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重拾阳光论文_叶莲肖 李明科

让孩子重拾阳光论文_叶莲肖 李明科

——一例儿童癔症的心理辅导案例

广东省东莞市塘厦镇第三小学 523710; 广东省东莞市塘厦镇林村小学 523710

一、 案例描述

小文,男,12岁,六年级学生。

最近,小文和几个同学到某一个同学家里玩耍。同学家中养了一只狗,小文就和狗玩耍,当时玩得很开心。小文也没察觉有任何问题。但当小文回家后,却出现了一系列的症状。他逐渐感到心里不安,似乎自己将要患上某种毛病。他想起了一起玩耍的那条狗,想到了当时自己的身上碰到了狗毛,他突然担心自己是否会因此而得狂犬病。某一天,他突然看到了一篇报道,说摸了狗毛而患上狂犬病的机率虽然很微,但也是有可能的。他出现了强烈的恐惧心理,非常担心自己很有可能患上了狂犬病。于是,他开始上网找各种各样的资料来看。他看到了文章说患狂犬病的病人会出现手脚发冷,怕光的症状。当这些症状出现时,那就是无药可救了。第二天,他就感觉自己手脚发冷,怕看到光线。这时,他的恐惧情绪到了极点。他不敢去上学,不敢去和别人说话,整天躲在房间里,将窗帘拉上,一个人躲在被子里痛哭。他害怕自己因此而死去,他认为自己还有好多好多事没做过,不想那么年轻就死去……恐惧情绪彻底覆盖了他。

父母由于工作繁忙,并没有留意小文的强烈恐惧的心理状态。当小文和他们说时,他们也只是随意安慰几句,并没有放在心上。后来,当他们发现小文不肯去上学,整天哭泣时,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后来父母带小文到了防疫站进行了详细的检查。结果显示,一切正常。

二、案例分析

1.家庭背景分析。小文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家有父母、哥哥、姐姐,家庭经济水平比较宽裕。小时候,小文曾患肾炎,身材瘦小,体质比较弱,因而父母很关心他的身体健康,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他,而且对孩子很溺爱,小文的要求他们从来都不会拒绝,在零用钱上对小文更是极之大方。在学习上,哥哥姐姐成绩一般,但小文却表现出过人的天赋,自小学习成绩就特别优异,因而父亲对他的期望很高,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小文的身上,在学习上要求他必须每次考第一名,考不到第一名时就会加以严厉的责备。

2.性格剖析。在班里,小文有一个响当当的外号,大家都称他是“怪才”。在学校,他是受老师关注,受同学羡慕的学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且小文在漫画方面更是有着过人的天赋,随手就能在黑板上用粉笔画出一个栩栩如生的漫画人物。他的画作令老师和学生都赞叹不已。

但是他的想法常常让人摸不着头脑,时常语出惊人,时常出现一些强迫性的想法。有时当他脑海里出现一个问题时,他就一直想着这个问题,挥之不去,一定要寻根究底,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同时,小文也是一个十分情绪化的人,容易受到其他人和某些事情的影响。有时小文表现出十分幽默的一面,很能和同学开玩笑,但有时同学一句无心的玩笑,他却能为此情绪低落很久,令同学们有些无所适从。

3.症状分析。小文没有被狗咬伤,却表现出了狂犬病的早期症状,这是一种癔症的临床表现。癔症,又称歇斯底里,是指一类由于明显的心理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强烈的情绪体验,暗示或自我暗示等,作用于易感个体而引起的大脑功能性失调,主要表现为各种躯体症状或意识改变,而缺乏相应的器质性基础,症状可具有做作、夸张、富有情感色彩等特点,有时可由暗示诱发,也可由暗示消失,有反复发作的倾向。简单来说,癔症就是病人出现了某些疾病的症状,但经检查后,身体却是没有任何的毛病。出现的症状,完全是由于病人的心理问题造成的。

三、指导建议

1.暗示疗法,减轻症状的程度。儿童癔症是由于心理因素引起的,无相应器质性病变。已有的个案研究表示该病可因暗示而发病,也可因暗示而好转或恢复。因而对儿童癔症的治疗首选暗示疗法。暗示疗法是利用语言或非语言的手段,引导求治者顺从、被动地接受医生的意见,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2.家庭积极支持,提高儿童的安全感。家庭是社会支持的重要部分,儿童最亲近的人就是家长,如果儿童失去家长的关心、支持,就会有被抛弃的恐惧,从而增加儿童的心理冲击,影响治疗的效果,因而鼓励家长参与到治疗过程中会增加儿童的安全感,对儿童也是一种积极暗示,为治疗提供良好的基础。

3.沙盘游戏疗法,完善小文的人格。癔症发生的关键原因是患者的人格存在一定的缺陷,而小文本身的性格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情绪化,敏感多疑等。因而我采用了沙盘游戏疗法。沙盘游戏疗法是一种心理分析技术,采用象征性的表达,一旦无意识的冲突在沙盘中呈现,即无意识意识化,来访者就获得了治愈的力量。而且沙盘游戏蕴含游戏性,特别适合儿童使用,儿童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感受到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的力量,进而促进其人格的良好发展。

四、资源拓展

随着我国独生子女的增多,很多心理问题也逐渐出现,家长的过分溺爱和简单的教育方式,偏重儿童的营养和智力开发,而忽略其个性塑造及心理发育,使很多孩子发生了心理偏差。儿童青少年癔症属于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儿童癔症缺乏确切的发病率资料。大量临床案例显示,儿童癔症的发生除了与自身人格有关外,与家庭因素也有很大的关系,因而家长对治疗过程的参与对治疗效果有很大的作用。在治疗过程中,家长的积极参与,陪伴儿童,给儿童照顾和关心,改善家庭环境。

论文作者:叶莲肖 李明科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3月第27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5

标签:;  ;  ;  ;  ;  ;  ;  ;  

让孩子重拾阳光论文_叶莲肖 李明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