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链方法的具体运用分析论文_贺凌燕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链方法的具体运用分析论文_贺凌燕

重庆市云阳县师范附属小学 404500

教师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时候,既应该对学生传授课本上的知识,同时还要通过提问的方式对学生课堂学习效果进行检验。想要改善课堂提问质量,数学教师设计相关问题的时候一定要遵循的原则是:开放性原则,提出的问题一定要面向所有学生,这样对学生的思维拓展比较有利;关联性原则,结合问题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递进原则,问题应该循序渐进,利于学生获取知识。还应该注重以下方面:

一、提高问题链的生活性,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日常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可以说数学来自生活。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依据学生的日常生活对问题链进行设计,提高问题链所具有的生活性,使其内容更加丰富,从而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全激发出来,促进学生主动完成学习任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教学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对教学情境进行设计:每组4人,发给他们8颗糖和一个月饼,请将小组的分配方案告诉大家。学生很容易地将8颗糖分配好,可是这一个月饼怎么办?这时老师提示利用小组内和月饼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试一试。学生找出分配方法后,老师接着问:如何将你们的方法用数表示出来呢?如此用生活情境当作基础,采取导入知识方法的教学方案,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习数学以及日常生活有效联系起来,对学生获得数学知识非常有利。

二、提高问题链的梯度,优化学习效果

想要帮助学生改善数学学习效果,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设计出比较有层次的相应问题链,合理分解教学疑难问题,有效引导学生一层层突破教材里面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三、提高问题链的精细化程度,进一步巩固知识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课程,学生在课堂上获取数学知识的时候,一定要精细而且严密地分析相关知识点,从而使学生牢固掌握需要获得的数学知识,同时在日常生活里有效运用到所学的数学知识。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对导入问题进行合理有效的设计,认真分析相关知识产生路径,并且构思问题所产生的层次变化,从而设计出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相符的问题链。例如:教师教学西师版六年级下册《圆柱》的内容时,采取比较圆柱、正方体和长方体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教师在课前要求学生准备好这三种模型,然后在课堂上让同组学生选择模型在斜面上滚一滚。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圆柱滚动得快,另外两种很难滚动,从而导出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圆柱存在曲面。之后老师又要求学生将圆柱底面接触斜面,学生不难发现此时圆柱同样很难滚动,从而让学生对于圆柱有了比较精准的认识。

四、提高问题链的引申性,有效拓展思维

小学数学老师通过问题链开展教学工作时,要多设计引申链,从而拓展学生思维,改善学生学习质量。例如教学《长方体的体积》时,设计这样的几个问题:已知长方体底面积是9平方米,高5米,体积是多少?学生通过分析:长方体的高和底面积都已知,利用V=sh这一公式很容易解决。然后老师将问题引申为:长方体的体积是45立方米,底面积是9平方米,高是多少米?学生解决后又将问题引申为:长方体的体积是45立方米,横截面积是9平方米,高是多少米?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引申,深化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在应用问题链教学时,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应该和学生日常生活有非常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应该层次分明,这样利于学生接受知识,达到提高学生能动性的目的。除此之外,所设计的问题要足够精细化,便于学生深入理解并且掌握所学知识。在这些基础上还要设计一些开放性比较高的问题,拓展学生思维发展,增强其创新能力。

论文作者:贺凌燕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5月第27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4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链方法的具体运用分析论文_贺凌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