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应激生化反应看A型行为与心身疾病的关系_心身疾病论文

从应激生化反应看A型行为与心身疾病的关系_心身疾病论文

从应激的生化反应谈A型行为与心身疾病的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心身疾病论文,生化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R395.5;R749.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184(2000)04-0050-04

以往探讨A型行为与疾病关系的文章一般从某单个方面进行论述,通过临床实证研究得出A型行为或其中某一行为特点与心身疾病的相关性,关于机体内部的心理生理机制论述尚少,但心身机制的研究在探讨疾病的发生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不可忽视的环节。本文从应激的生化机制这一角度出发,力图融合吸收近期内最具权威性的资料以论述A型行为与心身疾病的关系。

1 A型行为与心身疾病及应激

A型行为类型,伴随着日益竞争激烈的工业社会而产生,也是个体从事紧张繁重的社会工作的产物。A型行为者一般具有雄心壮志,缺乏耐心,好竞争,易激动,常感到时间紧迫,有压力,持续从事繁重工作不感到疲劳,勇于承担困难工作,力求尽善尽美,行动匆匆忙忙。B型性格的人则有悠闲自得,不争强好胜,从容不迫,与世无争的特点。A型行为类型一般形成于青年时期的求学与创业阶段,定型于中年时期的成就事业阶段,对身体健康有很大影响。统计发现,在年龄、吸烟嗜好、食物等与健康有关因素相近的情况下,A型性格者的冠心病发病率明显高于B型性格,而且容易复发。生化研究证明,A型人比B型人有较高的血脂,儿茶酚胺的分泌量也多。

叶绿等对210例原发型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设203名健康人做对照组。结果提示:A型行为问卷评分并无整体同向升高,但随年龄增长(≥56岁患者)评分显著高于同龄对照组;在对照组中,问卷评分随年龄增长反而逐渐下降,并提示时间紧迫感,竞争性,易激惹是老年患病者最突出的靶行为[1]。胡荣芬在对高校中老年心血管病患者与健康人的心理状况比较研究中发现,中老年病人组A型行为问卷得分中TH(争强好胜,敌意)、CH(时间紧迫感)、TH+CH均明显高于中老年对照组(P<0.001)[2]。孙宁玲等人对10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了A型行为与血浆儿茶酚胺(CA)水平变化的观察,设100名健康人做对照组。结果发现,对照组A型行为问卷得分与全国常模相近(P>0.05)。高血压组A型行为问卷均分与正常组比较,其分增高,有显著性意义(P<0.05),高血压组A型行为类型占48.72%,B型行为占38.34%,(余为中间类型)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从CA水平检测显示,患者组A型行为的CA水平高于同组B型行为者(P<0.05),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另有研究证明A型行为与其他心身疾病也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关于心身疾病,临床上多数意见认为是以躯体症状为主,心理社会因素与个性特征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主要作用,是心理行为治疗或心身综合治疗效果较满意的一类疾病[4]。凡是躯体器官变化停留于生理变化阶段,属于心理生理障碍,进一步发展与其他致病因素形成病理解剖变化,器质性变化,便称为心身疾病。A型行为与心身疾病存在不同程度相关性有其内在原因,A型行为具有时间紧迫感,强烈的竞争动机和敌对性等几方面的表现,其中敌对性被认为是A型行为中最具危险的心理特征[5]。高敌对性的人往往有易激怒、急燥、好争执及愤世嫉俗等[6],他们很容易引起应激。

医学心理学有一条致病机理:A型行为通过植物神经中介与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内脏病理相联系。兰州医学院所做实验发现,青年时期形成的A型行为主要与其心血管、呼吸和神经系统的应激,以及与愤怒,焦虑和敏感等情绪症状有较高相关[7]。Friedman认为具有时间紧迫感以及过分竞争性和敌意两个特点的A型行为者,易发生影响健康的。AIAI反应,即:恼火(Aggravation)、激动(Irritation)、发怒(Anger)、急燥(Impatience),这些反应都是应激。应激可以理解为一种较强的反应,应激源则是较强烈的刺激,足以引起机体内稳态的变化。机体对外来各种刺激首先对其性质辨认,同时对它与机体的关系进行评估,划分为有利、无关与有害的刺激,据此作出行为反应与情绪反应。也就是说应激是特定个体对刺激的认知与外在刺激本身二者的函数,环境刺激并不是必然的应激源,只有当个体视它为紧张因素时才起作用,有一类自我引导应激源,包括生活风格和志愿摄入的各种因素。A型行为模式就是这种由环境因素和个人生活特点形成的特殊风格。应激后果的严重程度与个体机能受干扰的情况相联系,实际的干扰和可能的危害一方面决定于顺应要求的性质,另一方面决定于个体的特点及状况[8]。从心理学看,应激的严重性不仅由应激源的性质和个体的防御机制来决定,而且还要看当事人如何看待这些应激源。不同个性特点的人对相同应激源会有不同的认知和应激反应。毕竟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与心理状态直接影响他对面临的社会因素和生物学刺激的认识和评价,以及他对这各种刺激的应付能力和效果,还影响他所得到的社会性支持的质和量,从而又反过来影响认识评价和应付效果。A型行为者因其性格本身的特点较之B型性格的人会感到更多的压力,发生应激的机率也会更高。

