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生物课堂提问的一些见解论文_张泷

对高中生物课堂提问的一些见解论文_张泷

张泷 四川省资中县球溪高级中学生物组 641200

【摘要】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加强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是推动课堂进程,协调教学关系,拓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能够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促进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三维目标的达成。

【关键词】区别提问 教学目标 层次性 引导思维

中图分类号:G25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7-109-01

但在生物课堂提问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提问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待不同程度的学生提相同的问题;提问没有目标;没有层次性,难易问题无阶梯;低难度问题多,可思考问题少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在生物课堂中进行有效提问的几点想法。

一、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区别提问题目

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相同的问题,对一些同学而言,非常简单,一眼就能够看出问题的核心,教师让他们来回答,他们觉得很没意思,我都会了,你还问我,对他们来说,这些问题缺乏挑战;但是对另一部分同学而言,我要考虑一两分钟,才能勉强回答上来,但是教师又没有给我们那么多时间,就让那些程度比我们好的同学回答完了,可教师觉得我们都会了。实际上,这一情况直接导致的结果是:优等生觉得问题很简单,没有挑战,没有激情。差等生觉得问题太难,时间不够,没有把问题弄透彻。

对此,我个人觉得,应该因材施教。提问时,可同时提出两个问题,一个较简单,一个较难。让大家一起思考,但是思考快的同学的可以思考下一个问题,在提问时,注意让程度稍差的同学回答简单的题目,让他思考了,以回答对,培养其自信。让程度稍好的同学回答难一点的问题,避免其“吃不饱”的情况,使其觉得有挑战性。

二、根据教学目标提问题

通过几年的教学,还发现生物课堂中存在“满堂问”和无关问题过多的现象,学生还没有来得及思考问题又接踵而来,学生应接不暇,这必定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也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教学目标细化并转化为教学问题,在合适的时机通过教学问题的解决来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设计教学问题时围绕教学目标。

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之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的教学为例,其中一个教学目标是:说出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在不考虑光照的作用下,一盆平放的植株的根和茎的生长方向如何?提问:①为什么会出现弯曲?②什么外界刺激引起的?③为什么根和茎的弯曲方向不同?④你能具体说明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并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知识进行应用,从而得出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这样的问题设计围绕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展开,前面3个问题为第4个问题提供了知识,在此基础上提出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这个问题正是抓住了提问的时机,同时提问又不会太突兀、太大,将知识于生活联系起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围绕教学目标设计课堂问题,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同时获得了能力,并不断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能够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有效教学的新要求。

三、问题设计要有一定的层次性

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时要有一定的层次,不能仅仅停留于同一层次的问题上,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否则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同时课堂问题设计应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化,将挖掘出的问题形成问题串,用一条主线把一节课的知识串联起来,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帮助和引导学生建构网络知识体系。

以“光合作用的过程”的教学为例,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先让学生自学,然后提出“问题串”:①光反应阶段的场所在哪里?需要的条件是什么?物质发生了哪些变化,能量又发生了什么变化?②暗反应呢?③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联系是什么?④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是什么?⑤你能概括出光合作用的过程吗?通过一个个小问题的解决达到解决大问题光合作用的过程的目的,化整为零,逐步消化,消除对光合作用的过程这一难点知识的恐惧,突破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联系这一难点。通过问题的解决,学生逐步构建光合作用过程的知识,最终达到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教师在设计问题串时设计了不同层次的问题,兼顾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体现了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体现了教学中因材施教的思想。

四、设计高水平问题,引导学生深层次思维

提问包括记忆性提问、理解性提问、应用性提问、分析性提问、综合性提问、评价性提问,从认知水平上分为低水平提问和高水平提问。其中记忆性提问、理解性提问属于低水平的提问;应用性提问、分析性提问、综合性提问、评价性提问属于高水平的提问。低水平提问是以考查记忆力、理解力为导向的;高水平提问适于鼓励学生开展反思性、创造性和批判性思考。而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大量的提问都是低水平提问,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与理解,而缺少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高水平问题的提出,这与新课标提出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背道而驰。教师在生物学教学中不仅要提出低水平的问题,还要提出高水平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高水平思维的机会,适当地创设一些有一定思维梯度的问题,向学生提出一定的挑战,并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五、注重课后及时反思

在新课程的要求下,我们也要作一个反思型的老师,我们要对自己和他人的解题过程进行合理的看待,对于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情况要及时地反思总结。只有把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才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在上完课之后,许多老师可能会出现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由于当时忙于帮学生们去解决和回答,使得自己的思路并不是那么清晰,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可以向学生们进行问询,之后进行总结,把自己在课堂中的提问逐一地进行分析和解答。只有经过不断的反思和总结,才能让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

课堂提问不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实践、反思、总结,才能逐步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切合学生实际,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恰当的问题,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学生可以快乐、高效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探索余科祥 《中华少年》 2017年

[2]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教学法初探马铁生 《学周刊》2016年

论文作者:张泷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7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0

标签:;  ;  ;  ;  ;  ;  ;  ;  

对高中生物课堂提问的一些见解论文_张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