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考古诗词鉴赏规律及解题技巧论文_都吉音

浅谈高考古诗词鉴赏规律及解题技巧论文_都吉音

都吉音 辽宁省大连华南中学 116091

古诗词鉴赏试题是语文高考中的难点和重点,分值共11分。答不好这两道题,固然与阅读古诗文能力的高低有关,更与读不懂诗歌、不能理解其意有关。新课标在“课程目标”的“必修课程”部分中指出: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笔者近观这几年的辽宁高考题, “万变不离其宗”,可以说理解品鉴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情感是高考古诗词出题的主旋律。所以总结一下古诗词鉴赏的规律和解题技巧还是有必要的。要答好古诗词鉴赏题首先要“读懂”诗歌,而读懂诗歌也有一定的规律和技巧。

一、看题目,分析题目含义,确定诗歌类型

诗歌类型不同,表现内容不同,赏析方向就不同。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等等。

写景诗借景抒情,记事诗叙事抒情,怀古诗借古讽今,咏物诗托物言志。就近几年辽宁高考真题看,2009—2013年考察的都是宋诗,09年《晚泊岳阳》、10年《雨》、12年《初见嵩山》、13年《竹轩诗兴》,都属于写景抒情诗,题目一般交代了时间、地点并交待了诗中的主要景物,11年的《题郑防画夹五首(其一)》看题目属事物形象,却是“画夹”,其中都不乏景物描写。

二、看作者

看作者所在时代,知人论世,看作家创作风格、写作特点。宋诗一般好议论,体现一定的理趣,阐发人生情感和哲理。生活于易代之际的作家一般更是表现出政治际遇的难求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初唐、中唐诗歌则多有凌云之志,渴求建功立业。创作的风格和特点更是不同作家各不相同。李白狂放浪漫,杜甫沉郁现实,王维恬淡宁静,范仲淹词苍凉悲壮,苏轼词雄健豪放,柳永词缠绵悱恻,李清照词婉约凄切,辛弃疾词气势雄壮……

三、看内容

把握基本内容,体会思想情感,这一部分最是鉴赏的核心部分。读懂诗歌是必要和必须的步骤,作者的意趣、情感、主张、观点、看法,无论是含蓄还是直白,都只能从诗作的文本义(字面意思)去理解、去思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诗歌的语言有字数、句式或格律的限制,表达情感含蓄凝练、言简意深,要在反复阅读全诗的基础上力图把言简意赅的文字变成符合现代汉语规范的散文式的语言。这个过程中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

1.要注意词类活用现象。如《初见嵩山》中“赖有青山豁我怀”中“豁”的使动用法“使……舒展”;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锦帽貂裘”等于说“戴锦帽,穿貂裘”,是名词用作动词。

2.要注意诗中的词语省略现象,补出省略的部分。陈与义的《雨》中“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一句,指诗人看到雨后燕子将要南飞,一别又是一年,以后只能在梦中见到,而梧桐树经过一夜的风吹雨打,已面目而非。

3.要注意找出时间(季节)、地点、人物、事件、意象、关键词句(指含义隽永、意味深长或表现力强的词或议论性、抒情性句子),在脑海中形成对诗歌内容细节上的把握。如《初见嵩山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时间:日暮。地点:路上。人物:我。事件:路遇雨去山来。意象:日、风、雨、峰、云。关键词:困、豁、清瘦。这样就形成了对诗歌整体又集中的印象。

四、看注释

注释是对诗歌内容必要的补充和重要提示,而且答案通常与之相关。只停留在表面意思读懂的基础上还不能理解、体悟诗歌,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要“深入”诗歌。“读懂”只是解决了诗歌的内容,要想“深入”诗歌,就得透过现象看本质,解决“怎样表现的”、“有什么效果”,即体会鉴赏诗歌的手法、效果和情感。这里有几点需要注意:

1.要总结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它通常包括常见的修辞方法(如比喻、比拟、夸张、设问、对偶等)、描写方法(如白描、联想、想象、多角度、按顺序等)、抒情方法(如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和其它一些表达技巧(如对比、衬托、虚实、用典、象征、抑扬,并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该手法是如何应用的,说明应用的效果。

2.要理解体会诗歌蕴含的思想情感。评价思想内容、理解作品的观点态度是设计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的主要出发点。诗中的思想情感,有建功立业的豪迈,有仕途失意的苦闷;有山河沦丧的痛苦,有寄情山水的悠闲;有思乡思友的愁苦,有送别之时的留恋;有年华易逝的伤感,有告慰平生的喜悦。如09年辽宁高考题《晚泊岳阳》,问:“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如何表现的?”这两问,第一问是问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二问是“怎样表现的”,问的是表达技巧及效果。作者的情感可以从诗的题目“晚泊岳阳”看到作者写作时的心情背景——在外漂泊;再从“失江路”、“月下归”等词语中可以理解出作者思归的无奈凄凉的情绪,从而概括出作者凄凉无奈的思乡之情是诗歌的主题。

需要注意的是对古代诗歌思想内容的考察,一般不单独设题,而是与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联系起来进行。当然,很多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交织着许许多多非常复杂的情感,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古代诗歌鉴赏题考查的是学生理解、鉴赏、语言表达诸方面的综合能力。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多体悟、多理解、抓规律、找技巧。除了上述的一些鉴赏规律和解题技巧,具体的解题方法和相关知识点也需要掌握,要多积累专业术语,多参照高考答案的文字表述模式,有所积累,必有感悟和提高。

论文作者:都吉音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5年6月总第17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6

标签:;  ;  ;  ;  ;  ;  ;  ;  

浅谈高考古诗词鉴赏规律及解题技巧论文_都吉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