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企业家与北朝渝族_旧唐书论文

大唐创业与北朝蕃姓余裔,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唐论文,北朝论文,蕃姓余裔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 李唐创业的三个阶段中,无不有北朝蕃姓余裔(即“五胡”后人)参预其间;从李渊太原起兵的酝酿,中经进军关中和建唐准备,迄至早期统一战争及“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皇位的确立,蕃姓人物均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全面地揭示了李唐草创过程中的历史真象,说明唐朝是中华诸民族的上层分子共同缔造的国家,这也正是唐帝国当权者在民族观念和民族政策上不那么歧视“异类”的原因所在。

关键词 北朝蕃姓 太原起兵 新附蕃将 大唐

李唐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盛世,以至于被日本学者誉为“世界帝国”。她的成就很值得深思,其中诸民族共同参预帝国的缔造应是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拟从蕃姓人物的卓越贡献说明北朝以来的少数民族后人在李唐创业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历史作用。

李唐创业,粗略可分三个阶段:太原起兵的酝酿(613-617年);向关中进军和建唐准备(617-618年);早期统一战争和“玄武门之变”(618-628年)。在这三个历史阶段中,蕃姓人物均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唐之草创与发展多同此辈攸关。

李渊起兵反隋蓄谋已久,然而最早鼓动他取隋而代之的,则是同李渊家族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代北蕃姓贵族余裔。

大业九年(613年),当杨玄感反于黎阳,炀帝以李渊为弘化郡(今甘肃庆阳)留守,节度关右诸郡兵以备玄感的时候,原幽州总管窦抗,即建议李渊乘乱起兵;炀帝女婿,原隋尚辇奉御、鸿胪少卿宇文士及,也曾在涿郡与渊“夜中密论时事”,促其起事①。

窦抗是渊妻窦氏从兄,“与高祖少相狎”,显系至亲,且为故旧;而宇文士及同渊则是“深自结托”,过从甚密。这些人的鼓动,对李渊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正是自此以后,李渊开始了组织上准备,史载李渊“及是结纳豪杰,众多款附”②。到大业末年,窦抗被炀帝重新起用,遣往灵武巡守长城时,实际上已形成了与太原李氏共同威胁关中的两大军事集团,日后李渊放心进军长安而无后顾之忧,实赖于此。对于这种形势,日本学者不无遗憾地认为:在李渊被誉为“举一州之兵定三辅之地”的壮举背后,其姻亲窦氏的卓越功勋却鲜为人知③。

关于窦抗的族出,笔者同意日本学者石见清裕的意见,为匈奴费也头人;有意思的是,宇文士及也是“匈奴破野(费也)头”出身。在唐人眼中,窦、宇文二氏自北魏以降,一直被视为代北贵姓的最高等级。窦氏自拓拔魏迄李唐有4女被册为皇后,至少有6人拜相,7人当主,数百人任中央或地方文武大员,而窦抗的直系祖先“累世仕魏,皆至大官”;宇文士及的家族,亦同样是世代缵缨。其父述,隋文帝时,超拜上柱国,擢右卫大将军,权倾一时④。

如果说李渊始萌代隋之心与窦抗等有莫大关系的话,那么起兵前夕组织上、策略思想上的周密准备同样借重过番姓人物的忠诚。请看以下事实:

其一,刘文静建言“乘虚入关”之策。

在李渊建唐过程中,刘文静是一个特别值得重视的人物。李渊起兵前,文静为晋阳令,因被姻亲李密株连,为炀帝系于郡狱。李世民亲至狱中请教,“图举大计”。刘文静为之分析形势,劝他“应天顺人”,改朝换代。预期“一朝啸聚,可得十万人,”如“乘虚入关,号令天下,不盈半岁,帝业可成”⑤。后果如所言,仅用126日就长驱关中,进克京师。

