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生活化材料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运用论文_胡志华

试论生活化材料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运用论文_胡志华

摘要:将生活化材料引入幼儿美术课堂,不仅有助于幼儿更好的认识生活,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对于幼儿美育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生活化材料中还包含一些生活中的废弃物,利用好这些材料,有助于化废为宝,实现低碳生活的目标。本文结合幼儿美术教学实际,探讨生活化材料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意义与运用。本文对于幼儿美术活动中进一步运用好生活化材料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生活化材料;认识意义;课堂活动;挖掘意蕴;亲子活动

引导幼儿以美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美,是我们美术教学活动的宗旨。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将生活化的材料运用于课堂,不仅可以帮助幼儿更好的认识这些生活材料,而且可以引导他们从小养成化废为宝的低碳生活习惯。本文结合自身幼儿美术活动的教学实践,对生活化材料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运用作一探讨。

一、充分认识生活化材料对于幼儿的教育意义

1.帮助幼儿更好地发现生活中的美

生活化材料,在我们成年人眼里可能很一般,我们甚至对其无动于衷,选择无视,但在幼儿的眼里却是一个精彩的世界。清朝文学家沈复,在其名作《童趣》中,把夏天讨厌的蚊子,在蚊帐中被烟熏后逃窜的情景,当做“青云白鹤”来欣赏;把庭院中杂草丛看作一个大森林,其中的虫蚁被当做山林中的野兽来欣赏。可见,幼儿的世界中具有化平凡为神奇的观察能力,我们成年人觉得简单的东西,在幼儿的眼里却可以有万千的惊喜。把生活化的材料引入幼儿课堂,有助于让幼儿更好的发现生活中的美。一只小鸟从窗前飞过,发出清脆的鸟鸣,那是小鸟在快乐的表达自我;拿起身边的生活化材料,组合出一定的意义,则是幼儿在表达其内在世界的美好。

2.帮助幼儿更好地创造生活中的美

生活化的材料有不少可以利用我们生活中的废弃物。如,可以是幼儿喝完酸奶后的酸奶盒,可以是旧报纸,一次性的水杯等。把这些生活化的材料通过美术作品找到新的意义,让幼儿从小就感受到,其实,美就在身边,美需要创造与尝试。让幼儿尝试在鸡蛋壳上画画,利用废弃物做一些小手工,这不仅会有一种内在的自豪感,而且也是在创造生活中的美。这些小制作让幼儿可以无拘无束的表达自我,展开天马行空的艺术想象。

3.帮助幼儿建构自我,完善情感认知能力

幼儿美术教师可以通过给幼儿一副图片欣赏,然后让他们根据图片的内容,对图片中的意象进行想象,最后使用图像来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幼儿园阶段,是一个形象思维开始逐步建立并成长的关键阶段,要想让幼儿各方面能力得到良好的培养,幼儿园的美术教师就可以通过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来让他们进行自主的想象和创造。一般来说,在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幼儿的记忆力,听的能力,以及说的能力,都能够得到良好的培养,从而帮助幼儿建构自我,完善情感认知能力。

4.帮助幼儿突破自我,提升其自信心

对幼儿进行生活化的美术教育,能够帮助幼儿突破自我,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因为有部分幼儿,他们的自卑心理比较强,不敢勇于表现自己,而通过动态美术的手段可以让他们积极的、快乐的,或者说毫无顾忌的参与到学习和锻炼的过程当中,最终提高自己的自信心。

二、积极打造生本幼儿美术课堂,开展好生活化的美术教学活动

幼儿园教学是每个人整个学习过程的起点,幼儿教师应以幼儿成长需求为本,努力将教学活动与实际生活密切的联系起来,积极打造生本幼儿美术课堂。

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当中观察生活,并且收集生活当中的各种材料,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观察力、创造力以及对艺术的审美能力。

