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论文_黄海燕,刘长春

设计者: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北兴农场初级中学教师 黄海燕

点 评: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北兴农场初级中学教师 刘长春

课标要求及分析:

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维度目标是体验性目标,学习水平为经历,行为动词是探究,学习内容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其他重要信息:通过实验。

教材分析: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第一节,教材中设计本课为实验探究课,通过探究的七个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教材没有给出实验探究的具体内容,但是给出了实验探究的框架,学生可以通过探究活动的框架进行设计、探究,每个探究环节都给出了一定的空间,让学生参与到探究过程中,设计出自己的探究方案。同时对各个环节中学生可能出现疑问的地方进行说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从而使学生明确同一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初中物理的基本研究方法就是实验。本节特别强调实验在教学中的地位,通过让学生真情实景的观察和实验,得出实验结论,为欧姆定律的得出奠定基础。通过进一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学生对物理上控制变量方法的掌握,同时提高学生研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优势:《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这一节是在《电流和电路》及《电压 电阻》这两章之后,学生通过对前两章的学习对电学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会按电路图连接电路,会使用电流表对电路中的电流进行测量,会用电压表测电路中某一用电器两端的电压,知道电阻的影响因素,会使用滑动变阻器,为本节课的实验能够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通过八年级一年的学习,学生对实验探究的七个环节能较熟悉,这些都能保证本节课的顺利进行。

劣势:部分学生动手能力较弱,利用图象分析实验数据不够熟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依据课标要求,通过实验发现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教材也通过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及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两个实验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实验的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的过程最终得到结论,所以将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定为本节的重点。

难点:由课标要求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探究内容涉及到的物理量较多,在分析与论证环节需要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将实验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以探究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从而都出实验结论,结合学情分析把运用数学方法处理实验数据定为本节难点。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学生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2、通过实验探究,学生感悟用“控制变量法” 来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3、通过实验,大胆猜测,小心求证,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流程:

活动一、复习提问(预设时间2分钟)

1.电压是由什么装置提供的?它的作用是什么?

2.什么是电阻?电阻的大小由哪些因素决定?

【点评:通过复习提问引导学生回忆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知识点利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

活动二、导入新课(预设时间5分钟)

教师:演示实验1 :分别用一节和两节干电池串联给同一个小灯泡供电。

学生:观察灯泡亮度有何不同,并根据现象分析得出结论:通过导体的电流大小与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有关,电压越大,电流越大。

教师演示实验2:在实验1的基础上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改变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值。

学生:观察灯泡亮度变化,并根据现象分析得出结论:通过电路的电流与电路的电阻大小有关。

导体的电阻越大,流过它的电流就会小。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上述实验可得出: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和导体电压的导体的电阻有关。

教师提出问题并引出课题:电流与电压和电阻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

【点评:通过演示实验现象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引领学生走进探究的课堂。】

活动三、自主学习(预设时间2分钟)

(一)、学生自学了解实验探究的七个环节。

(二)、学生根据以往的经验考虑为完成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实验应采取什么实验研究方法?

(三)、回忆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点评:本环节虽然时间较短但必不可少,它将为后续实验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活动四、合作探究(预设时间20分钟)

(一)、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1、猜想与假设:学生按小组讨论并提出本组的假设。

2、小组合作设计实验电路图及实验步骤,关键是设计如何保证电阻一定、如何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

3、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按照实验电路图连接实物。

4、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记录电压值和对应的电流值。

5、利用数学方法绘制电流与电压的函数图像,并通过讨论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点评: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最大限度的提高了课堂效率,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绘制表格能力,培养了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培养了学生利用数学方法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

(二)、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1、猜想与假设:学生按小组讨论并提出本组的假设。

2、小组合作设计实验电路图及实验步骤,关键是设计好如何改变电阻,如何保证不同电阻两端的电压一定。

3、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按照实验电路图连接实物。

4、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记录电阻值和对应的电流值。

5、利用数学方法绘制电流与电阻的函数图像,并通过讨论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点评:学生自己动手参与的多,很多实验步骤都是学生讨论完成的,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实验设计水平,利于学生控制变量的意识的培养,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注重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利用数学方法分析得出实验的基本结论能力的培养。】

活动五、交流与评估(预设时间8分钟)

(一)、各小组派代表分别利用多媒体投影介绍本组的实验电路、实验步骤、实验表格、实验数据、关系图像及实验结论。

(二)、师生合作总结出两个实验的结论:导体上的I与导体两端的U成长比,与导体的R成反比。

【点评:利用多媒体投影设备介绍可以最大程度节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活动六、随堂练习、巩固提高(预设时间5分钟)

(1)、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的条件是___________。

(2)、一个电阻两端的电压为3V时通过的电流为0.3A,当电压增大到6V,那么它的电流为 ;如果要使电流为0.1A,那么电压为 。

(3)、当电源电压不变的情况下,接上5Ω的电阻时通过的电流为0.6A,那么把电阻改为15Ω,则通过的电流为 。

【点评:本环节的设立可以使学生及时巩固新知,加深对实验结论的理解,为下一节欧姆定律的学习做好铺垫。】

活动七、课堂小结(预设时间3分钟)

学生按板书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点,教师小结学生实验及练习情况。

【点评:该环节设计实用性较强,课堂可操作性强。】

板书设计:

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实验电路图:

实验结论:导体上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长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点评:板书设计简洁,直观重点突出。】

总体点评:

本节教学设计与传统的教学设计相比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的培养,不论是自主学习环节还是合作探究、交流评估环节都能体现这一理念。本节课学习内容与前后知识联系紧密,通过复习环节及练习巩固两个环节的设置使知识更加系统,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通过图像分析法的运用,使学生将不同学科联系起来,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本节课设计的实验较多,利用学生合作的方式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效率,增大课堂容量,有利于高效课堂的形成。

论文作者:黄海燕,刘长春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9/4

标签:;  ;  ;  ;  ;  ;  ;  ;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论文_黄海燕,刘长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