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心理社会的综合相关研究

肠易激综合征心理社会的综合相关研究

周德平[1]2002年在《肠易激综合征心理社会的综合相关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肠易激综合征(IBS)是消化系统常见的心身疾病,近年来因其患病率高、治疗困难而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临床有关IBS的研究增多,但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迄今还不完全清楚,其治疗也限于对症,国外报道联用抗抑郁药取得较好疗效,本研究将联用抗抑郁剂氯丙咪嗪,对抗抑郁剂治疗IBS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方面进行评价,以及在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等方面作一些探讨。 方法:将135例符合入组标准的肠易激综合征病人,随机分入普通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127例病人完成了为期八周的临床对照试验,联合治疗组加用抗抑郁药氯丙咪嗪,治疗第一周25mg/天,第二周加至50mg/天,第叁周后加至75mg/天,直至第八周试验结束,入组病人作生活事件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艾森克人格成人问卷、应对量表、Zung抑郁和焦虑量表测定,与正常对照组病人相比较。之后,入组病人每二周随访一次,对临床症状进行评定,记录可能的药物副反应,在治疗二周、四周、六周和八周末作Zung抑郁和焦虑量表测定。 结果:病人组负性生活事件评分高,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分低,艾森克人格成人问卷测验N分较正常对照组高,常采用消极应对方式,而积极应对分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Zung抑郁和焦虑量表评分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二组间有显着性差异(P<0.01);联合治疗组在治疗六周、八周末Zung抑郁和焦虑量表评分下降较普通治疗组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治疗组病人经氯丙咪嗪治疗,显效率62.50%和有效率85.93%较对照治疗组有显着差异(P<0.01)。未发现明显副反应。 结论:IBS发病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氯丙咪嗪作为叁环类抗抑 肠易激综合征心理社会的综合相关研究 摘要 郁药,其有抗抑郁和抗焦虑作用,并且有抗胆碱作用,其疗效可能与 之有关外,还可能因其改善肠道的运动功能和降低内脏超敏性,提高 对肠道不适的耐受,氯丙咪嗓治疗病人易接受,其不失为治疗伴或不 伴精神障碍肠易激综合征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李静[2]2017年在《调神健脾针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评价及脑fMRI改变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评价调神健脾针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的包括肠道症状、精神症状(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的整体疗效;同时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探讨调神健脾针法治疗IBS-D的中枢机制。方法:1、调神健脾针法治疗IBS-D的临床疗效评价将符合临床研究招募标准的118例IBS-D患者,采用中央随机系统按2:1比例随机分为针刺组(调神健脾针法组)79例和西药组(匹维溴铵片组)39例。分别给予6周的相应治疗,针刺组予调神健脾针法,穴取百会、印堂、太冲、天枢、上巨虚、足叁里、叁阴交,隔日针刺1次,每周3次,连续6周;西药组予匹维溴铵片口服,每次50mg,每日3次,连续6周。治疗前及治疗1、2、4、6周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观察指标包括症状严重程度积分(IBS-symptom severity score,IBS-SSS)、ZUNG 氏焦虑自测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ZUNG 氏抑郁自测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进行评估;治疗前、治疗6周结束时对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进行评估;6周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和安全性评价。2、基于Rs-fMRI的调神健脾针法治疗IBS-D疗效的中枢机制研究一共纳入符合磁共振研究招募标准的IBS-D患者组18例和健康对照组21例,予患者组调神健脾针法治疗6周(具体操作方法同临床疗效评价部分),健康对照组不干预。患者组于治疗前后进行临床观察指标(IBS-SSS、SAS、SDS、PSQI)评估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采集。健康对照组入组前进行临床观察指标(SAS、SDS、PSQI)的评估,入组后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采集。运用低频振幅(amplitude oflow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法和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法对两组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分析,比较治疗前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的脑功能差异,以及患者组治疗前后的脑功能变化,并将治疗前后差异脑区的ALFF、ReHo的变化值和临床观察指标的改善值进行相关分析,以确定调神健脾针法作用的靶向脑区。结果:1、调神健脾针法治疗IBS-D的临床疗效评价结果(1)共有9例IBS-D患者脱落,针刺组脱落3例,西药组脱落6例。故最后共有109例IBS-D患者纳入统计分析,针刺组76例,西药组33例。(2)两组的一般情况及各项基线评分资料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3)主要疗效评价显示:针刺组的痊愈率、愈显率均较西药组高(P<0.05,0.01),总有效率也高于西药组(P<0.05),表明针刺组总体疗效更好。(4)次要疗效评价显示:①IBS症状严重程度积分(IBS-SSS)评价结果IBS-SSS总积分比较: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6周治疗后,两组IBS-D患者的IBS-SSS总积分都下降(P=0.000<0.01);两组间整体比较,IBS-SSS总积分没有表现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80>0.05),但是P值较小,有出现统计学差异的趋势,结合数值看有针刺组的IBS-SSS总积分较西药组更低的趋势。