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思维,让小学品德课堂绽放智慧之花论文_施 蕾

启发思维,让小学品德课堂绽放智慧之花论文_施 蕾

◆ 施 蕾 湖师附小教育集团 浙江 湖州 313000

摘 要: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思维活动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已成为新课程教学改革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静默”课堂、链接生活、衔接课外三个方面出发,就在品德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思维能力 品德课堂 思辨过程

著名的科学家马克斯·冯·劳厄在说到教育意义时曾指出:“教育,重要的并非获取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由此看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多么的重要。然而,今日不少的品德课堂充满着炫目的媒体资料、丰富的游戏活动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启发与培养。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品德课堂教学,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体察学生的视野。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启发思维的问题情境、积极的思辨过程为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搭桥铺路。

笔者结合小学品德教学,就如何在课堂中引发学生思维碰撞,让课堂绽放智慧之花谈谈自己一些浅显的看法。

一、“静默”课堂——无声胜有声

在我的理念中一直认为品德的课堂就应该是热热闹闹的,没有别的。可是当我听了著名特级教师池昌斌老师执教的《交通问题带来的思考》,被他那不急不躁、沉稳厚实的课堂风采所折服,也让我知道了教师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时,更应该注重学生内心的敞开。如池老师在课堂上那样,以静制动,营造“静默”的课堂,让学生有足够的思考时间自由、深入地思考,这样学生的认识才会逐渐的成熟和富有个性。学生短暂的凝神思考绝不是冷场,恰恰是为形成新的高潮而酝酿、蓄势,此处无声胜有声。

发现的过程应该是个快乐的愉悦的过程。如何让孩子不觉得国旗高高在上,离自己遥远?吴老师选择了做小国旗这个活动来拉近学生与国旗的距离。因为孩子对事物的认知是感性的,喜欢了他就接受,不喜欢的话,再重要、再神圣的东西他也会无动于衷。这一设计旨在让孩子在可亲的轻松氛围中感悟国旗的可敬,从而达到尊敬国旗、热爱国旗的教育目标。作为引领者,如何才能平和地为低年级学生对国旗的认知和理解留足自主反思的空间呢?吴老师做到了!

二、链接生活——无招胜有招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品德学科与儿童哲学思想的探讨,最终目的是让儿童过美好的生活。因此,教学应从儿童的生活出发,引导儿童过美好的生活。对儿童来说,只有他自己的生活才是他有意义的真实的生活。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关注时事,善于运用启发法和探究法,引导和启发学生从生活中探索、发现并获取新知识、新信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走进生活,提升思辨

例如,笔者在执教《我的家乡在哪里》一课,为了认识浙江,初步了解浙江11个地级市,设计了给浙江省11市的“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码、车牌号、电话号码”分类的活动体验。在这环节渗透了分类、归纳等学习方法,不仅明白了浙江妈妈有11个孩子,还懂得了原来每个市“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码、车牌号、电话号码”都有自己的打头数字或字母。使学生既学了知识,又孕育了智慧。

2.评论实践,升华思辩

辩论会上,我鼓励每个孩子参与讨论,让孩子们明白辩论的目的是得出一个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取胜,学会倾听别人发言,即使是自己不赞同的。通过这小小的辩论,在很大程度上开放了学生的思想,释放了学生的自由性和创造性。学生在七嘴八舌的辩论中,学会思考,善于思考。在心与心的交流中,在走进生活的体验中,学生主动参与了品德的熏陶,增进了道德的自我修养,提高了品德素养,升华了思辩的能力。

总之,这样引导和启发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发现新问题,并及时解决,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之中,人人有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说理、动脑思维的机会,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材中的内容和生活实际相链接,取得了无招胜有招的效果。

三、衔接课外——层层地深入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现代教学手段,如录音、投影、电视、互联网等引入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具有直观、生动、情境性强、资源丰富的特点,能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能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能创设让学生思维层层展开、步步深入的教学情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特别是现代网络的高速发展,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教师应熟练掌握和应用网络信息,帮助学生使用网络远程技术来学习和搜集资料,丰富学生的社会信息,拓宽学生的思维领域。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启发以思维为切入点,帮助学生们掌握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养成独立思考、善于判断的思维习惯。让智慧之花绽放于品德的课堂,使课堂思维绚丽多彩。

参考文献

[1]柴春艳 故事 直观 互动——浅谈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4,(11)。

[2]樊健 五问小学品德课堂教学[J].中国德育,2014,(12)。

论文作者:施 蕾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9月总第16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5

标签:;  ;  ;  ;  ;  ;  ;  ;  

启发思维,让小学品德课堂绽放智慧之花论文_施 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