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调查论文_曾军民1,周述南2,李春辉3

一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调查论文_曾军民1,周述南2,李春辉3

(涟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湖南娄底 417100)

摘要:2015年10月7日,涟源市蓝田街道办事处日升村发生一起农家丧宴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1]事件,临床症状以腹泻、腹痛、呕吐、头晕、头痛、发热为主。涟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立即出动应急机动队进行调查处置。经流行病学和现场卫生学调查,结合临床表现分析和实验室检验,判定为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源性致病菌暴发疫情。报告如下:

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调查

1内容与方法

1.1 调查内容:

对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确认病例进行问卷调查,采集可疑样品,共采集标本23份。其中有鱿鱼炒猪肚、雪花丸子、石板鱼、排骨墨鱼、扣肉、五香牛肉等6个剩余食品样,六六顺冷冻店里的基围虾和鸭(脚)软筋各1份;11个病人的大便样和1份呕吐物,生活用水井水和饮用水各1份。

1.2 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4789-2013[2]和GB4789.7-2013[3]微生物部分相关章节进行检验。本次检测所用培养基由北京路桥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细菌生化鉴定系统由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责任公司提供,所用试剂均在有效期内。

2流行病学调查

2.1基本情况

涟源市蓝田办事处日升村塘湾组村民陈某某父亲10月1日去世,10月7日下葬。10月7日丧宴食物原料中基围虾、海王参、鸭掌筋、鲜鱿鱼、干墨鱼、石板鱼于10月6日从涟源市蓝田街道新市场店铺“六六顺”购买;牛肉于10月6日从三角坪市场购买,油豆腐、其他蔬菜和配料是10月7日早晨在三角坪市场购买;部分猪肚皮是于10月6日从该村屠户家购买。10月7日早晨在家办丧宴,共60桌,约500人参加,参加成员包括该同村居民及部分亲友。10月6日晚,参加悼唁的人员共39桌约312人均食用当晚晚餐。

2.2发病经过

刘某,女,14岁,涟源市蓝田街道日升村人,2015年10月7日参加追悼宴(早餐),7日20时,开始腹痛(绞痛)、腹泻,伴恶心、呕吐、头痛、乏力,无发热,当即到涟源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经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7.12×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89.10%,淋巴细胞比率6.20%。予以泮托拉唑、间苯三酚、头孢吡肟钠等治疗。此后陆续有参加追悼宴(早餐)者发病就诊,至10月10日18时,共发病81例,病例中男28名,女53名,男女比例为0.53:1。主要临床症状为腹痛(绞痛)、腹泻,伴恶心、呕吐、头痛、乏力。至10月10日,81名患者经抗菌消炎和对症治疗,均已痊愈出院。

3现场卫生学调查

经现场调查,此次置办酒席的厨房为临时搭建,位于住宅后、杂房前的露天坪地。食物加工场所条件简陋,且旁边有猪栏和厕所。坪地设有煤炉灶2个,案板2张,

丧宴食物制作工具、盛食物的容器全为厨师团队自带,盛装容器有10余个不锈钢盆,无生熟区分标志,使用时仅用清水或温水清洗,未进行彻底消毒。有家庭式冷藏柜1台,无“三防”设施。用餐的碗筷是市场购买的一次性碗筷。丧宴由该村的厨师队负责,厨房工作人员大部分是该村村民,共16人,无健康体检证明。生活用水主要由后山的水井水引进家中,水质清亮,敞开式,上有一个凉棚,该村村民大多以此作为饮用水;但水量少,遂利用离自家不远的另一口田间水井清洗部分食物,此井深约10米,井沿高10厘米,半边井盖,当地10月5、6、7日均有雨,故井水颜色较深,水质比较浑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实验室检测

