延续搜索业务却无功而返。

当时的1.2亿美元是周鸿祎创业后的第一桶金,直到2005年,昔日对手百度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李彦宏当日身家超过9亿美元,周鸿祎才意识到自己可能犯了错误。当周鸿祎离开雅虎中国,对于前路一筹莫展投身天使投资之时,正是百度登陆纳斯达克、李彦宏获取财富之时。

周鸿祎将出售3721视作自己做出的最后悔的决定,“这是10亿美元的教训”。

而在此之前,周鸿祎急欲打败百度,背上了“流氓软件之父”的名头。后来周鸿祎自己反思自己的问题:“卖掉3721是一个错误,如果当初及时修正不好的用户影响,它至少可以和百度平分国内搜索市场。当时眼里只有竞争对手,只想跟百度竞争,其实如果不盯着百度,只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行了。但是我太喜欢和人竞争,一旦跟人斗上了,就恨不得把对方干掉。”

在当时的周鸿祎看来,“只要能把对手打败,自己做什么都可以。”

最终缩短周鸿祎和李彦宏财富差距的是“免费”。周鸿祎赚到了免费模式的钱,在奇虎360上市之后。他投资的包括迅雷在内的多家互联网企业都开始了上市的进程。

事实上,迅雷、快播、酷狗这些周鸿祎“插了一脚”的产品,都是以免费模式来赢得客户的。

周鸿祎自己打趣自己说:“我们就是一帮挺傻的人老做免费的事儿,还不挣钱,挣钱的模式还有待于将来去探索。”2011年,周鸿祎自掏腰包认购了1000本美国学者克里斯·安德森的《免费:商业的未来》一书,并为之作序,高喊“免费的力量不可阻挡”。

在互联网业内人士看来,无论是3721的流氓软件,还是免费杀毒软件,周鸿祎都是通过颠覆业界规则来赢得市场份额的,无论如何,他已经开始在财富榜上占有一席之地。

十年前同一财富起跑线上的对手今天已经远超在周鸿祎前面,未来周鸿祎是否会拉近彼此的距离,仍然是一种未知。

标签:;  ;  ;  ;  ;  

周宏业:暴躁的颠覆_周鸿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