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随班就读生的教学思考论文_杨春艳

关于随班就读生的教学思考论文_杨春艳

杨春艳 成都双语实验学校和悦分校 610000

【摘要】在小学教育中特殊学生随班就读的情况已屡见不鲜,该模式属于特殊教育的范畴。本文作者系一名基层小学数学教师,阐述在教育一位随班就读的智障患者学生过程中的发现、收获和问题。

【关键词】智障;随班就读;特殊教育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4-035-01

当今社会是人类文明高度进步发展的社会,对残障人群社会各界给予充分关怀,在小学教育中特殊学生随班就读的情况已屡见不鲜,该模式属于特殊教育的范畴。特殊教育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 国家教育水平和社会公平的天然指标,与祖国共命运, 与人民同呼吸[1]。

作为一名基层小学数学教师,曾教育一位随班就读的智障患者学生,教育时间跨度从一年级直至六年级小学毕业,笔者就教学过程中的发现、收获和问题发表见解及看法。

一、学生基本情况

因是第一次接触到智障患者学生,为更好教育和关爱的学生,首先笔者作了一段时间观察,同时查阅医学介绍资料,结合实际情况基本判断该生为中度智障,精神病学称为愚鲁。医学表现为:智商40~55,中度患者约占智障患者总数的10%。这类患者在幼儿期虽可学会一般说话,但不能表达较复杂的内容,不能与同龄儿童建立合群关系。进入小学后与其他学生一比,智能障碍就明显暴露,其学业水平一般不超过小学二年级。经过适当的训练可以学会自理生活和简单的劳动技能,但经常需要别人的指导和照顾。中度患者躯体方面常有一些异常,如身材较小、面容较特殊等,在外表上就可以认出有智能问题。这类患者常可查出一些特殊的病因,不同的病因可有一些不同的躯体特征。

二、学习及校内生活表现

(一)学习能力

正如医学表现所述,学生实际基本无法学习数学,因为数学本就是一门要求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智障不同于视力、听力障碍等其他残疾情况,大脑已大部分丧失学习功能,这无异于釜底抽薪,也是令人十分痛心但又无能为力的情况。尽管笔者想尽各种办法教学知识,在低年级收效甚微,进入高年级后几乎无作用,该学生考试只能在试卷上划线,画圈,完全不能理解考题的内容。

(二)纪律表现

在课堂上该学生纪律性好,坐姿端正,一直在听,但明显感觉他未明白知识个中缘由,偶尔也会在课堂上突然发出叫喊声,对于这一情况无论老师和同学们都是包容关爱,因为这对于他而言已经做得非常好,遵守纪律是能够完成六年学习的重要原因。

(三)生活及表达能力

该学生简单地语言表达如“老师好”,“同学好”是正常的,吃饭、喝水等日常行为尚可,但是与人深入交流困难,课间休息常常一个人,尽管同学们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该同学的情况,也十分热心时常与他交流,但其表现明显不同于正常人,融入群体有很大困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学校及教师开展的工作

(一)充分尊重学生享有的学习权利

首先要明确该学生只要不对其他学生的安全造成影响,就应充分尊重其受教育的权利,就应一视同仁,六年来我校各级领导和各科教师都一直遵循这个宗旨。随班就读是发展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重要举措, 是我国基础教育工作者参照国际上其他国家的融合教育经验, 结合我国特殊教育实际的一种教育创新, 是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有效途径[2]。随班就读保障了特殊儿童的教育权利, 关注了每个人的存在、发展与价值, 是实现学有所得,学生是幸福教育的主体的重要前提,是实现从传统的缺陷补偿到需要满足的复归, 也是特殊需要教育的灵魂所在。因此在教学管理中无论遇到再大的困难,学校、教师、家长甚至是同班同学们都对他不离不弃。

(二)保障学生的安全及基本生活条件

无论是特殊教育还是一般教育,保障学生安全都是放在首位的,对于该生属于智障人群更是慎之又慎,观察发现该生常常在认知、注意力、记忆力等各方面远落后于正常学生,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对周围一些危险的物品和环境往往缺乏感知,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因此学校、教师、同学及家长都紧密结合,充分关注,尤其注重培养孩子自己建立一定的安全意识,另一方面在生活尤其是休息饮食方面也尊重家长及其医生安排指导,小学学习期间未发生过安全情况,身体健康状况良好,这也是让各方倍感欣慰的地方。

(三)试探性教学

该生的教学显然用一般学生的教学大纲是很难有成效的,正如前面提到作了一些探索收效甚微,正常人对于“2乘以2等于4”这样的内容稍加提示就能理解,但对于该学生太困难了,无论用数棍,还是用其它教具分堆等表示办法均无法理解。笔者认为努力让他明白正在进行中的事情:如正在上课、上课的科目、正在考试、正在与同学交流也是一种学习的成功,因为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明白身边发生的事情是非常重要的。

四、存在问题

对于普通学校的教师从事特殊教育是有难度的,毕竟随班就读学生占总人数的比例很低,要保证正常学生的教学,就不得不在绝大多数时间采用常规的教学方式,对于随班就读学生更多则是关爱关切,缺乏时间具体研究如何让他们掌握一定知识,以及要掌握到什么程度对于他们来说是优秀或者及格,这也是一直困扰笔者的问题。

另一方面缺乏特殊教育专业类教师对普通教师的指导也是重要存在的问题,国外研究者指出,随班就读这种融合教育只有在学校与教师得到足够的专业人员和物质资源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获得成功,国内有学者对随班就读教师的支持展开调查表明,加强与特校教师联系和专家定期指导是非常重要地[3],显然目前在这方面还有一定差距。

以上就是笔者亲身经历,十分支持国家的随班教育政策,更希望在关爱特殊学生的同时,让他们实实在在学到一些有用的知识,以上发表的见解看法如有不正确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孟万金.辉煌特教六十—— 为新中国六十华诞献礼[J].中国特殊教育, 2009, (9):4-7.

[2]朴永馨.改革开放 30 年中国特殊教育的发展与变革[J].现代特殊教育, 2008, (12): 4-13.

[3]谭和平,马红英.上海市随班就读教师专业化发展需求的调查研究[J].基础教育,2012(2):63-70.

论文作者:杨春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8

标签:;  ;  ;  ;  ;  ;  ;  ;  

关于随班就读生的教学思考论文_杨春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