根据调查情况,将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副溶血性弧菌等肠道食源性致病病菌作为检测方向,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4789.7-2013、GB4789.5-2012、GB4789.6-2003、GB4789.4-2010进行增菌和分离培养。培养后观察,其中7个病人大便样、基围虾、鸭脚筋的3%NACL碱性蛋白胨水增菌液和肠道增菌液呈混浊生长,生活饮用水[4]、呕吐物、剩余食品样的肠道增菌液和3%NACL碱性蛋白胨水增菌液均透明清亮,无菌生长。将上述混浊生长分别接种于分离培养基平板上,均有可疑致病菌生长。可疑菌落在各平板上的菌落特征:SS、XLD平板上均为圆形、扁平、表面光滑、湿润、不产色素的较小菌落,在血平板上有β溶血环。

TCBS琼脂平板上呈中等大小的草绿色圆形菌落。挑取各平板上典型菌落涂片,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观察菌体形态为革兰氏阴性,呈棒状、弧状、卵圆状等多形态,无芽胞。从各样品的TCBS琼脂平板上挑取典型菌落分别接种于3%TSA(胰酪胨大豆琼脂)上,36℃24h,置恒温培养箱中进行纯培养。生化试验:分别从3%TSA纯培养平板上挑取典型菌落进行生化试验,结果为3%TSI上底层变黄不变黑,斜面红色,无气泡,有动力。氧化酶、赖氨酸、鸟氨酸、阿拉伯糖、D-甘露醇均为阳性,精氨酸、V-P、蔗糖、乳糖、ONPG为阴性,42℃生长为阳性生长。

综合上述实验室检验,根据菌体形态、菌落生长特征、生化鉴定,此次暴发疫情的致病菌为副溶血性弧菌。

5讨论

5.1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嗜盐性弧菌,需要在一定NaCl浓度环境中才能生长繁殖,此菌广泛分布于海水、海底泥沙、鱼贝类海产品及盐渍食品中。在我国沿海地区,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位居细菌性食物中毒首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开放和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海鲜产品在内地市场广泛流通,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在内地亦频见报道,其传播途径主要是鱼、虾、蟹、贝等海产品及其盐腌制食秋季为高发季节。

5.2本次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调查根据细菌感染的潜伏期、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快速排除了致泻大肠埃希菌、沙门氏菌和霍乱弧菌等肠道致病菌[5],再综合流行病学和现场卫生学调查结果,特别是病人腹泻物和海产品中检出了相同病原菌副溶血性弧菌,从而确定本次暴发疫情是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为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二代病例发生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根据流行病学和卫生学调查、病例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确定此次疫情为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感染引起的食源性致病菌暴发疫情,原因是基围虾未煮熟煮透,直接引起副溶血性弧菌暴发感染。

5.3此次疫情虽然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下,在省疾控中心和娄底市疾控中心专家现场指导下得以迅速处置。但此次疫情提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对全市食品生产、加工、经营、运输等企业或个体经营者的监管力度,严历打击无证生产加工行为,认真落实食品加工各项卫生管理措施,确保食品安全;对于广大群众而言,要掌握一定的食品卫生知识,储存食品要做到生熟分开,海产类食品要煮熟煮透,加工工具、盛装容器及餐具使用前应进行消毒处理,时时刻刻树立食品安全意识。

参考文献

[1]周萍,丁晓红,代德宝,等. 一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调查报告[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3(10):2403-2403.

[2]GB4789-201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3]GB4789.7-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副溶血性弧菌检验

[4][1]王芳,黄贵彪. 我国生活饮用水安全卫生与健康问题现况和对策[J]. 应用预防医学,2014,20(05):319-321. [2017-08-14].

[5][1]杨晓毅,姜云,庞作章. 大型活动饮食服务人员肠道致病菌检查结果分析[J]. 职业与健康,2013,29(16):2020-2021+2024. [2017-08-18]. DOI:10.13329/j.cnki.zyyjk.2013.16.042

论文作者:曾军民1,周述南2,李春辉3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30

标签:;  ;  ;  ;  ;  ;  ;  ;  

一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调查论文_曾军民1,周述南2,李春辉3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