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如“做菜”论文_刘亚妮

备课如“做菜”论文_刘亚妮

刘亚妮(淳化县官庄中学 陕西 淳化 711200)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3-184-01

一盘好菜应该色香味俱佳,而要做一盘好菜必须经过备菜---炒菜---品菜等环节。备课尽管和做菜风牛马不相及,但通过长时间的研修学习我觉得两者有很多相似之处,从备课中我反思整个过程,备课的确如做菜。教师如果没有备课就走上讲台,就如同一个没准备好食材的厨师难做出美食佳肴教师对于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不能做到心中有数的话,又如何能上出一节高效的课呢?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不但要备课,还要花时间深入钻研教材,紧紧围绕课题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做到“两个吃透”吃透教材、吃透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探索,我觉得关键在于备课这一环节,我认为备课需要分四步走。

一、备教材。(备菜要细)

做一盘可口的饭菜要经历色香味等考验。色为了好看,香为了激发食欲,味为了下咽。做菜者要心思细腻的选菜,洗菜,切菜并准备调料,为做菜做好准备。备课要求教师要钻研教材,广泛收集有关资料;备课中要从教材出发,开放教材,充实教材,超越教材。使教材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跳板,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风向标。好课需要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深入地钻研教材,就是对所要执教的课,进行大致的分析,从总体上把握一节课在单元中所处的地位,确定出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找出课堂中可能出现精彩的片段,也可以找出可能预设出问题的环节,作出标记,提醒自己二次备课重点研究,这就是磨刀不误砍材工。

二、备教法。(炒菜要活)

菜有多种做法:红烧,清炖,油炸。做菜因人而异,选择合适的方法。备课也要根据学生的学情梳理教材知识结构即教学设计合理科学。一个班级学生发展水平不一样,设计问题要有层次性,设计探究问题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和爱好,适时的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循序渐进,逐层突破,渐入佳境。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适合即合适的教学方法便是做菜中的“佳肴”。要钻研细节,就是实施再次备课,不但要掌握答题的知识结构,还要研究第一次解决不到位的问题,每一个细节都要仔细斟酌。研究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教材上出示的方法以外,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并且做好记录,给学生提供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备学法。(品菜要慢)

同样的菜不同的做法其味不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课堂中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关键让学生明白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学习,分组要优势互补,分工明确。教学中要注意方法指导,问题讨论有价值,有操作性,从而能顺利地实现教学目标。以形式多样的课堂展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孩子们体验劳动的欢乐和自己的劳动而感到自豪。”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语文学科具有非常明显的情感性,“文章不是无情物”。凡是优秀的文学作品,无不是作者情感是流露。多教媒体可使课文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情景,让课文中的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去,从而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多媒体对声音的处理使学习者在除视觉上的感受之外,还能随时反复地体验听觉上的感受,使体验过程更趋于完整。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了过去单凋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生情趣和学习兴趣。

四、备教学反思。(回味)

语文老师要“借脑筋”博采众长。如同吃完菜要回味,推敲那些行那些不行,熟悉备课——“背”教案。当我们全面了解了前面的细节时,是不是脱离教材以后,依然能熟练的在课堂上挥洒自如呢?不一定,因为如果备课不熟练,我们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课前准备的容易忘记,课堂环节衔接得不够流畅,课堂进展得也不是很顺利,这样何谈高效?所以要真正地用心备课,做好一切的准备工作,备课、备透自己的课。如我对《散步》这课的反思: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让我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家庭稳定、幸福!亲情是甘甜的乳汁,哺育我们成长;我们离不开亲情,让我们敞开胸怀,伸出双臂,去感悟亲情,去拥抱亲情,去珍爱亲情,去创造亲情!这堂课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学生从“自主品读课文,赏析语言,谈对文中最打动自己心弦的语句感受和体会”,到“结合亲身经历谈谈你体会到的浓浓的亲情,并说说如何去呵护这份亲情”,再到 “抒写自己对亲情的理解,启迪学生主动的去创造亲情”,学生读有所感,读有所获,从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并激发创作热情。我想这样的课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受用的。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都深知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根本。阅读教学过程归根结底就是老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对文本个性化的解读与思考。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记下自己的不足乃至错误, 久而久之就摸到了教与学的规律。

备课如做菜,除了选择方法外,还要拿捏调料恰到好处。备课要注意度,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方法学习。只有如此备课才是一种享受,上课才津津有味,课后回味无穷,意犹未尽。

论文作者:刘亚妮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3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5

标签:;  ;  ;  ;  ;  ;  ;  ;  

备课如“做菜”论文_刘亚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