两组间各观测时点比较,只有第6周时,IBS-SSS总积分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0.0125),其余时间点(第1、2、4周时),均未出现统计学差异(P=0.339,0.015,0.031>0.0125),但第2、4周的P值较小(P=0.015,0.031),说明有出现统计学差异的趋势,结合数值看针刺组的IBS-SSS总积分较西药组更低,且这种差异性有出现在治疗的较早期(第2周)的可能性。综上,针刺组IBS-SSS总积分的改善略优于西药组。IBS-SSS各单项分值比较:在治疗后的各观测时点(第1、2、4、6周),针刺组的腹痛程度、腹痛天数、腹胀程度、排便满意度、生活影响五项分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25);在治疗后的各观测时点(第1、2、4、6周),西药组的腹痛程度、腹痛天数、排便满意度叁项分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25),而腹胀程度、生活影响两项分值只在治疗后第4周和第6周显示出降低(P<0.0125),前两周的观测时点未出现统计学差异(P>0.0125)。组间比较,治疗2周时,针刺组的生活影响分值较西药组低(P=0.012<0.0125),其余各项分值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125);治疗6周时,针刺组的腹痛程度、腹痛天数、生活影响叁项分值较西药组低(P=0.002,0.003,0.003<0.0125),腹胀程度、排便满意度两项分值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125);治疗1周和4周时,两组间各单项分值比较,均没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125)。②ZUNG氏焦虑自测量表(SAS)的评价结果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6周治疗后,两组IBS-D患者的SAS自评分都下降(P=0.000<0.01);两组间整体比较,SAS自评分没有表现出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98>0.05),但是P值较小,有出现统计学差异的趋势,结合数值看有针刺组的SAS自评分较西药组有更低的趋势。各观测时点两组间比较均未出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125),但是治疗第6周的P值为0.028,值较小,亦有出现针刺组的SAS分值低于西药组的趋势。另外,从两组的各自SAS评分下降趋势和具体数值来看,西药组在最后2周时SAS分值略有波动,针刺组的作用更为平稳。③ZUNG氏抑郁自测量表(SDS)的评价结果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6周治疗后,两组IBS-D患者的SDS自评分都下降(P=0.000<0.01);但两组SDS分值改善的整体差异不显着(P>0.05),且在各观测时点进行两组间SDS分值比较,未发现SDS分值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125)。然而,从两组的各自SDS评分下降趋势和具体数值来看,西药组在最后2周时SDS分值略有波动,针刺组的作用更为平稳。④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PSQI)的评价结果经6周治疗后,两组与各自治疗前比较,针刺组患者的PSQI评分下降明显(P<0.01),西药组患者的PSQI评分变化不明显(P>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PSQI评分差值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数值上看,针刺组患者的PSQI评分下降较西药组患者更明显。(5)安全性评价只有1例脱落的西药组患者服药后症状加重,可能存在药物不良反应。其余所有纳入患者均无针刺或药物不良反应,亦无肝肾功能异常变化。2、基于Rs-fMRI的调神健脾针法治疗IBS-D中枢机制研究结果(1)18例IBS-D患者组中脱落1例,故只有17例患者进入统计分析,健康对照组21例全部进入统计分析。(2)两组的一般情况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但IIBS-D患者组的焦虑、抑郁、睡眠的基线评分均较健康对照组高(P<0.01)。(3)调神健脾针法治疗后,IBS-D患者组各项临床观察指标均下降,具体为:症状严重度总积分(IBS-SSS)(P<0.01)、腹痛程度(P<0.01)、腹胀程度(P<0.05)、排便满意度(P<0.01)、焦虑自评分(SAS)(P<0.01)、抑郁自评分(SDS)(P<0.01)、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PSQI)均下降(P<0.01),有效率为88.2%,与临床疗效评价部分结果基本一致,适合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4)调神健脾针法治疗前,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的脑功能差异: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患者组ALFF值降低的脑区有左侧颞上回、颞中回,左侧角回;ReHo值降低的脑区有双侧补充运动区、额内回、右额上回;未发现ALFF值和ReHo值升高脑区。两个指标降低的脑区均主要位于新皮层。(5)调神健脾针法治疗后,患者组的脑功能变化:与治疗前比较,患者组ALFF值升高的有双侧颞叶的颞上回、颞中回、颞横回,左侧脑岛,右侧海马,双侧枕叶的距状裂周围皮层、舌回;ALFF值降低的有左前扣带,左壳核;ReHo值升高的有双侧颞叶的颞上回、颞横回,左侧颞中回,左侧脑岛,双侧枕叶的距状裂周围皮层,额内回,双侧补充运动区;ReHo值降低的有双侧前扣带,左壳核。两个指标升高的脑区主要位于新皮层,降低的脑区主要位于边缘系统。(6)调神健脾针法作用的靶向脑区:治疗前后,左前扣带的ALFF值的变化和腹胀程度分值的改善有正相关关系(r =0.501,P=0.040<0.05),未发现其他差异脑区变化和临床观察指标改善有相关性。结论:1、调神健脾针法治疗IBS-D,在改善IBS-SSS症状总积分以及缓解腹痛程度、减少腹痛频率、改善生活影响、提高睡眠质量方面疗效优于西药匹维溴铵片,尤其是改善生活影响方面,在治疗的较早期(第2周)即表现出优势;在缓解腹胀、提高排便满意度、改善焦虑和抑郁情绪方面疗效与西药匹维溴铵片相当,但改善焦虑和抑郁方面的作用较西药匹维溴铵片平稳;总体疗效优于西药匹维溴铵片。2、基于Rs-fMRI,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和健康受试者的脑功能存在差异,部分新皮层脑区的低频振幅和局部一致性降低,可能是IBS-D的重要中枢病理变化。调神健脾针法治疗后,IBS-D患者的脑功能变化主要为部分新皮层脑区的低频振幅和局部一致性升高,部分边缘系统脑区的低频振幅和局部一致性降低,其中左前扣带的变化与腹胀改善相关。因此,调神健脾针法治疗IBS-D具有肠道和精神症状兼治的作用,整体疗效更好;其临床疗效的中枢机制之一可能在于对边缘系统-新皮层相关脑区的良性调节,使其恢复平衡,涉及协调内脏痛觉网络、情绪调控网络、认知调控网络内部及网络间关系,其中左前扣带可能是其改善内脏感觉的靶向脑区;中枢机制之二可能是对默认模式网络的良性调节。