2 应激的生化反应及对免疫力的影响

应激产生时必然会伴有一定的情绪体验,象紧张、焦虑,情绪波动较大。在情绪的生物化学调节机制中,一般情况下,情绪变化强度不大时,首先是肾上腺髓质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只有当情绪改变幅度较大时,血液中的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才会显著升高。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在血液中发挥激素的调节作用时,既作用于心血管系统使其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又作用于脂肪组织和存储的肌糖原和肝糖原,分别使它们转变为游离脂肪酸、甘油和葡萄糖用以提供能量以满足情绪表现时对能量物质的需要。然而肾上腺髓质两种激素的后一种调节作用,必须在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糖皮质激素的调节下才能实现。所以通过交感神经引起肾上腺髓质分泌增强的同时,还须由下丘脑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素(CRF),经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血液中的ACTH作用于肾上腺皮质才能增加血液中考的松的浓度,与肾上腺髓质激素共同作用于能量代谢过程,为情绪活动提供充足的能量代谢燃料[9]。肾上腺皮质激素是最早发现的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激素,它的升高几乎对所有免疫细胞都有抑制作用[10]。应激状态下交感神经系统高强度兴奋的人往往表现出最明显的免疫力变化;相反那些交感神经系统在应激状态下不被激活的人,其免疫力的改变也微乎其微[11]。

一般情况下,小量病菌进入体内往往会被巨噬细胞吞噬,而巨噬细胞的功能要受激素的影响。如果紧张刺激引起的皮质类固醇过分升高,会减弱巨噬细胞消化吞噬异物的作用,进而降低了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使免疫活性细胞的反应失效,抗体产生缓慢而感染疾病。另外防御病毒扩散,主要是靠淋巴T细胞不断监督受感染的细胞,淋巴T细胞是直接通过细胞毒素的作用或通过它激活附近的巨噬细胞的作用来破坏受感染细胞的。这种防御机能也会因为紧张刺激引起的不当的激素环境而受破坏。例如,皮质类固醇会干扰淋巴组织再循环,引起淋巴组织的退化或改变淋巴结免疫反应的发生而感染疾病。再有,作为内分泌器官的胸腺,对淋巴细胞的成熟也会有一定影响。紧张刺激下产生的大量皮质类固醇会使胸腺失调,阻止淋巴细胞的成熟而影响免疫能力。所以心理社会紧张刺激使人产生大量皮质类固醇,抑制了免疫系统的功能,还抑制球蛋白的形成,减少嗜酸性细胞,干扰白血球的活动,从而降低人体防御效能而导致疾病[12]。

Willams,R.B.Jr等(1989,1991)[13]研究A型性格的生物学基础,认为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导致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副交感神经的拮抗作用相对减弱。血浆中儿茶酚胺、皮质醇与男性中睾丸酮水平升高,中枢神经系统5羟色胺水平降低。交感——肾上腺髓质轴(SAM)持续兴奋的后果是长期的心跳加快与血压升高,血中游离脂肪酸与胆固醇升高,造成高血压与冠心病。A型性格与疾病之间的关系是以SAM活动过度为中介的,也伴有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激活[14]。

3 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的交互作用

从应激的生化反应中可以看出,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心理社会因素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时,除表现出情绪改变等一系列心理性表现外,还通过内分泌及外周和植物神经系统作用于免疫系统,引起机体某些心理或病理性变化。相反,当某些病理性或病毒性刺激(生理应激刺激)作用于机体的免疫系统时,同样也可以通过内分泌及外周植物神经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致使机体出现一些心理性改变。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某些消息分子如激素、细胞因子等可以在两个系统中合成,并为两个系统所共享。普遍认为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间存在一个双向反馈调节的网络:兴奋性刺激传导至大脑时,通过神经系统将信息传导至下丘脑,引起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兴奋,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而抑制免疫系统,同时也反馈性地抑制下丘脑和垂体;此外,这种兴奋性刺激还使脑干蓝斑兴奋,继之兴奋交感神经系统,分泌去甲肾上腺素而抑制免疫系统。另一方面,免疫系统分泌的IL-1和IL-6也可兴奋HPA轴、交感神经系统、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轴)、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HPT轴)等[15]。总而言之,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它们与人类的疾病与健康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神经生理、神经内分泌和免疫三种机能的相互联系在心理社会紧张刺激导致疾病的过程中起着中介机制作用。

4 应激的积累效应

大多数人相信,即使经历剧烈的应激后,休息能使我们完全恢复。可是,在Selye倡导的应激研究中,他发现了相反的证据。对动物的实验清楚地表明每次应激后会留下持久的痕迹,用尽了原先所保存的适用的能力而不能再得到恢复。我们的生活不断地处于应激及休整状态,如果将每天极少的不良适应能量相加,就会形成所谓老化。当压力剧烈并长时间持续时,生理动员变得迟缓,并导致体内器官不可挽回的病变。在一些个体中,持续和非常剧烈的应激也会干扰脑功能的化学变化,严重损害个体思维、情感和整合性行动的能力,对机体造成磨损。由于性格本身的特点所致,A型行为者发生应激反应较其他类型性格的人更为频繁、持久,应激如“生命之盐”既不能没有,又不能过多。没有或缺乏应激,人们整天无所事事,心身衰老的过程会加快,在适量应激反应的推动下,人们才能健康地生活和工作,但过强而持久的应激反应,对人的心身健康造成一定损害,易罹患心身疾病。因此,对A型行为者来说,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优化自己的个性结构,学会控制应激反应的强度和频率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本文重点论述了应激的生化机制及与之有关的生理机制,因为对生理机制的认识与澄清是研究致病过程的一个不可逾越的环节。探清致病的生化机制一方面可以提醒A型行为者,引起他们的重视,个性既是心身疾病的发病基础,又是改变疾病过程的重要条件,通过自觉改善人格结构,从而达到预防疾病之目的;另一方面为临床上对心身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和生理指标,通过可测量的生化反应指数提示身体健康水平,进而采取相应措施。总之,应激的生化机制对解释A型行为与心身疾病的关系提供了物质基础,可以使人们更有效地预防、控制与A型行为有关的心身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标签:;  ;  ;  ;  ;  

从应激生化反应看A型行为与心身疾病的关系_心身疾病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