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托里县别鲁阿嘎希金矿区构造与成矿之间关系初探论文_王彦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七○三队 伊宁 835000

摘要:别鲁阿嘎希断裂是该矿区的主干断裂,长度和延伸均较大,该断裂贯穿整个矿区,为该矿区成矿提供了有利的导矿、配矿、容矿的地质环境。该断裂上盘发育有派生的近东西向、北北东向二组断裂、裂隙构造。主干断裂和多组次级断裂构成了“入”字形,构造格架。

关键词:别鲁阿嘎希断裂;构造破碎带;黄铁矿;复背斜目录

1 前言

1.1 区域地质概况

1.1.1 大地构造位置

本区大地构造处于海西期弧后海盆快速拉张环境。构造位置位于准噶尔界山华力西褶皱带扎依尔-达尔布特复向斜东段南翼。(见图1)。

1.2 区域地层

区内主要地层为石炭系和泥盆系地层,第三系、第四系地层出现于山前及沟谷中。

1.2.1 泥盆系(D)

分布于哈图山地区及黑苏断裂一带。在图幅内仅见中泥盆统巴尔雷克组(D2b)及库鲁木迪组(D2k)分别出露于图幅的西北及东北角。

为一套巨厚的火山碎屑沉积复理石建造。

1.2.2石炭系(C)

主要分布于哈图山以南广大地 区,是组成扎依尔复向斜的主要地层。

下石炭统希贝库拉斯组(C1x):分布于哈图断裂之北。

1.2.3 第三系上新统昌吉河组(N2ch)

分布于哈图山南麓个别地段,出露面积不大,岩性主要为褐红色砾岩、细—中粒泥质砂岩、粉砂岩夹石膏。

1.2.4 第四系(Q)

分布于哈图山南麓及山前地段。在丘岭低凹处亦有分布。主要有:下更新统砾石层(Q1l),上更新统洪积层(Q3pl),0上更新统—全新统(Q3-4pl)。其中以(Q3-4pl)分布比较广泛,以砂、砾石、碎石、厘米砂质粘土为主,视厚0.5-3米,个别达6米以上。

1.4 构造特征

区域内总体构造方向为北东向,自南向北发育的达尔布特断裂、安齐断裂、哈图断裂和别鲁阿嘎希断裂,构成本区的基本构造格架。而次一级的褶皱和断裂对老构造的破坏、叠加作用,造成本区断裂构造极为复杂、极为发育。

达尔布特复向斜走向以北东向为主,略呈“S”型,长达70千米。轴部地层为C2-3t,翼部为 C2-3b和C1x等,两翼发育有次一级褶皱,由于后期断裂破坏,致使褶皱两翼显得支离破碎。

2 矿区简述

托里县别鲁阿嘎希金矿区位于哈图金矿带的次级成矿带,别鲁阿嘎希断裂贯穿整个矿区。矿区地质特征如下:

2.1 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上古生界中泥盆统地层,为一套巨厚的半深海-大陆坡相火山-火山碎屑沉积建造。

中泥盆统库鲁木迪组上亚组(D2kb):出露于测区中部。岩性以凝灰粉砂岩、凝灰砂岩和硅质岩为主。

中泥盆统库鲁木迪组下亚组(D2ka):出露于测区东北部,与上亚组断层接触。

2.2 岩浆岩

矿区内岩浆活动较强在西北部出露了一处钾质花岗岩、角闪花岗岩(γ42d)。在东部出露一处花岗闪长岩体(γδ42a),主体形态似岩株状,侵入中泥盆统库鲁木迪组上亚组中,接触面呈不规则弯曲犬牙状。外接触带常见围岩蚀变。测区内所见脉岩主要为闪长岩脉。另外在花岗岩和地层中广泛发育石英脉。

3 矿区主要构造

3.1 构造

3.1.1 褶皱构造

矿区地层总体表现为北西向的单斜构造,倾角一般在65°~75°之间,局部地方受断裂影响有反倾的现象。

3.1.2 断裂构造

矿区主要二组断裂构造特征

⑴北北东向断裂构造(F1)