寇然冰[3]2016年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调查研究与相关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124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进行焦虑、抑郁状况调查,统计焦虑抑郁状态的发病率,分析探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相关影响因素,以期为中医诊疗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方法: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进行问卷式临床调查,用统计学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统计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发病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患者焦虑抑郁状态与性别、年龄、病程、中医证型、经济情况、文化程度、饮食习惯、吸烟饮酒史、胃肠道感染史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本次调查研究发现,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在性别、年龄、病程、中医证型、文化程度、吸烟饮酒史、胃肠道感染史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经济情况、饮食习惯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存在普遍且明显的焦虑抑郁状态,临床上应对患者进行早期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患者的不适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魏建雄[4]2010年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抑郁焦虑状态与中医证候相关性分析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肠易激综合征是现代医学心身疾病的一种,它是介于躯体疾病与神经症之间的一类疾病,由于其牵涉的学科范围广泛,目前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而注重整体观的中医学对于情志致病早有所阐述。为了明白心身疾病的发病原因与机制,本研究对证候要素的得分及抑郁焦虑状态的关系进行探讨,借以了解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证候与抑郁焦虑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本课题收录2009年4月至201 0年3月期间在北京东直门医院门诊就诊的病例,患者皆经西医诊断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断为泄泻。研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一般流行病学、证候要素、抑郁焦虑状态等资料进行收集后,将D-IBS患者区分为五种中医证型,以各证型的证候要素分值对其相关症状进行评分,再依计分公式对患者的证候要素计算出得分,然后并对照其抑郁焦虑状态分组,以统计学方法探讨各证型的抑郁焦虑分组的证候要素得分是否有显着性差异,从而获致证候要素与抑郁焦虑之间的是否有关联性的结论。结果一般流行病学资料:216例D-I BS患者当中,女性患者119例略多于男性97例,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患者的年龄在20-59岁之间无显着差异,而又以20-29岁患者人数较突出。抑郁焦虑状态的统计结果,无抑郁焦虑者104人,伴抑郁者37人,伴焦虑者46人,伴抑郁焦虑者29人。文化程度方面,以发病时程以五年以上最多,占66.2%。发病原因以饮食不节93.5%最多,其他依次为外邪入侵88.0%情志失调8 0.6%精神紧张78.7%劳累过度29.0%。学历方面依次为大专以上46.3%,高中职42.6%及初中10.2%,而以初中程度63.6%的患者具有抑郁焦虑的比例最高。职业分布以企业职工31.9%最高,其他较多者尚有学生25.0%及农林渔牧劳动者1 0.2%。工作压力方面,感觉一般50.0%最高,劳累者占33.8%。患者饮食偏好热食81.9%最多,嗜食肥甘厚腻71.8%,而伴抑郁焦虑的患者饮食较偏好肥美味醇及富刺激性的食物。休闲娱乐以逛街51.9%、聊天49.5%、上网46.3%较常见。患者泄泻证型的统计方面,肝郁脾虚型占57.4%最多,其余依次是脾肾阳虚型19.0%、脾气虚弱型占15.3%、湿热阻滞型5.1%及寒湿困脾型3.2%。证候要素得分统计:针对个别证候要素的统计,全部63个证候要素当中,仅有眩晕、头胀痛等2个要素在不同的抑郁焦虑状态患者之间的表现,经统计是有意义的,但如以各种证型患者的主证及次证合征五种证型中,肝郁脾虚、脾气虚弱、脾肾阳虚等叁型患者的四种抑郁焦虑状态分组的证候得分,经统计分析后P值均小于0.05,显示抑郁焦虑分组病患的证候得分彼此之间的比较是有意义的。而从证型的得分趋势图看来,表示抑郁焦虑状态与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呈正相关,此叁型的患者是最多的,总数达病例数的92%。而湿热阻滞及寒湿困脾等二型的患者,因人数较少,抑郁焦虑分组的证候得分彼此之间不具统计学意义,然而从其箱式图可以观察出伴有抑郁焦虑分组的证候得分明显要较无抑郁焦虑分组为高,再从此二型的趋势图及五种证型的抑郁焦虑分组证候要素得分的综合统计图看来,亦可支持抑郁焦虑状态与症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的状况。结论:肠易激综合征属于现代医学心身疾病的范畴,强调心与身不可分离的整体观,与中医学的情志致病的观点不谋而合。研究显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与其抑郁焦虑状态呈正相关。对于是类患者已知伴有抑郁焦虑的有必要给予更多的关注,配合适当的精神治疗,而对于尚未发现有抑郁焦虑状态的患者要注意发觉及预防发生,始有乐观的预后可期。

