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重度智障学生生活适应性探究论文_谢永利,王亚南

中重度智障学生生活适应性探究论文_谢永利,王亚南

谢永利 王亚南 安徽省淮北市特殊教育学校 235000

【摘要】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遵循学生的差异性,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本文从一位中重度智障学生入手,对之进行训练培养他们生活自理能力、处理简单家务的能力、与人相处的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帮助他们尽早适应社会,回归主流。

【关键词】中重度智障学生;生活适应能力;个别化教育计划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9-113-01

当今国家对适龄特殊儿童义务教育阶段“零拒绝”政策地实施。我国大多数轻度智障儿童都选择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从而使培智学校生源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重度智障生占据学校主体。这些孩子接受文化知识较困难,社会支持度较低,难以完成规定的内容,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一些孩子在学校学习并生活了九年,毕业时竟然不会系鞋带,不懂得红绿灯,不能独自到超市购物,有的甚至连穿衣洗漱都有困难。为了使学生生活适应能力有所提高,更好的适应社会,回归主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我们设计了多种个别化教育计划内容。

一、个案基本情况

XX,男,出生时难产,肌张力高,中重度智力障碍,出生至今没有接受过康复训练,其父母离异,爷爷奶奶帮助抚养,无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差。

二、入校评估

(1)刚入学,就对该生进行评估测试。通过评估发现如:XX只能听懂简短字词;会自己喝牛奶,但不会插入吸管;会吃饭,但自己不会用勺子吃;不会穿衣服;不会系鞋带;穿脱衣服需要有家人的协助;不会洗漱,无法控制大小便;见到陌生人眼神有躲避等。

(2)我们根据“智障儿童六大领域评估标准”发现XX生活适应能力极差,但家电使用这方面比较突出,因为XX喜欢开电视、用手机玩游戏;在生活自理方面不会洗脸、刷牙、擦脸,经常无法控制大小便;家事清洁能力同样较差;社区生活适应行为较难融入。

三、发现原因

造成XX适应性较差的原因如下:

1.大脑的损伤,不能很好的理解语言,不会操作复杂的粗大动作和精细化动作指令。

2.父母离异、爷爷奶奶过分溺爱,事事包办,个案缺少独立锻炼的机会。

3.过分进行保护,不敢与外界接触沟通。

四、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实施

根据XX现有的生活能力水平,找出其弱项,逐步分析最终确定个别化教育计划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在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时,教师遵循“小目标原则”,并根据具体化的短期目标设计出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最终形成长期目标。

他的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实施一共分为三年。

一年级第一学期:教师传授最基本的日常生活技能,主要是个人生活方面,比如:吃、喝、吸、拿、认识日常生活用品等,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模仿。期间利用正强化物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潜能。课后由家长在家里进行强化训练,和其他教师互相交流,进一步提出更好的个别化教育方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年级第二学期:每次上课老师都伴有夸张的表情和动作,配上节奏感较强的音乐,带动他与老师互动交流的积极性,减少师生间的距离,把教学内容迁移在师生互动中,期末进行一次全面的评估。

二年级第一学期:进行“洗手、刷牙、吃饭、拧毛巾、擦脸等生活自理技能”的训练,新课传授时,在教师的辅助下完成,当XX慢慢可以独立时,尝试让他自主完成。

二年级第二学期:召开下一步教学计划,为XX整理训练内容,如沟通能力和精细动作,让上学期教授的生活技能逐步摆脱家人的辅助,自己独立完成。

三年级第一学期:同时加深教学内容,把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化。例如:复习“认识毛巾——毛巾浸湿——拧毛巾——擦嘴——洗脸——毛巾浸湿——拧毛巾——晒毛巾”,把教学内容贯穿一起;由“认识水果——洗水果——削皮(家长辅助)——吃水果——洗果盘、擦桌子——果皮扔进垃圾桶”;在处理大小便时,让他“说有便意——跑去厕所——脱裤子——擦屁股——穿裤子”,期间不断对学生进行语言沟通,纠正他的发音,学习在家人的辅助下自己动手擦屁股。试图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尝试处理自己相关的生活意识。

三年级第二学期 为XX早日迈入社会做准备,对吃、穿、睡、用、行进行训练,进行,系鞋带,穿脱衣服,独立就寝习惯的培养训练。增加社会实践活动,教授交通规则,更好的让学生生活自理。例如:在社会实践中带XX逛超市、游公园,借此机会让其独立就餐、上卫生间、处理便后等,为其早日迈入社会做准备。

五、训练成效

经过三年训练,每一年对XX进行评估。评估结果表明:

(一)XX养成了一定的生活自理习惯。在大人的监护下,基本会进行相应的生活自理活动。

(二)XX由刚入学时的什么也不会,到现在已经会自己穿衣服、穿鞋子,会独立吃饭、睡觉,擦屁股。能够在家长的帮助下洗手、洗头、洗澡,会做一些家务活,如扫地、拖地、刷碗、摘菜、洗菜……

(三)XX敢于走出家门,与其他孩子一起玩耍,自己独立购物,敢于逛公园,与相识老师同学打招呼。会自己过马路,能遵守交通规则。

六、反思

在中重度智障学生生活适应训练中,个别化教育训练效果最为显著。但在家长方面,由于XX生活自理能力极弱,父母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对其进行教导,只靠爷爷奶奶力量还是有限的。如果增加父母的感情投入帮助训练会更好,爷爷奶奶有时过分溺爱孩子,在XX面前缺少一定威信,使其进步缓慢。教师方面,教师精力有限,不能持之以恒全天陪同。学校方面,学校的支持力度有待加强,例如先进的教学设备和软件对培智学生会起到促进作用。社会方面,社会的资源很多,智障学生利用较少。

对中重度智障儿童康复训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于学生而言,异常的艰辛和痛苦的;对教师而言,需要对工作有执着的态度,;对家长而言是一种煎熬,每一天重复着同样的教学内容,需要很多的考验,所以我们要有一份宽容的心,执着的工作态度,把他们带入我们这个美好的社会,坚强的立足于社会,融入社会。

参考文献

[1]肖非.关于个别化教育计划几个问题的思考[J].中国特殊教育,2005(2):8—12.

[2]金玲.培智生活适应微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现代特殊教育,2017(5).

[3]陆莉玲,瞿燕.以课程分析的视角改进教师教学行为[J].江苏教育研究,2017(5A):52-58.

作者简介

谢永利:性别女,本科,教师,研究方向:培智教育。

王亚南:性别男,小学高级教师,副校长,研究方向:培智教育。

论文作者:谢永利,王亚南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9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1

标签:;  ;  ;  ;  ;  ;  ;  ;  

中重度智障学生生活适应性探究论文_谢永利,王亚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