刘文静的身世,“自言系出彭城”,这显然是浪托汉室刘氏。从其祖懿为匈奴人集中居地的石州刺史和祖上为匈奴人的刘政会与他“敦叙宗室,极相往来”等迹象看,其先人当为该地匈奴部落大人。懿为北周时人,后继居京师,故至孙辈,才“世居京北武功”⑥。

其二,长孙顺德等募集人马,图谋举事。

大业十一年至十三年(615-617年),李渊历任山西、河东安抚大使、太原留守等职,然掌管兵力并非很多。以此区区之众,欲图大举,无疑是难以奏效。于是李渊一面令其子建成、世民“于河东潜结英豪”,“于晋阳密招豪友”,并“倾财赈施”,收买“士庶之心”;另一面又命长孙顺德、刘弘基等广为募兵,以为准备。很快“远近赴集,旬日间近万人”,待至是年七月壬子(三日),已有“精甲三万”⑦,大大扩充了实力。

长孙顺德,乃文德顺圣皇后之族叔也。文德顺圣皇后就是李世民之妻长孙氏。长孙氏,“其先,魏之枝族”,“孝文迁洛,改为长孙”。同元、窦、宇文等并为北朝以来第一等代北贵姓。刘弘基,本出京兆武功,成雍州池阳(云阳),隋通州刺史刘猛之孙、河州刺史刘升之子⑧。既与刘文静同籍贯,亦当为族出匈奴刘氏。

此外,隋太原鹰扬府司马刘政会,在李渊为太原留守之初,即“率兵隶于麾下”;楼烦郡(治所今山西静乐),有一支内徙的西突厥部落。其酋帅与李渊早有交接,当李渊决定起兵时,其特勤(王子)阿史那大奈亦“率其众以从”。⑨

其三,协赞大谋,内除炀帝亲信,外与突厥连和。

在李渊拜太原留守的同时,隋炀帝即以其亲信郎将王威、高君雅为副留守,以监视李渊行动。王、高二人对李渊的募集兵卒“相与疑惧”,遂计划以“祈雨”为名,骗渊至晋祠,意欲加害。晋阳乡长刘世龙探得其情,即向李世民告密。李渊父子因将计就计,使刘文静、刘政会等反告其“谋反”,“先事诛之”。⑩时为起兵前的五月甲子(十五)日事。

关于刘政会,《元和姓纂》云:“其先匈奴贵族,……代为部落大人。”晋阳乡长刘世龙,以其地望并州,亦疑其祖上出自匈奴。

王威等被诛,李渊并未立即举兵,因为强大的东突厥的存在,不能不使他有后顾之忧。本来李渊就是受命御防突厥而进驻晋阳的。对此,刘文静提出了“改旗帜以彰义举”和“请通突厥以益兵威”的策略。“高祖并从之,因遣文静使于始毕可汗”。这个建议十分高明。明人王船山认为,只有这样,才可收“假突厥之名,以恐喝河东、关中,而遥以震惊李密”的效果(11)。

此外,在酝酿太原起兵的过程中,窦琮(窦抗从弟)、元仲文(北魏帝室余裔)等,或“协赞大谋”,或“参附义始事”,也多有奉献,都以太原元从功臣名著史册。

其四,李渊建大将军府,多以蕃姓人物为统军大将。

大业十三年(617年)六月癸巳(十四日),李渊建大将军府署置官属,为起兵做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准备。除以刘文静为司马,以刘政会等为户曹,并拜长孙顺德、刘弘基、窦琮等为统军。按:大将军府下置有左、右领军大都督府,分由大郎李建成、二郎李世民任领军大都督,隶于大将军李渊。而左、右领军大都督之下又分左、右三军,分由六统军率领。这就是说,直接带军的六位统军,至少有三人为北朝蕃姓余裔。可以想见,长孙顺德等在李渊起兵的军事建置中具有何等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