孙艳杰[5]2018年在《昌邑市部分体检人群肠易激综合征的现病率调查和中医证型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昌邑市人民医院健康体检的部分人群进行IBS的现病率调查,获得昌邑地区IBS的现病率,初步分析IBS的中医辨证分型,并分析各证型与生活饮食习惯、精神心理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更好为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1.研究对象为2017.8月-12月至昌邑市人民医院的部分体检者。2.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由笔者面对体检者以问答方式填写调查表内容。3.调查问卷综合前辈经验,包括被调查者一般情况、生活饮食习惯、疾病诱发因素以及西医症状表现、中医基本症状及IBS症状;IBS的诊断采用罗马III标准。结果:1.在调查所得的问卷中,有效问卷为1076人,其中男性602人,女性474人,年龄最大者男性69岁,女性67岁,最小者男性17岁,女性16岁。2.症状符合罗马III标准的IBS患者共144例,患病率为13.38%,其中男性IBS患者75例,女性IBS患者69例。3.对症状符合罗马III标准的IBS患者进行分类,便秘型63例,腹泻型55例,混合型21例,不定型5例。在IBS的不同分型中,男性IBS-D 27例,IBS-C 30例,IBS-M15例,IBS-U 3例;女性IBS-D 28例,IBS-C33例,IBS-M 6例,IBS-U 2例。4.对症状符合罗马III标准的IBS患者,进行中医证型分类,肝郁气滞证31例,脾胃虚弱证30例,肝气乘脾证21例,大肠燥热证26例,寒热夹杂证14例。5.经单因素分析发现,饮食不慎(包括暴饮暴食、饮食不洁)、辛辣饮食、缺少活动锻炼、紧张焦虑、饮酒等在IBS患者症状加重因素中占有很高的比例。经回归验证,年龄、性别、吸烟、饮酒、辛辣饮食对IBS有正向的影响作用。6.劳动强度方面,144名IBS患者中,有126名为轻度体力劳动者,18名为中度体力劳动者。7.对症状符合罗马III标准的144名IBS患者,发病年龄区间内41-50岁有50名,51-60岁之间有41名,为本次调查发现的比率最高的发病年龄区间。结论:昌邑市人民医院部分体检人群中,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现病率为13.38%。IBS证型分类中,IBS-C最多,不定型最少。饮食不慎(包括暴饮暴食、饮食不洁)、辛辣饮食、缺少活动锻炼、吸烟、饮酒等因素,是IBS发病的重要诱发因素。女性相比较男性更容易发生IBS。不同年龄区间内,41-50岁区间内现病率最高,25岁以下现病率最低。劳力程度在IBS的发病中有负向的影响作用。中医证型分类中,肝郁气滞证占了较高的比例,寒热夹杂证所占比例最少。

