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例HBeAg阴性慢性HBV携带者中医证型与肝脏组织病理学关系论文_1李惠敏 2刘云华 3刘立 4李卫昆 5贾婷 6常丽仙 7彭

1李惠敏 2刘云华 3刘立 4李卫昆 5贾婷 6常丽仙 7彭丹 8刘春云 9李晓非 10王琳

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 云南 昆明 650041

2015年12月《中国医学人文》

摘要:目的:探讨 HBeAg 阴性慢性HBV携带者的中医证型肝组织纤维化分期、炎症分级的关系,为中医辨证施治提供循证学依据。方法:选择HBeAg阴性慢性HBV携带者134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为:正虚邪恋、肝气郁结、肝郁脾虚、肝肾阴虚、气滞血瘀五种证型,并行肝穿刺检查,确定肝组织病理炎症分级、纤维化程度分期,找出中医证型与肝组织病理改变的相关性。结果:(1) 正虚邪恋占39例;肝组织炎症坏死程度(G)分布中G1占明显优势,纤维化程度S1-S2占明显优势,肝气郁结型34 例,G1~G2、S1-S2为主,肝郁脾虚28 例, G2、S1-S2;肝肾阴虚 18 例,主要为 G2-3,S2-S3,气滞血瘀 14 例,G2-3、S3-S4为主。结论:HBeAg慢性HBV携带者中医五个证型与肝组织病理改变有一定的相关性,从正虚邪恋到气滞血瘀,随着肝组织病理损害逐渐加重,由实至虚,由气及血,至肝、脾、肾功能失调,符合气血脏腑传变规律。

关键词: HBeAg阴性 慢性HBV携带者 中医证型 肝脏组织病理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收集2011年9月至2015年11月住院病例,年龄在18岁至58岁,平均(38±7)岁,病史在半年以上,排外丙型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癌、酒精性肝病等肝病,和/或感染HIV,除外怀孕或哺乳期妇女;并有心脑血管等其它严重疾病;符合2010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感染病学分会制定的《慢性乙肝防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HBeAg阴性、HBV-DNA为阳性,诊断为HBeAg阴性慢性HBV携带者134例。

1.2 中医分型是依据中医理论辨证,考虑病因是由于感染疫毒,而机体正气虚不足于驱邪,故疫毒长期留存,按气血、脏腑辨证,定中医证型为:正虚邪恋型、肝气郁结型、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气滞血瘀型。

1.3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 上述病人均在B超定位后行经皮肝穿刺活组织检查,肝组织长度约15mm-20mm,用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常规脱水、包埋、切片。对切片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网状纤维染色,病理诊断标准参考2000年9月西安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分期、分级标准[1]。

1.4 统计学方法:

对符合纳入标准的问卷录入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及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2 结 果

2.1 HBeAg慢性HBV携带者中医分型情况:正虚邪恋为主,肝气郁结次之,见表1。

3 讨 论

慢性HBV携带者病因是感染乙肝病毒,中医理论无乙肝病毒的概念,《 温疫论》中认为:“杂气”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有致病性、传染性、潜伏性等特征,温疫等传染病正是由于这种“ 杂气”,而“ 杂气”“疫气”属同一范畴,与乙型肝炎病毒相似,“疫毒”故可作为H B V携带者的中医病因。

发病机理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已虚,驱邪无力,乙肝病毒作为“ 疫毒”感染人体后,有选择地入肝脏,使处于人体携带“ 疫毒”状态,造成发病,疾病缠绵难愈,与西医理论乙肝病毒感染的病理机制确有吻合之处。

结果:肝气郁结、脾气虚证炎症分级主要为 G0~G1,湿热中阻证主要为G1~G2,肾阴虚证主要为 G3。肝气郁结、脾气虚纤维化程度主要为 S0~S1,湿热中阻证主要 S2,肾阴虚证主要以 S3~S4。而我们实际临床工作中所见大多数HBV携带者豪不适感觉,分出肝气郁结、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气滞血瘀型,把无症状者辩为正虚邪恋型,其实是对HBV携带者的中医证型的补充。结果:(1) 正虚邪恋为主,占 39例,肝组织炎症坏死程度(G)分布中G1占明显优势,肝气郁结型 34 例,主要为G1~G2,肝郁脾虚 28 例,主要为为 G-2,肝肾阴虚 18 例,主要为 G2-3,气滞血瘀 14 例,主要为为 G2-3;纤维化程度正虚邪恋主要为S1-S2,肝气郁结主要为 S1-S2,脾气虚纤维化程度主要为 S1-S2,肝肾阴虚主要S2-S3,气滞血瘀主要为S3-S4。

由上可见,整个慢性HBV携带者肝组织病理检查表明绝大多数有不同程度肝组织炎症,因起初其损害轻,故患者表象无症状,随着时间的推移,损害逐渐加重,并由实至虚,由气及血,至肝、脾、肾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是最终转归。

因此对HBeAg慢性HBV携带者患者应早期治疗,即是中医思想“治未病”的体现,肝组织病理检查也是客观证据,是中医理论提供了的循证依据。

参考文献:

[1]:2010年12月10日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联合制订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1],

[2] 吴又可《 温疫论》

[3] 2011年1期《中华中医药学刊》《120例HBeAg阳性HBV携带者中医证候与肝脏组织病理学关系的研究》 杨育林

论文作者:1李惠敏 2刘云华 3刘立 4李卫昆 5贾婷 6常丽仙 7彭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5年第1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9

标签:;  ;  ;  ;  ;  ;  ;  ;  

134例HBeAg阴性慢性HBV携带者中医证型与肝脏组织病理学关系论文_1李惠敏 2刘云华 3刘立 4李卫昆 5贾婷 6常丽仙 7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