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一句总关情论文_单新璐

一字一句总关情论文_单新璐

——善待碎片化阅读

安徽省蚌埠铁路中学 单新璐

摘 要:碎片化阅读逐渐成为当下流行阅读方式之一,越来越多的高中生也利用这样的阅读方式进行阅读。在这样的新形势下,阅读教学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车,应积极探究相应的指导策略,以期望有效利用碎片化阅读。

关键词:善待;碎片化;阅读

碎片化阅读作为一种新型阅读方式,至今也没有统一的定义。但大多数人已达成了一些共识:碎片化阅读是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等数码产品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无处不在而产生的自由、开放的阅读模式。碎片化主要体现在阅读时间的碎片化、阅读内容的碎片化、阅读媒介的碎片化上。事实证明高中阶段的学生受到碎片化阅读影响很大,高中阅读教学受到其影响更明显,面对新形式,我们不能一味排斥或者对抗碎片化阅读,应该善待碎片化阅读。

一、呵护学生阅读的权利

数据表明,我国的国民阅读率低,许多人一年都未必深度阅读一本书,在这种不良社会氛围下,能够主动并深度阅读图书的高中学生也相对较少。同时,受到功利化的教育理念的影响,他们的阅读兴趣与阅读时间在应付过重的 “学业负担”中,被扼杀、被剥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另一项调查数据表明,依托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网络在线阅读的人数逐年增加,数字化阅读方式已经成为人们当下重要的阅读方式。如果学生能够利用相对便捷的阅读终端,在碎片时间中阅读一些内容良好的文字,从不读到读,从读之甚少到读之较多,哪怕是 “浅表”“碎片”等也值得认可的。

如果一些短小碎片的阅读,引发学生对一本好书的关注,以碎片化时间完成整体化阅读,用碎片化阅读方式实现深度阅读,就更是值得鼓励了。数字化阅读方式在中国如此普及,也许这就是最适宜的中国式阅读。对高中学生来说,教师既要提醒他们不能放弃和弱化整体性、经典性阅读,也要呵护学生碎片化阅读的权利,而不只是一味批评碎片化阅读的某些弊端。

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兴趣能促使学生主动去阅读,有利于他们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提高阅读效率,实现阅读目标,兴趣是维持阅读的动力之源。

碎片化阅读将文字、图片、声音等一体化,给学生视觉、听觉上的感受更直观、逼真、有趣,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的热情。再者,碎片化阅读内容还具有共享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特点,学生凭借数字平台可以在网上充分交流感受,学生可以更深入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内涵等,进而产生更丰富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在阅读中的积极性。

此外,碎片化阅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源,这些阅读资源是多视野、多维度、多形式的,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他们可以从丰富的阅读资源中自主选择自己喜欢、需要的阅读内容,这样更能激起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

三、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高中必修课程阶段学生“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得少于150万字”。但是,经典长篇著作一直以来都没有引起高中生的重视,所以长期以来高中生有效的课外阅读量并不高。

碎片化阅读的出现,不再受到时间上和空间上的约束,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阅读,对于改善这一问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让曾经被人忽视的零碎时间成为了阅读的时间,如等车时间、在食堂排队打饭时间、午休时间等都可以进行阅读。虽然学生利用空隙时间阅读的多为显现易懂的文章,这些文章不能与经典作品相提并论,但我们不能否认学生通过这一阅读方式使得自己的阅读量得到明显提高。

四、打开学生阅读的通道

传统文化经典内涵丰富、博大精深,高中学生眼界学识、经验阅历相对有限,他们对经典原著既渴望又敬畏。教师可以从博客、微博、微信等平台上,选择一些以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方式诠释经典的文字,给学生给予 “导读”,这样可以满足学生对经典的仰慕与了解,让经典通过碎片化阅读的平台走近学生,如 某公众号里的 “一张图让你看懂什么是国学” 一文,当然,学生们不可能通过一张图就看懂国学,但通过阅读和分享,能够吸引与指导学生对经典的进一步阅读与理解,从而打开了学生阅读经典的通道。这种碎片化的 “导读”对经典的普及与弘扬是不可忽略的力量。

事实上,每种新的阅读方式的出现与流行,都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不能因为碎片化阅读具有一些弊端就一味批评与否定。在潮流中把握方向,让学生如何走进经典,亲近阅读,是值得每一个语文老师深思的。因此,与其批评、谴责阅读的碎片化,不如顺势而为,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优美、感人、高质量的精品碎片,“让他们在低头的瞬间,能读到更多优雅、精彩的文字,更多优美、精致的短章,更多现代人的论语,要把移动互联网发展成为生动、活泼、清新的精神文化空间”。

参考文献:

[1]吴学安.阅读碎片化何处寻觅精神家园[J].中国职工教育,2014(5).

[2]蔡骐.移动互联时代的阅读变迁[J].新闻记者,2013(9).

[3]黄婷.现代传媒语境下语文课堂教学探微[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9).

论文作者:单新璐

论文发表刊物:《高等教育》2016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0

标签:;  ;  ;  ;  ;  ;  ;  ;  

一字一句总关情论文_单新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