北朝蕃姓贵族余裔,不仅在筹划太原起兵过程中,各以其才见重于李渊父子,而且在随后克定关中、佐李渊代隋的军事和政治活动中,也都有突出的贡献。

首先是刘文静的不辱使命。

大业十三年七月癸丑(五日),李渊率甲士三万,打着“尊隋”的幌子,誓众于军门,移檄于郡县,癸上了南下西进的征途。

军旅业已出动,问题还未完全解决。隋军的堵截自在意料之中,而刘文静出使突厥实是成败的关键。李渊既要借助突厥的声援,又担心求援失败,既希冀其出兵相助,又虑助兵太多,用之而不能制之,反受其祸。其忧心忡忡,可以想见。

军旅出动后的第九天,到达霍邑(今山西霍县)西北50余里的贾胡堡时,适逢秋雨连绵,粮草供应困难,又有隋将宋老生、屈突通重兵堵截。加之刘文静出使突厥尚无消息,李渊不能不忧心有加。一直到十八日(丙寅),突厥特使来到贾胡堡,告以“已遣兵马上道,计日当至”时,李渊才稍稍放下一颗悬着的心。然而,刘文静终究未归,情况是否有变,李渊仍不能不有所顾忌,所以,当数日后流言“突厥欲与(刘)武周南入,乘虚抢袭太原”时,李渊竟惊恐不安,急“召将佐谋北还”,左军也已听命后撤。只是由于李世民的哭谏,才不得已收回成命。一直处于不安中的李渊,战事还算顺利,八月三日(辛巳),克霍邑,斩宋老生,全歼其军,继而入临汾,下绛郡,十五日(癸巳)大军至龙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会刘文静和东突厥特勤康鞘利率兵500人、马2000匹至。李渊内心深处的疑虑才最后化解。他兴奋异常,激动地对刘文静说:“吾西行及河,突厥始至,兵少马多,皆君将命之功也。”(12)刘文静出使突厥不辱使命,确实获得了最理想的结局。在这之后,大军自龙门渡黄河,进军长安,就无所障碍了。

其次是长孙顺德等每战摧锋,屡立战功。

长孙顺德以右军统军从右领军大都督李世民平霍邑、破临汾、下绛郡,“俱有战功”。又从刘文静击屈突通于潼关,“每战摧锋”。屈突通大败后将奔洛阳,顺德跟踪追击,遂“执通归京师,仍略定陕县。”(13)李渊即位,拜左骁卫大将军,封薛国公。

刘弘基亦以右军统军从世民下西河,斩宋老生,并率先渡黄河,以渭北道大使略地扶风,南渡渭水,躍兵长安金光门。“及破京城,功为第一。”(14)武德元年(618年),拜右骁卫大将军。

刘政会以大将军府户曹参军从平长安,“以佐命元勋,蒙历任委。”(15)

窦琮以统军从世民平西河,破霍邑,因授金紫光禄大夫,封扶风郡公。又从刘文静击屈突通于潼关,又“进兵下陕县,拔太原仓。”拜左领军大将军。(16)

西突厥特勤阿史那大奈从刘弘基、王长谐率先渡河。屈突通遣将率数千人夜袭王长谐等军营,诸军多奔退。大奈以数百骑迂回至敌军后,“掩其不备,击大破之,诸军复振。”李渊酬其功,拜光禄大夫。“及平京城,以力战功,赏物五千段,赐姓史氏。”(17)

三是党仁弘等起兵响应,从而迅速克定长安。

党仁弘。“本出西羌,”世居同州(今陕西大荔),北魏宁州刺史党弘六代孙。李渊入关中,仁弘以隋武勇郎将身份率兵2000人,“归高祖于蒲阪(今山西永济县蒲州镇)”(18)

何潘仁。西域昭武九姓国何国人,父浑邪,通商来内地,定居周至(今陕西周至县)。大业末,以犯法,遂亡入司竹园中,“鸠集亡命,众至数万,长安以西城邑多为所占。”及李渊起兵,奉渊女平阳公主“以应义师”(19)。