杨毓雯[6]2015年在《正念训练对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和焦虑情绪的效果》文中认为国内外研究发现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的负面情绪是影响其病症产生且久治不愈的重要因素,而负面情绪中焦虑占主要部分,这与他们的内脏敏感性直接相关。因此,针对IBS患者的心理干预要以情绪为主,尤其是焦虑情绪的处理。目前正念的研究正在不断增多,因为研究者们发现这是个有效的对情绪和注意力起重要作用的技术。将正念训练运用于干预IBS患者,有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本文采用叁个研究逐步将IBS患者与正念水平进行联系。第一个研究使用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问卷、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和五因素正念量表调查IBS患者的生活质量、状态—特质焦虑状态和正念水平,研究二使用智能生理反馈仪器测量两组被试接受正念干预前后的心率变异性,研究叁结合前两个研究结果,将正念干预应用于临床,在医院对IBS患者结合传统药物治疗进行完整干预,得出以下结论:1.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生活质量、正念水平普遍不高,状态—特质焦虑水平则较高。在教育程度、年龄、职业等方面存在不同维度上的差异。2.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正念水平和状态—特质焦虑之间两两相关。即正念水平越高,状态—特质焦虑就越低,生活质量也越好。3.HRV各项指标证实正念干预前后被试的焦虑水平下降,其中以RMSSD、PNN50和HF这叁个指标最为敏感。4.常规药物结合正念干预的方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效果显着好于单纯药物治疗。正念干预通过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焦虑情绪起作用,使得焦虑情绪下降,生活质量改善,最终症状缓解。5.正念干预的作用机制可能包括:正念的自我疗愈机制和正念的能量流动机制。

