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情境的创设策略论文_杜寒强

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情境的创设策略论文_杜寒强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摘要:所谓的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就是指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运用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和进一步深入,情境教学法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越来越凸显出其重要意义。它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探究、实践,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那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该如何实施这一教学策略呢?

一、创设探究情境,实现主体地位

探究学习亦称发现学习,是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观察、阅读,发现问题,搜集数据,形成解释,获得答案并进行交流、检验、探究性学习。探究学习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一项重要学习形式,也是新时期的一项新的教学方法。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注重探究式教学情境的创设,以便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氛围,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教学重点,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又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难点,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做了这样的设计。我先出示长方形框架并告诉学生长方形长3分米,宽2分米,请学生说出它的面积,然后教师捏住长方形框架的一组对角向外拉,长方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这时我提问:同学们能说出它的面积有没有变化吗?学生l回答:它的面积不变,还是6平方分米。学生2回答:它的面积变了,比5平方分米小。此刻,教师不必急于肯定或否定这两位学生的回答,给学生留一个悬念,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到底是多少?怎样求得呢?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他们一定会探索其中的缘由,而教师就应该给学生创设这种情境,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自己得出结论。这样,学生求知欲望就被有力地激发出来,这种学习效果要比教师硬塞现成公式要好得多。

二、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学习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走向生活,走向社会。有道是:“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数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情境教学过程中,创设生活情境,可以将学生置于生活经验中,有利于学生理解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学中,为了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掌握、运用数学知识,教师在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的同时,教师还应积极的给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小学数学教材“认识人民币”这一内容中,数学教材创设了三个小朋友到商店购物的活动情境,教师可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实际购物或模拟购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买价格为1元的笔记本时,我们可以数出10角,使学生体会到“10角就是1元”,并抽象出“1元=10角”这一数学常识。通过这样的情境,学生也能在“买和卖”这一过程中真正的体会到学有所用的道理,更容易使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三、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探究动机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疑问是智慧的开端,思维的催化剂。小学生好奇心强,这强烈的好奇心正是学生主动求知的动力。我们可以利用问题在教学内容与学生好奇心间制造摩擦与矛盾,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从而诱发学生的主动探究动机,如在教学“圆的周长”这一内容时,我出示圆盘等较小的实物,问学生如何来计算这些圆的周长。学生提出可以用软尺来测量,或者把这些物体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周,就可以测出。再提出操场上的圆形花坛的周长呢?学生说用一根足够长的绳子记录下它的长度再测量绳子的长度,有的说用软尺依次测量,把这几次的长度加在一起就知道花坛的长度了。紧接着我拿一根绳子,一端系着一个粉笔头,另一端握在手里,甩动绳子,粉笔头的轨迹形成了一个圆,再让学生用上面的那些方法来测量此类圆的周长,学生纷纷表示上面的方法现在无法行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此时我提出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既简单又快捷地计算出所有圆的周长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问题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学生带着心中的疑问顺利地进入了学习与思维的最佳状态,为后面的教学打下了基础。

四、创设游戏情境,活跃课堂氛围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往往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之后再由学生进行实践演算、计算,完成作业等等。这样的教学方式过于单调、死板,同时也不符合学生的需求,也由此导致很多学生对于数学课堂的厌恶。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个现象,并且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处理。比如教师就可以创设一定的游戏情境,来活跃学生的学习氛围,让他们能够感受到数学知识学习的形式多样与丰富多彩,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实现他们的主体地位。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60秒抢答游戏。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3名学生作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多得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并受到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又不是为玩而玩,而是让学生在玩中生疑,让学生在玩中质疑,让学生在玩中释疑,获取知识,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的同时也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实践锻炼,提升他们学习的最终效果。

参考文献:

[1] 马俊玲.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情境创设.陕西煤炭.2010(3).

[2] 杜紫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思考.小学教学研究.2008(9).

论文作者:杜寒强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7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情境的创设策略论文_杜寒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