倡导幼儿家长的陪同幼儿走近大自然。如采摘一些树叶、花朵等大自然的“馈赠”品。幼儿可以将其进行一些剪裁,然后通过粘贴去表达一些自己的想法和主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的幼儿甚至觉得这些树叶、花朵本身就是一件精彩绝伦的“美术”,他们在笔记本、书本中放一段时间,形成一个美的“标本”。

对于幼儿的美术制作,教师还要进行课堂展示,课后让全体小朋友通过贴小红花评选出最佳“作品”,使幼儿拥有持久的美的“再造”意识和能力。

教师还可以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阶段制定出不同的教育主题。

在对生活化材料的“美术”再造过程中,整个教学活动还需要具备对各个年龄段的幼儿都具有吸引力的特点,达到既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又能让儿童踊跃打开想象,发展其形象思维和主动参与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加符合他们成长的规律。

三、挖掘生活化材料的“美术”意蕴

生活化的材料引入课堂,让幼儿感受到“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同时“美”需要通过适当的“再造”,从而培养幼儿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和意识。如幼儿生活中经常见到的水瓶、帽子、书本等作为教学的绘图对象,可以使得幼儿在熟悉感中体验美术的乐趣。

将生活化的材料加入,唤醒了学生对生活的熟悉感,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注意力,还能够在此基础上培养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幼儿对于自然界的花花草草、石头、果壳、落叶等有着天然的好奇,对于各种诸如“过家家”的游戏也有极大的参与兴趣。生活中的饮料瓶、酸奶盒、旧报纸、一次性纸杯、空酒瓶等,很多家庭是作为垃圾处理的,这不仅增大了环卫工人的负担,加重了环保工作的难度。我们要让幼儿思考的是,如何让这些废弃物能够更好的被再次利用,如何让这些生活化的素材成为美的新元素?这就需要引导幼儿挖掘生活化材料的“美术”意蕴。

其实,世界上是有人利用垃圾建造美的生活的。如美国建筑师雷诺兹一辈子坚持用垃圾建造房子,打造出一座座美丽的城堡。因此,要让幼儿发挥自己形象思维优势,积极主动的进行再造想象,把废弃物通过小制作的方式华丽转身为美的作品。

对于美的意识培养还可以结合一定的时间主题进行。如以《春天》为主题,就可以引发幼儿对万紫千红的“花朵”的兴趣,利用花瓣进行美的再造。生活当中一些比较新鲜的花花草草对于幼儿总是充满吸引力的,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幼儿来观察花草的变化,来进行图画的创作。

四、开展多元化亲子美术创意活动

幼儿的成长过程必须要有父母的陪伴和教导,而父母的陪伴对于他们的成长来说,也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所以在幼儿园开展各种美术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引导父母加入到活动当中,开展美术亲子活动。例如,美术课堂中可以开展亲子互动型的旧物改造活动来促进亲子互动。这样,在以家长角度开拓美术教育新思维的前提下,还可以实现以家长为榜样传达正确的环保观念的目的,不仅可以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还可以更好的推广开展生活化材料的运用。这一过程中,家长也受到启发感染,开始关注生活化的美的再造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美化我们的生活和环境,形成一个美的育人环境的良性循环。

最后,我们要意识到,有效地使用生活化的材料是一个非常复杂以及漫长的过程。因此,幼儿美术教师必须具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通过与幼儿不断的交流和沟通,来培养双方之间的吸引力,然后再慢慢提高幼儿的美术鉴赏能力以及对生活化材料的运用能力。生活化材料的逐渐使用,能够将幼儿的美术知识逐渐的丰富起来,进而激发出他们的各种潜力,比如想象力和创造力等等。我们需要的是,有静待花开的耐心和坚守。

参考文献:

[1]徐英.试析幼儿创意美术活动中生活化材料开发与利用[J].学周刊,2019(31):185.

[2]玉应罕.幼儿美术活动中生活化材料的运用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14):194、196.

[3]王展.生活化材料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运用[J].中国民族博览,2019(08):23-24.

论文作者:胡志华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  ;  ;  ;  ;  ;  ;  ;  

试论生活化材料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运用论文_胡志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