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刘俊辉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软件学院)

摘要:随着教育领域普遍应用信息技术,翻转课堂作为新型教学模式在实际中得到广泛应用,教学实践效果显著,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文中选择以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分析课堂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势,阐述翻转课堂教学法的应用技巧,推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翻转课堂;应用技巧

翻转课堂教学法打破常规教学模式的限制,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引入翻转课堂模式,尊重学生主观能动性,改变传统被动学习状态,活跃课堂氛围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发挥翻转课堂教学法的优势,全面落实课堂教学目标。

一、计算机基础课程应用翻转课堂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中《计算机基础》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与信息素养,培养社会所需的具备信息素养的高素质人才。

(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学习基础不扎实。高职生生源广且来自不同地区,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差异明显。面对基础差异较大的薛恒,传统教学教学无法照顾这些差异,也就无法满足学生实际需求。

2.课程容量较大。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繁杂且更新快,仅凭课堂教学无法满足需求。同时,计算机技术快速更新,软硬件不断变化,行业新理论与方法持续出现,课程内容也越来越多,单一课堂教学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另外,受到课堂限制,教师不可能讲述太多新技术方面的内容。

3.师生互动较少。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较少,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得教学效果有限。同时,师生互动减少,使得课堂氛围沉闷,教学目标难以完成。

(二)翻转课堂实施必要性

计算机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课堂教学时多采用项目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这种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方便开展自学、探究类教学活动。基于教师角度分析,要求教师具有相应的研究能力,可以制作、发布及管理相应的多媒体资源,搭建学习平台等。从学生角度分析,高职生大多都有笔记本或台式计算机,具备一定信息技术能力及自我约束能力,可以熟练操作各种网络平台操作及发布多媒体资源等,并根据教师要求展开学习活动。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法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

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翻转课堂的应用

(一)教学前准备活动

1.课程内容模块设计。全面整合与分析计算机基础课程资源,做好教学模块化建设。重新规划零散的课程资源,围绕项目并观察实际案例完成模块化设计,使其成为学生自相互学习的优质资源。如图1所示将课程内容分成6大模块,每个模块下面又分为多个微单元,方便学生课余时间利用网络平台完成自学,快速掌握与熟悉课程平台的使用方法

图1 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模块

2.做好微视频的设计。依据课程内容完成模块化设计后,同步进行课程视频化建设以方便学生自学。围绕知识点录制微视频,但为了保证视频效果,通常长度不得超过10min中,提高视频的趣味性。

3.搭建自主学习平台。需要教师搭建一个适合自主学习与资源获取的课程平台。

(二)具体实施策略

1.课前准备。教师利用邮件将学习任务发送过去,让学生上学习平台观看微视频完成学习。学生自学时利用平台自带的论坛相互交流、讨论,教师记录学生的疑难点,提前做好应答准备。

2.课堂环节。构建教学情境并引出教学内容,让学生明白本堂课的学习内容;依据任务情况划分学习小组,再以个人自愿认领任务。完成相应任务后获取相应积分。教师开展一对一辅导;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评选出最优秀的一组;小组之间交流屏蔽,持续完善任务;学生提交作业,教师结合具体情况得出任务成绩。

3.课后辅导。为保证教学效果,课后的知识巩固和拓展也是个重要环节。学生可登陆课程平台对不懂之处回看微视频以达成对知识的固化,另外提供课后拓展练习包括学习资料、微视频和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相关外部链接,学生还可利用 Blackboard平台的数字化工具(博客、日志、维基等)进行课后总结反思并发布在交流平台上,促进共同进步。

(三)具体教学案例

针对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教师可以借助“云课堂”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进而为学生的知识学习提供更多的选择。如在计算机课程理论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一种建立在“云课堂”基础之上的互动教学方法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主体性原则、民主性原则与实践性原则是教师在应用互动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所遵循的原则。在互动教学模式应用于高职计算机技术以后,教师可以利用“云课堂”教学资源完成问题情境的创设,进而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奠定基础。

以高职计算机课程中的“搜索引擎”这一部分知识内容为例,教师在构建课堂教学情境的过程中,可以将搜索游戏竞赛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并让游戏中的获胜者分享自己的搜索经验。这一教学情景构建方式可以让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得到提升。在课堂教学情境构建完成以后,教师可以将以任务驱动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并通过开展分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生生互动。以“幻灯片创建超链接”这一部分内容为例,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自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以后,教师需要对各个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充分关注,以便为小组学习的交流功能提供保障。

三、结语

总而言之,计算机基础课程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显著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学生可以控制学习节奏,并在课堂上解决疑问,从教师及同学处得到帮助;教师则可以开展一对一指导学习,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但同时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教学设计与信息化水平,教师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出来。新教学模式的应用要求教师积累经验并构建适合高职生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钱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计算机组装维修课程中的应用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8(34):149.

[2]刘欣.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分层教学实证研究——以《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03):125-130.

[3]贾瑛,马洁.“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8(13):149-150

论文作者:刘俊辉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2

标签:;  ;  ;  ;  ;  ;  ;  ;  

翻转课堂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刘俊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