李丹[7]2009年在《芳香运脾法及其代表方药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作用机理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一种以腹部不适或腹痛、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为主要症状而又缺乏胃肠道结构或生化异常的胃肠功能性疾病。研究发现造成IBS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以感觉异常和动力改变为特征的内脏高敏感性是其主要发病机制之一。目前认为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失调是对IBS较为全面的认识,胃肠激素、免疫因子作为该网络的中间递质在IBS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IBS发病广泛,西医治疗以对症处理为主,而无有效的根治措施,中医中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归属于中医“泄泻”、“腹痛”等范畴,多种致病因素均能影响脾胃升清降浊功能,导致小肠泌清别浊失调,水谷并走肠间,引发泄泻。’芳香运脾类方药,具有补中寓消,消中有补,补不碍滞,消不伤正之功。既能消除阻碍脾胃正常纳运的各种致病因子,以及因脾胃纳运失常而产生的各种病理产物如湿、食、滞等;又能促进脾胃机能的恢复,使之达到健运的正常状态。其代表方药藿香正气具有疏畅中焦气机,宣化湿浊,运脾醒胃之功效,对湿邪停滞,脾胃不和所致外感及内伤腹泻具有明确的临床止泻作用,其双向调整胃肠动力,保护肠屏障,调畅心神的功能,提示本类方药可能成为治疗D-IBS的理想药物。本研究以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为重点,通过观察藿香正气方药对D-IBS大鼠胃肠激素和免疫炎症因子的调节作用,试图阐释芳香运脾方药对于D-IBS内脏敏感性和免疫炎症失衡的调整作用以及相关的药理机制,并为临床应用该类药物治疗D-IBS提供科学翔实的实验依据。方法1.以番泻叶灌胃联合肢体束缚应激法复制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2.通过观察不同浓度藿香正气对模型大鼠大体指标、甩尾时间、直结肠球囊扩张耐受阈值的影响,初步探讨藿香正气对D-IBS大鼠模型敏感性的影响,并确定最佳使用浓度。3.通过对结肠粘膜匀浆SP、VIP、CGRP、血浆ET含量的测定,探讨藿香正气对相关敏感性胃肠激素的影响。4.通过测定血浆ET、结肠粘膜匀浆SP、VIP的水平,探讨藿香正气主药藿香水提液、挥发油、以及水油混合成分,对相关胃肠激素的影响。5.通过脏体指数、血清及结肠粘膜中IL-1β、IL-2浓度、血清CORT的测定,探讨藿香正气对炎症免疫失衡的调节作用。结果1.成功改良并复制D-IBS动物模型。模型组大鼠均腹泻,体重呈负增长(P<0.01),免疫器官萎缩(P<0.01)。光镜下结肠组织病理学表现为局部上皮细胞排列不整,杯状细胞增多,粘膜下偶有水肿,间质少许炎性细胞浸润。2.芳香运脾代表方-藿香正气高、中剂量组不但可以明显抑制模型大鼠体重下降(P<0.01),减少稀便(P<0.05),而且能够明显改善其躯体及肠道敏感性的异常状态(P<0.05),尤以中浓度组(53.6mg/ml)作用最为显着。3.芳香运脾代表方-藿香正气可显着降低外周SP、VIP、ET水平(P<0.01,P<0.05,P<0.01),维持CGRP含量(P>0.05)。4.芳香运脾代表药-藿香可显着降低外周SP、VIP及ET含量(P<0.01),藿香水提液、挥发油作用靶点不同。5.芳香运脾代表方-藿香正气可提高脏体指数(P<0.05),有效降低IL-1B水平(P<0.05),明显提高IL-2含量(P<0.01),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但对于CORT含量无明显降低作用(P>0.05),。结论本研究以番泻叶水煎剂灌胃联合肢体束缚应激法,成功改良并复制了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芳香运脾法代表方-藿香正气通过调节外周胃肠激素水平,促炎因子和抑炎因子平衡,降低内脏敏感性和改善免疫炎性不平衡状态,从而缓解D-IBS症状,发挥其对于D-IBS的治疗作用。芳香运脾法代表药-藿香是通过多成分、多环节、多靶点的综合作用发挥治疗D-IBS的药效,因此在藿香正气制剂过程中不该随意丢弃主药藿香的有效成分。芳香运脾法则及其代表方药调节应激引发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紊乱,是中医学芳香运脾法调畅中焦脾胃气机、恢复脾胃健运功效的科学内涵之一。该法临床治疗D-IBS切入点与从肝论治---痛泻要方不同,该法则以脾胃升降功能失调为主要病机,适用于以腹泻为主证而伴有腹部不适者。

侯政昆, 胡文, 刘凤斌, 肖嘉欣, 吕子畔[8]2018年在《罗马Ⅳ共识对功能性胃肠病中医临床评价研究的启示》文中指出罗马基金会已于2016年发布功能性胃肠病(FGIDs)的第4版研究共识,全面展示了该病的源流、定义、诊断分类、生理病理、机制、临床特征、影响因素、治疗评价、研究设计等最新进展和观点,对全球相关研究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中医药防治FGIDs具有较好的认知优势和实证疗效,但在临床评价的证据呈现和结果解释方面还极为薄弱,阻碍了中医药独特优势的内在阐释、表征展示和交流累积。该研究甄选分析罗马Ⅳ共识关于临床评价的认知背景和主要观点及相应启示,认为其理念观点趋向系统医学,强调精神心理和社会文化等主观因素对疾病的重要影响和在临床评价中的重要作用,且在理论模式、内外病因、传变流程等较多方面与中医学高度契合,故中医学应突破理念局限,勇于创新结合,协同推进相关研究的全球进程。然后,在中国知网进行规范检索,以国家级课题资助的59项FGIDs中医临床研究为例,汇总分析所用的临床评价方法和指标及相互关系,发现较多关注疾病症状和影响、症状/证候评分、患者报告结局等,但相互关系紊乱,结果解释模糊,本土特色量表较少。因此,建议未来研究回归并突出患者的主体作用和疾病的主观特点,规范结局评价的要素结构和管理方式,提升患者报告结局的价值地位,首选疾病特异性量表(优先推荐中华本土化量表),同时选择症状/体征测评工具、医生报告结局量表等,不推荐将目前常规采用的中医证候评价作为首要结局测评指标。但上述建议也存在一定局限,期待更多的相关研究探索建立本病统一的结局评价体系,提高本病的中医临床研究质量。