窦轨(琮兄)。李渊起兵,轨聚众千余人,迎谒渊于长春宫(故址在今陕西大荔县境)。轨为渊妻从祖兄弟,故“高祖见之大悦”,“使略地渭南”,“轨先下永丰仓,收兵得五千人”。(20)

于志宁。祖上出自鲜卑万纽于氏,魏孝文帝改其姓为于氏。志宁为北周太师于谨曾孙。李渊入关,志宁率群从迎谒于长春宫。(21)

长孙无忌。顺德族侄,世民妻兄,“其先出自后魏献文帝第三兄。”少与世民友善。及渊军渡河,亦至长春宫谒见。(22)

段纶。“鲜卑檀石槐之后”,祖上历北朝刺史,父文振,隋兵部尚书。纶为李渊第四女再婚婿,渊起兵,纶“亦聚结于蓝田,得万余人”及渊济河,纶派人迎谒。(23)

丘行恭。源出鲜卑丘敦氏。祖上历任北朝将军。行恭善骑射,勇敢绝伦。大业末,与兄师利聚兵于岐、雍二州间,有众一万。及李世民率大军营于泾阳,行恭与师利率其众共谒于渭北。(24)

窦抗,大业末,隋炀帝派往灵武巡守长城,闻渊定京师,喜谓“此吾家妹婿也,豁达有大度,真拨乱之主矣。”因以灵、夏等州归唐。(25)

窦琎,抗季弟,大业末,为扶风太守,“唐兵起,以郡归。”(26)

王珪,祖上“在魏为乌丸氏”,父,北齐乐陵太守。珪于开皇末,为奉礼郎。季父颇被诛,珪亡命于南山10余年。会李渊入关,署为世子(李建成)府咨议参军。(27)

据上可知,李渊集团起兵太原,确以北朝以来的蕃姓贵姓余裔为中坚力量。及至入关,不仅那些源出代北虏姓的姻亲故旧,纷纷聚众密切配合,即便那些新附的蕃姓人物,亦把攀附李渊视为发迹的绝好机会。自然,与此同时,与李渊集团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关陇士族中的汉姓人物,也同样对之取竭诚欢迎的态度。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当李渊于10月初兵临长安城下时,已由晋阳发兵时的甲士3万,奇迹般地膨胀为20余万大军了。11月初,又几乎是兵不血刃就拿下了京师长安。次年5月,在诸多创业功臣的拥戴下,终于登上了大唐开国皇帝的宝座。

李渊克定长安之后,很快受禅于恭帝,建立大唐,改元武德。这时当务之急乃是建立制度和扫平群雄。如果说李渊建唐是以大批蕃姓人物的拥戴为主要前提的话,那么,事关新生政权巩固和发展的这些问题,亦同样与北朝以来的蕃姓余裔息息攸关。

窦威等肇建朝廷典章制度。

窦威。族出鲜卑纥豆陵氏,唐高祖李渊之妻太穆皇后从父兄。窦氏家族子弟皆尚武,“独威尚文”。李渊克定长安,召补大丞相府司录参军。“时军旅草创,五礼旷坠,威既博物,多识旧仪,朝章国典皆其所定。”帝尝云:“威,今之叔孙通也。”(28)

刘文静,高祖践祚,即拜纳言。时制度草创,帝命文静等对《隋开皇律令》进行修改,“遂制为五十三条,务从宽简,取便于时。”以后的《武德律令》即是在此基础上修完的。(29)

扫平群雄,完成早期的统一亦很为重要。那时,近在咫尺的薛举父子及据有关东的王世充、窦建德、刘武周等实际上对新生的大唐政权构成了包围的态势,直接威胁着她的生存。因此,扫平这些势力,势在必行。

