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论文_高亚男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论文_高亚男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棘洪滩街道南万小学 26611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无穷魅力。每个学生都有丰富的知识和生活积累,每个学生都会有各自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经验、思考与探索。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生活化、情境化与知识系统性的关系。在学习数学的意义中强调:“数学课程应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开始和结束。” 所谓数学教学“生活化”,就是在数学教学中,要让数学教学的内容向社会延伸,让社会生活进入数学教学,让数学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

一、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感到数学离他们很近。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可以抽象或转换为数学问题。

《烙饼问题》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烙饼问题的产生很容易和日常生活中父母或地摊上摊贩的烙饼行为产生联系。在引入这个话题时,我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类似真实的生活情境:今天,我在烙饼时遇到一个数学问题,每次只能烙2张饼,2面都要烙,每面3分钟,怎样才能让要上学的孩子尽快地吃上饼?我先给学生解释“两面都要烙”的真实意思是“烙这个饼的两面”,然后拿出一个锅状的纸片和一个圆片当作饼,学生一下子笑了。我故做烙饼的样子,然后让学生扮作“厨师”的模样,他们表演得更像。这样既切入正题,导入到关键的任务上,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体会到数学知识离他们并不遥远,接着逐步引导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探究之中。

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只要教师善于把小学数学教学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准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合点”,就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体验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与快乐。

二、为学生创设应用所学数学的生活渠道,让学生感到数学的用处。

在学习了6和7之后,我让学生做了一个游戏:7个小朋友请上讲台来,按我的要求做动作。如果做对了,学生们鼓掌表扬;如果做错了,举手告诉老师他们错在哪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第7个小朋友蹲下来,第6个小朋友蹲下来,第6个小朋友到讲台上拿6支粉笔,后面6个小朋友把手举起来,第7个小朋友拿6本书发给最前排的6个同学……这种亲身体验有利于学生对6、7意义的理解。

在学习了《四则运算》后,我有目的地提出了如下问题:同学们,在过星期的时候,假如你要去商场买东西,一共买了多少样,单价是多少,请同学们把所花的钱算出来。这样非常贴近学生生活的任务,提高了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的认识,唤起了他们亲近数学的热情,体会到了与数学同在的乐趣。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中的价值。

再如,现代家庭几乎都遇到过装修问题,但学生很少参与这项家庭大事。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要求学生帮助家长测量后计算家里的实际居住面积。如果房高统一为3米,要刷立墙的面积是多少?每平方米工钱10元,应付多少工钱?每大桶立邦漆约300元,能刷60平方米,刷完整个居室,大约要花多少元来买漆?再如:砌墙头的工人每平方米工钱是15元,自己家的墙长19米、高4米,问应付多少工钱?

三、为学生创设亲身实践的活动任务,让学生感受到深刻的体验。

在四年级学习了“统计”的知识后,我有意安排学生调查全校各年级的人数分别是多少,并提出要他们设计活动方案,分组进行。学生很乐意去做这种简单的数据调查,他们不仅能借助于表格的形式将整理出的数据表达出来,还能画出柱状图,更加直观地表示各年级之间的差别。他们通过详细的调查知道了全校共有多少人、哪个年级的人数最多、哪个年级的人数最少、四年级的人数比五年级的人数多多少、三四年级的总人数比六年级的人数多多少等等一系列的很灵活的问题。

数学教学应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我们应从以上几方面入手,搭建数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善于从习以为常的生活中发现数、形、大小、长短、位置、分类、加减关系等数学信息,引导学生捕捉生活现象、发现数学问题,缩短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这样既能满足学生们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需要,又能体会数学的价值。

总之,数学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及时收集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学会从生活汇总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然后再把这些问题移进课堂,让数学生活化。教师还可以通过对现行教材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合理利用,使数学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长此以往,不断深化,就能逐步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世界,从而促进学生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生活能力与心理素质的协同发展,最终达到提高和完善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

论文作者:高亚男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7月总第2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4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论文_高亚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