主要分布在矿区北部,为该区主干断裂。断裂走向20-30°,倾向北西,倾角70°左右,在区段内显示破碎带宽大,最宽处可达60米,断裂带内片理化带、压碎岩、断层泥和构造透镜体等较发育,且多呈碳酸化、硅化、绿泥石化、弱黄铁矿化等蚀变。该断裂为控矿断裂是明显的,但其中是否有金矿体赋存,尚待进一步探索。

⑵近东西向断裂构造(F2)

亦为本区主要含矿断裂,以及北西部的断裂等,断裂走向70-80°,倾向北北西,倾角68-76°,断裂长数十至数百米,其中最长矿体自东向西连续长达1000余米。断裂带一般较窄,1.5-12米。断裂边部岩石有压碎现象,带内具明显的片理化,地表具褐铁矿化,部分有石英脉充填,石英脉在其间呈单脉、透镜体、豆荚状等,具尖灭再现特征。

矿区断裂构造发育,并控制着矿体、矿化体的空间分布。矿区内的闪长岩、闪长玢岩等岩脉绝大部分均沿该断裂带侵入。该断裂带具有长期多次活动的特征,早期沿断裂带侵入的闪长岩及闪长玢岩在后期的构造活动中均受到强烈挤压和破碎,矿区内的金矿化即发生在后期的断裂破碎带中。

4 构造与成矿之间的关系

别鲁阿嘎希断裂是该矿区的主干断裂,长度和延伸均较大,该断裂贯穿整个矿区,为该矿区成矿提供了有利的导矿、配矿、容矿的地质环境。该断裂上盘发育有派生的近东西向、北北东向二组断裂、裂隙构造。主干断裂和多组次级断裂构成了“入”字形,构造格架。主干断裂为热液的上升提供了通道,次级断裂为金矿溶液充填、交代和富集、储矿提供了场所。矿区热液活动比较频繁,属于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其含金量较富,是金质的载体。含金矿脉常为富矿体,其两侧围岩蚀变带(特别是含有黄铁矿、毒砂的强烈蚀变带),也含金较富,形成蚀变围岩型金矿石。

从该矿区圈出的数条金矿体来看:矿体主要分布于矿区的中部、北部和南部,各矿体长20-1000米不等,宽0.50-9.80米,走向55°-75°。倾角70°-83°。矿体均受构造破碎带控制,赋矿岩性以凝灰质粉砂岩为主,其次是硅质岩、凝灰岩、闪长玢岩。蚀变主要有褐铁矿化、硅化、碳酸盐化,并见有少量黄铁矿和毒砂。

5 结论

该区金矿床属于断裂构造带中的蚀变岩型金矿。金矿化主要发育在与破碎带内粉砂质碎裂岩(凝灰质粉砂岩)中。矿床范围内出露地层由中泥盆统。岩性以凝灰粉砂岩、凝灰砂岩、硅质岩为粉砂岩和凝灰角砾岩。

矿床内侵入岩主要是中性-中基性岩脉,主要为闪长玢岩和闪长岩,其时代均属于华力西晚期,在构造蚀变破碎带内的脉岩多含矿或具矿化,构造蚀变破碎带以外的脉岩不具矿化,脉岩侵入早于含矿构造。在矿床内还有一脉状分布的硅质岩(蚀变安山岩),该脉在地表品位、矿化很不稳定,但在深部相对稳定含矿较好,是矿区找矿标志之一。

矿区内主体构造是以北东向和近东西向压扭性、压性断裂为主。北东向压扭性断裂多数,倾向南东(个别北西倾),倾角在78-82°,是本矿床的主要成矿构造之一,但断裂规模小,多数长80-200米。东西向压性断裂,倾向北西,局部受北北东向断裂作用南倾,倾角在68-76°,是本矿床的主要成矿构造,该方向断裂规模大,延长在300-1500米,在断裂下盘多充填有硅质岩脉(蚀变安山岩)。北北东向断裂,为成矿后构造,对矿体破坏不大。长度和延伸均较大北东向压扭性断裂,为该区成矿提供了有利的导矿、配矿、容矿的地质环境。矿体受构造破碎带控制,呈脉状、透镜状,单个矿体长几十米~几百米,厚0.65米~9.80米,延深100米以上。矿体总体走向近东西,倾向北,倾角75°~83°。

论文作者:王彦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3

标签:;  ;  ;  ;  ;  ;  ;  ;  

新疆托里县别鲁阿嘎希金矿区构造与成矿之间关系初探论文_王彦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