袁媛[9]2015年在《社会支持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及干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了解并全面描述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分析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生存质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初步探讨综合性社会支持干预措施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社会支持程度和生存质量的效果。方法:本研究在调查阶段选取了181名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住院及门诊就诊,且符合标准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测量患者的社会支持程度,中华脾胃系疾病患者结局报告量表之肠易激综合征量表评定其生存质量。试验阶段纳入了2014年3月至2014年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患者57例,将纳入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29例及对照组两组28例,试验组患者接受中药治疗的同时,进行综合性的社会支持干预,包括专业支持、心理支持、家庭支持,其中心理支持采用焦点解决模式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的中药治疗。两组治疗方案疗程均为4周。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临床症状积分、社会支持程度和生存质量等方面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临床症状积分、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得分、生存质量得分和焦虑、抑郁自评分为主要测量指标,分别在干预前后通过量表调查评价干预效果。通过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社会支持程度、生存质量状况、焦虑抑郁自评分以及干预前、后的各项指标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详细、深入地分析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社会支持和生存质量,客观、全面、准确地评价综合性社会支持干预措施的有效性。结果:1.最常见的肠易激综合征亚型为腹泻型,占92%,中医证型所占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肝郁脾虚证(79.6%)、脾虚湿阻证(9.4%)、脾胃湿热证(5.5%)、肝郁气滞证(3.3%)、脾肾阳虚证(2.2%)。2.181名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生存质量平均总分为(123.96±6.84)分,生存质量4个领域的得分分别为:独立性领域(6.62±1.20)分、心理领域(21.35±3.03)分、生理领域(75.67±6.04)分及环境领域(20.31±2.26)分。其中肝郁脾虚证患者的生存质量平均总分为(125.71±5.94)分,独立性领域(6.70±1.21)分、心理领域(21.65±2.94)分、生理领域(77.01±5.36)分及环境领域(20.53±2.20)分。3.181名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社会支持平均总分为(32.98±6.07)分,从社会支持的各维度分别来看,客观支持为(9.32±2.43)分,其中患者的居住情况尚可,只有13%的患者独居;经济支持和精神安慰的来源普遍有2-4种。患者的主观支持为(18.25±3.80)分,其中来自家庭支持系统的社会支持最多,家庭支持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和其他亲属的支持和照顾;来自朋友的支持较少,患者关系密切、困难时可以得到支持和帮助的朋友数量较少,64%的患者拥有不超过2个这样的朋友;邻里关系方面,41%的患者与邻居相互之间从不关心,只是点头之交;与同事的交往方面,45%的患者与同事之间遇到困难可能稍微关心。患者对支持的利用度为(5.41±1.79)分,只有3%的患者在遇到烦恼时会主动向别人倾诉,只有2%的患者在遇到困难时经常向别人求援,只有2%的患者表示会主动参加团体并积极活动。说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未能充分利用社会支持。其中肝郁脾虚证患者的社会支持平均总分为(31.49±4.78)分,客观支持(8.84±2.08)分、主观支持(17.58±3.50)分及对支持的利用度(5.07±1.59)分。4.将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与IBS患者生存质量总分及4个领域、8个方面进行相关分析。社会支持总分与生存质量总分及心理领域、生理领域呈高度负相关(P<0.01);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与生存质量总分呈高度负相关(P<0.01);客观支持与心理领域、生理领域呈负相关(P<0.05)或高度负相关(P<0.01),主观支持与生理领域呈高度负相关(P<0.01),对支持的利用度与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呈高度负相关(P<0.01);从生存质量的各具体方面来看,社会支持总分与心理、精力与形色、疼痛与不适、消化功能和大便情况呈负相关(P<0.05)或高度负相关(P<0.01),客观支持与心理方面、消化功能呈负相关(P<0.05),主观支持与疼痛与不适、大便情况呈高度负相关(P<0.01),对支持的利用度与心理、消化功能和大便情况呈负相关(P<0.05)或高度负相关(P<0.01)。其中肝郁脾虚证患者社会支持总分与生存质量总分及心理领域呈高度负相关(P<0.01),与生理领域呈负相关(P<0.05):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与生存质量总分呈高度负相关(P<0.01);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与生存质量总分呈负相关(P<0.05);客观支持与心理领域呈负相关(P<0.05),主观支持与生理领域呈负相关(P<0.05),对支持的利用度与心理领域呈负相关(P<0.05);从生存质量的各具体方面来看,社会支持总分与心理、精力与形色、疼痛与不适、消化功能和大便情况呈负相关(P<0.05)或高度负相关(P<0.01),客观支持与心理方面、消化功能呈负相关(P<0.05),主观支持与疼痛与不适呈高度负相关(P<0.05),对支持的利用度与心理方面、消化功能呈负相关(P<0.05)。5.治疗4周后,试验组总有效率达96.6%,显着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67.86%。中医药辨证论治结合综合性社会支持干预措施与单纯中医药辨证论治都能不同程度地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患者的症状,经过1个月的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均显着下降(P<0.05),两组患者的腹痛、腹胀或不适、腹泻的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从试验组和对照组组间比较分析来看,试验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总分和腹痛、腹胀或不适、腹泻单项积分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中医药辨证论治合并综合性社会支持干预措施治疗在改善临床症状上优于对照组。6.两组IBS患者组内比较干预前后生存质量总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前后生存质量的4个领域差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8个具体方面中,除了精力与形色方面之外,其他方面评分变化自身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试验组和对照组组间比较分析来看,试验组患者生存质量总分及心理领域、生理领域得分的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独立性领域、环境领域得分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前后两组在心理方面、疼痛与不适方面、大便情况方面方面得分差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这些方面优于对照组,独立性方面、精力与形色方面、消化功能、医疗、社会关系方面干预前后两组差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两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组内干预前后社会支持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社会支持程度均有明显提高。从社会支持的3个维度来看,试验组干预前后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评分变化自身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经过干预患者的主观支持程度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均有明显提高。从组间比较分析来看,干预后试验组IBS患者社会支持总分及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得分的差值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社会支持程度高于对照组。8.两组IBS患者组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自评分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经干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从组间比较分析来看,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与抑郁自评量表的分数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试验组患者精神心理状态较对照组有更大的改善。结论:肠易激综合征最常见的亚型为腹泻型,中医证型中最常见肝郁脾虚证。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总体生存质量较低,且生存质量的各个领域、方面都受到了疾病的影响。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总体一般,未能对社会支持进行充分的利用,在这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社会支持与生存质量密切相关,患者的社会支持程度越高,生存质量越好。通过提升患者的社会支持程度是提高其生存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运用综合性社会支持干预措施能显着缓解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社会支持程度,减少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中医药治疗联合综合性社会支持干预措施是一种治疗IBS的有效的干预模式。

