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张会琼

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张会琼

张会琼

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五洲小学 514031

摘要:微课是近年来刚被我国教师所认识的一种教学方式,该方式的最大特点就是以短小的视频来进行教学,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为了展现语文课程的魅力,也为了确保学生在精彩的语文课堂中找到学习的乐趣,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微课的作用,以确保学生在轻松地环境中重新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同时,也为学生终身学习意识的形成做出相应的贡献。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微课;教学策略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多媒体资源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小学语文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也是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课程。但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语文课堂一般采取灌输式教学,课堂气氛十分城门,导致很多学生一直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新时期内,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应用创新教育方法,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一、微课在课小学语文课前预习中的应用方法

课前预习是以良好学习习惯的表现,也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面,更是高效语文课堂顺利实现的重要环节之一。但事实上,我们并不注重预习环节价值的体现,导致很多预习就是简单的“课下自己阅读下节课的文章”,严重不利于学生预习意识的形成。所以,在微课的应用下,我们要通过制作有效的微课来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语文内容,进而,也能为高效语文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好前提工作。

例如:在预习《富饶的西沙群岛》时,为了提高学生的预习质量,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在本节课的预习环节,我借助微课向学生制作了这样的短视频,即:向学生展示了一些西沙群岛的生物和丰富的海域物产,比如:各种珊瑚的图片、海参、各种鱼类、大龙虾等等,目的就是让学生真的了解文本中所描写的相关知识,而且,形象直观的视频展示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想要知识文本中是怎样描写西沙群岛的欲望,同时,简短的微课展示也能让学生感受文本中所包含的大自然的美,这对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确保高效课堂顺利实现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又如:在预习《狮子和鹿》时,在预习的环节,我借助微课向学生播放了相关的动画视频,形象直观的视频能够将抽象的汉字形象化,能够重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这对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之后,为了确保微课的价值最大化实现,也为了检验学生的预习效率,所以,在授课时,我会组织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对微课中所展示的视频进行阐述,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对导人环节的活动起到一个监督作用,而且,也能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这对高效课堂的顺利现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进而,也为学生健全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微课在小学语文课堂导入中的应用方法

课堂导入环节是课堂的第一步,也是微课价值展现的重要环节。众所周知,微课是以短小的视频为主要载体的一种活动类型,直观的视频不仅打破了传统的文本直接教学的方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而,做好课堂导入也是促进学生成为语文课堂主体的重要措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在微课的辅助预习下,我们

在导人环节,依旧可以选择微课,借助微课向学生展示了以西沙群岛为背景图的几个问题,如:()l课文是围绕哪几方面描写西沙群岛可爱的呢?(2)你知道文本中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3)西沙群岛到底有哪些丰富的物产呢?……在抛出这些问题之后,组织学生结合自己在预习环节对文本的了解对问题进行讨论,之后,顺势将学生带人到本节课的学习之中,这样的过程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也能促使学生在问题的推动下自主的成为课堂的主体。又如:在教学《春夜喜雨》这首古诗时,在导人环节,我借助微课向学生播放了“古诗新唱”,以“唱”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该诗的内容,同时,新颖的展示形式也能重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导人环节的质量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微课的视频中,我们还包含了相关的背景图片,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中包含的意境,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做好了基础性工作。

三、微课在新课教授环过程中应用方法

新课教授环节可以说是一堂课的核心部分,也是直接决定教学目标是否能够实现的重要环节。所以,在微课的应用背景下,我们要认真分析能用微课的内容,不能滥用,否则,就失去了微课原有的价值。因此,在新课程教授环节,教师要制作出有效的微课来帮助学生突破课堂重难点,进而,也为学生健全的发展做好保障工作。

例如:在教学《山中访友》时,由于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是让学生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写作方法。所以,我分别针对“比喻”“拟人”“想象”等文本中出现的不同的修辞手法,制作了不同的微课,这样一来能够让学生在课下反复观看的过程中真正掌握各种修辞手法的应用特点,二来能够更好地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进而,在帮助学生突破课堂重难点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对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应用能力的培养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又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为了让学生学会珍爱地球,也为了让学生学会善待地球,更为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也为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学时,我借助微课制作了“地球哭泣”的视频,向学生展示了污染的大气、水资源匿乏的现象、温室效应等图片,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观察和对比文本内容的过程中真正的理解“只有一个地球”的概念,进而,保障本节课的教学质量最大化实现,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树立起环保、生态意识。

四、微课在习题讲评中的应用方法

语文讲评中将整个阅读理解搬到微课里面,就会失去微课的意义,不能将整个文本搬人到微课中,而是需要将其中难度较大的问题搬人到微课之中,也就是说,可以针对小点进行微课设计,方便学生反复复习。

例如:在教学《少年闰土》时,在讲评可后面的练习题时,如:“提出不懂的问题和同学讨论,如,“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句话该怎么理解?”这是一道对文本重点句子解读的试题,也使我们微课制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在该题的讲评时,我接着微课向学生仔细的对这一句子进行了解读,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减少学生在课堂仅是记笔记的现象,提高了学生听课的专注度。而且,微课可以学生在课下反复的自主理解。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积极利用新型的教学资源,不断创新教学形式,打破小学语文刻板的形象,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文中就小学语文应用微课的具体方法进行说明,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一山.语文“微课”内涵、类型和使用模型[J].新课程研究(上旬),2014,(06).

[2]鞠婷.语文微课制作原则——以《社戏》结尾句含义突破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6,(10).

[3]师金虎.浅谈语文微课教学现状与对策[J].新课程·中学,2016,(10).

[4]魏丽.基于就业导向的中职语文微课创新课堂的尝试[J].亚太教育,2015,(28).

[5]韩霜霜.中职语文微课教学模式下的学生评价设计[J].现代职业教育,2016,(18).

[6]金晓芳.例谈语文微课制作案例及应用[J].新课程研究(上旬),2014,(12).

论文作者:张会琼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7年11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5

标签:;  ;  ;  ;  ;  ;  ;  ;  

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张会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