高祖武德时期(618-626年),可以看成统一战争的早期阶段,主旨在削平内地群雄和使部分蕃区归于中央。这一阶段基本上是由蕃姓创业功臣和新附蕃姓人物完成的。

丘行恭,武德初,以光禄大夫从李世民讨薛举、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皆立殊勋。”尤其是,武德四年(621年),在一次讨击王世充的战斗中,李世民与随从将士相失,世民马中流矢而亡,是行恭以坐骑授世民,自己“于马前步执长刀,距跃大呼,斩数人,突阵而出,得入大军。”贞观中,太宗思其殊功,“诏刻石马以象行恭拔箭之状,立于昭陵阙前,”(30)是为驰闻中外的“昭陵六骏”之一。

屈突通,据姚薇元先生考证,族出库莫奚屈突氏。通本为隋大将,义宁元年(617年)被擒降渊,后从李世民平薛仁杲,又从讨王世充、窦建德,“论功第一”,因拜陕东通大行台右仆射。(31)

窦诞、窦德明。窦诞,窦抗子,从征薛举,为元帅府司马;窦德明,李渊妻太穆顺圣皇后兄之孙,从击王世充,频有战功,封显武男。(32)

尉迟敬德。族出羌人尉迟部,本为刘武周部将,武德三年(620年)降唐,从讨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徐园朗等,“累有战功。”(33)

闫立德。族出鲜卑,武德初,为秦王府士曹参军,从平东都。(34)

突地稽。靺鞨酋长,靺鞨旧称“勿吉”,为北朝蕃附。武德初,奉朝贡,高祖以其部置燕州,授突地稽总管。从讨刘黑闼,以战功封耆国公。(35)

党仁弘,武德初,大军东讨,以陕州总管,“转响不绝,”历南宁、戎、广州都督。“仁弘有材略,所至著声迹。”(36)

刘威,族出匈奴,代为部落大人。在讨击薛仁杲战斗中,兵败被执,不属而死;慕容罗睺,族出鲜卑慕容氏,以大将军从讨薛举,于高墌浅水原战殁。(37)更有安兴贵、安修仁兄弟,族出安国。武德二年(619年)受高祖派遣,共执李轨,以河西千里归国。兴贵固拜右武侯大将军,修仁拜左武侯大将军。(38)刘季真,族出离石胡(匈奴种),武德二年以石州降唐,授石州总管,赐姓李氏。(39)

丘和,丘行恭父,大业末,为交趾太守,隋亡,以州附萧铣。及铣平,和“以海南之地归国”,擢左武侯大将军。(40)

高士廉,族出鲜卑是娄氏,大业中,为治礼郎,见李世民非常人,遂以外甥女长孙氏妻之。隋末,谪为朱鸢之薄,交趾太守丘和署为司法书佐。武德五年(622年)与和“上表归国。”(41)

冯盎。本北燕(407-436年)主冯弘裔孙。后世聘越族(俚族)大姓洗氏女为妻,遂世为越族大首领。武德五年,盎以岭南数千里、二十余州降唐。高祖以其地置八州,授盎上柱国,高(州)、罗(州)总管,封越国公。(42)

此外,早在太原起兵前就劝李渊乘便代隋的窦抗、宇文士及,以及起兵元从功臣刘弘基、窦琮、史太奈等在武德初年的统一战争中,或“功殊”、或“勋居第一”、或“临难不屈”亦都屡立新功,重做贡献,以功进爵。

应当指出的是,武德年间的早期统一战争,基本上是在秦王李世民的指挥下进行的。因此,这些从征的诸蕃姓将领,为确保自己开国功臣的地位,遂甘当李世民蹀血禁门的工具。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四日的“玄武门之变”,长孙无忌、高士廉、尉迟敬德、侯君集(祖植,西魏赐姓侯优侯氏)等“并预密谋”。宇文士及、屈突通、独孤彦云、丘行恭等也都参与其事。事后论功行赏,“敬德与长孙无忌为第一,各赐绢万匹”;高士廉拜侍中;宇文士及拜中书令;长孙无忌为吏部尚书,后拜尚书右仆射;侯君集、屈突通等也各有封赏。是年八月癸亥(八日),高祖传位于李世民,建唐时期早期的统一战争基本结束。而统一战争的第二阶段,即对蕃区大规模用兵阶段,继于贞观三年(629年)开始。在北朝蕃姓余裔奠定的大唐创业基础之上,一大批新附蕃将,如东突厥的执失思力、阿史那忠、阿史那社尔、阿史那思摩,铁勒契必何力等,又将唐朝的武功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对形成空前的蕃汉一统局面,做出了巨大奉献。(43)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开放型社会,当权者在民族观念和政策上,之所以不那么歧视所谓“异类”;之所以对蕃风胡俗的崇尚,能贯之如一,从大唐开国功臣多源自“夷狄”上,应当是不难找到答案的。