徐秋莲[10]2018年在《隔药灸为主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血清5-HT水平影响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中医隔药灸为主的疗法干预治疗,观察隔药灸为主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5-HT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隔药灸为主的方法,取穴选中脘、天枢(双)、关元、上巨虚(双),对照组取穴同治疗组,予隔麸灸为主的方法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血清5-HT水平、主要症状评分及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量表(IBS-QOL)积分变化。所得到的数据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主要症状方面:两组治疗后主要症状评分及总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并且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腹痛或腹部不适、腹胀及腹泻方面评分降低均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均能改善患者腹痛或腹部不适、腹胀、腹泻等症状,且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症状方面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2.生活质量方面:两组治疗后IBS-Q0L量表总积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IBS-QOL总积分升高幅度较对照组显着,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均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较对照组有优势。3.血清5-HT方面:治疗组治疗后血清5-HT含量较治疗前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后血清5-HT含量与治疗前对比,结果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且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结果经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治疗组经治疗后能降低患者血清5-HT水平,而对照组经治疗后对患者血清5-HT水平无明显影响。4.总体疗效方面: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72.41%,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说明隔药灸为主在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隔药灸为主的方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具有明显疗效,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能降低患者血清5-HT水平。该方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肠易激综合征心理社会的综合相关研究[D]. 周德平. 苏州大学. 2002

[2]. 调神健脾针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评价及脑fMRI改变的研究[D]. 李静.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7

[3].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调查研究与相关因素分析[D]. 寇然冰.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6

[4].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抑郁焦虑状态与中医证候相关性分析的研究[D]. 魏建雄.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0

[5]. 昌邑市部分体检人群肠易激综合征的现病率调查和中医证型分析[D]. 孙艳杰. 青岛大学. 2018

[6]. 正念训练对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和焦虑情绪的效果[D]. 杨毓雯. 闽南师范大学. 2015

[7]. 芳香运脾法及其代表方药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作用机理的研究[D]. 李丹. 天津医科大学. 2009

[8]. 罗马Ⅳ共识对功能性胃肠病中医临床评价研究的启示[J]. 侯政昆, 胡文, 刘凤斌, 肖嘉欣, 吕子畔. 中国中药杂志. 2018

[9]. 社会支持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及干预研究[D]. 袁媛.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5

[10]. 隔药灸为主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血清5-HT水平影响的临床观察[D]. 徐秋莲.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8

标签:;  ;  ;  ;  ;  ;  ;  

肠易激综合征心理社会的综合相关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