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中美 福建宏翔高级中学 福建 宁德 355100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减负”、“高效”、“乐学”越来越成为人们热衷探讨的话题。如何真正让学生“乐学”并“高效”,真正推动素质教育的大发展?“以学定教、同伴互助”教学模式的推行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
关键词:以学定教 同伴互助 教学改革
一、什么是“以学定教、同伴互助”
所谓“以学定教”,就是依据学情确定教学的起点、方式和策略,它强调要给学生创造一个相对自由的学习情境,而不是先行做出“想要他们做什么的规范”。这里的学情包括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学生的年段认知水准,学生课前的预习程度,学生对新知的情绪状态等学习主体的基本情况。“以学定教”要求一切从学生出发,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终极追求。
所谓“同伴互助”,是指通过地位平等或匹配的伙伴(即同伴)积极主动的帮助和支援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活动,它侧重于同伴间的指导,即所谓的“兵教兵”。
二、“以学定教、同伴互助”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实施“以学定教、同伴互助”教学模式,要求我们既要把教学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从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加强团队的合作与学习,做到同伴互助。
1.教学目标的确立要符合新课程理念。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体现和落实素质教育起着导向作用。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是融为一体的,都是素质教育大目标的统帅,这个大目标就是:课堂教学要“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2.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知识需求。要使教学有实效促进学生发展,必须以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和学生发展的真实需要为起点来确定教学内容。所以,课堂教学不能拘泥于常规的教学模式,而要以兴趣为主导、以能力为宗旨、以活动为主线来组织教学,在生成性问题的探讨中让学生“乐学”、“高效”。
3.教学过程的调节要切合学生的思维状态。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好的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中的全部细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教师不仅需要课前的精心预设,更要灵活驾驭课堂,要尽量把发展的空间让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对于学生生成的富有创意但陈述不清的信息资源,教师应采用语言补充、直观辅助、重点强调等方式让全班学生清晰地感受这一生成性资源的优势所在。
4.教学方法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要注意以学生的认知状态和发展规律来确定教学方法,结合课堂具体情境和学生兴趣即兴发挥,根据学生的需要因势利导。教师还应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主探究的信心,增强其参与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使其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到培养。教学情境的创设和问题的设置要有层次性,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5.学习小组的组建要优势互补。组建学习小组是构建“以学定教、同伴互助”模式的重要推动力。小组成员要坚持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性别比例、兴趣倾向、学习水准、交往技能、守纪情况等合理搭配、明确分工。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学习,“兵教兵”,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目的。
6.课堂评价方式要多元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评价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因此,我们要从关注学生学习的差距和不足上,转变为努力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和结果等方面的成绩和长处,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尊重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和评价目的的激励化。
三、当前课改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当前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虽然与传统课堂相比已经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绩,教学质量逐年得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了明显增强,但在新课改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亟需有关部门和一线教师重点关注。
1.受高考模式和学习压力的影响,目前课堂要求总体上偏高,学生负担偏重,没有真正实现“减负”、“高效”的目的。
2.学生的分析和探究难以真正落实。老师们在预设时问题的设置思维含量偏低,在学生分析回答时往往又往设定的“圈套”中引导,致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难以得到真正的培养。
3.教师重视“教”忽视了“学”,教师对教材、教法、教辅的重视超过了对学生学习需求、兴趣、基础等等的了解。
4.“以学定教、同伴互助”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往往只有小组之“形”而没有合作之“实”,互助合作没有得到真正的贯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2001,06,07。
[2]曾文婕 黄甫全 《聚焦课堂学习研究,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教育发展研究,2007,(11B):51-54。
[3]官芹芳《以学定教的课堂转型》.上海教育,2011年,第7期。
[4]秦重军《浅谈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视角》.新课程研究:下旬,2014年,第8期。
[5]文喆《关于教学设计的若干思考》.人民教育,2003年,Z2期。
论文作者:金中美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5年8月总第8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9
标签:学生论文; 同伴论文; 课堂论文; 教师论文; 高效论文; 教学改革论文; 目标论文; 《教育学》2015年8月总第8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