收稿 1993-06-17

注释:

①《旧唐书》卷63《宇文士及传》。

②《旧唐书》卷1《高祖本纪》。

③石见清裕《唐王朝的建立与匈奴费也头》,摘译载《河北师院学报》1984年第2期。

④《周书》卷30《窦炽传》;《隋书》卷39《窦荣定传》

⑤《册府元龟》卷309《宰辅部·佐命二》。

⑥《旧唐书》卷57,《新唐书》卷88《刘文静传》,《册府元龟》卷345《将帅部·佐命六》。

⑦《册府元龟》卷7《帝王部·创业三》。

⑧《元和姓纂》卷7《三十六养》,《旧唐书》卷58《长孙顺德传》、《刘弘基传》。

⑨《旧唐书》卷58《刘政会传》,《资治通鉴》卷184。

⑩《大唐创业起居注》卷1。

(11)《读通鉴论》卷19《炀帝》。

(12)《资治通鉴》卷184。

(13)《册府元龟》卷345《将帅部·佐命六》。

(14)(15)《旧唐书》卷58《刘政会传》、《刘弘基传》、《册府元龟》卷345《将帅部·佐命六》。

(16)《新唐书》卷95《窦威传》附《窦琮传》。

(17)《新唐书》卷110《史大奈传》。

(18)《资治通鉴》卷196,《元和姓纂》卷7《三十七荡》。

(19)《册府元龟》卷345《将帅部·佐命六》。

(20)(21)(22)《旧唐书》卷61《窦威传》附《窦轨传》、卷65《长孙无忌传》、卷78《于志宁传》。

(23)《新唐书》卷83《诸帝公主传》、《资治通鉴》卷184。

(24)(25)(26)《旧唐书》卷59、《新唐书》卷90《丘和传》附《丘和恭传》,《旧唐书》卷61《窦威传》附《窦抗传》、《窦传》。

(27)《旧唐书》卷70、《新唐书》卷98《王圭传》。

(28)《旧唐书》卷61,《新唐书》卷95《窦威传》,《唐会要》卷37《礼仪使》。

(29)《唐会要》卷39《定格令》。

(30)《资治通鉴》卷188,《旧唐书》卷59、《新唐书》卷90《丘和传》附《丘行恭传》。

(31)(32)《新唐书》卷89《屈突通传》,《旧唐书》卷183《窦德明传》。

(33)(34)《旧唐书》卷68《尉迟敬德传》,《元和姓纂》卷5《二十四盐》。

(35)马驰:《〈新唐书·李谨行传〉补阙及考辨》载《文博》1993年第1期。

(36)(37)(38)《资治通鉴》卷186、196,《北齐公》卷27《刘丰传》,《全唐文》卷230《安忠敬碑》。

(39)《旧唐书》卷59《梁师都传》附《刘季真传》。

(40)(41)《旧唐书》卷59《丘和传》、卷65《高士廉传》。

(42)《隋书》卷80《谯国夫人传》,《旧唐书》卷109、《新唐书》卷110《冯盎传》。

(43)马驰:《唐代蕃将》,三秦出版社1990年6月出版。

标签:;  ;  ;  ;  ;  ;  ;  ;  ;  

大唐企业家与北朝渝族_旧唐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