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特教教师在提升聋生服装工艺教学成效上的突破点论文_王玉叶

浅谈特教教师在提升聋生服装工艺教学成效上的突破点论文_王玉叶

(广东省培英职业技术学校,广东 广州)

摘要:聋生(听力残疾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丧失听力后,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上会遇到一定的障碍,他们主要靠视觉器官的直观形式获得信息并进行交流的。因此,聋生的视觉非常敏感,形象思维能力也非常发达。本文主要针对聋生敏锐的视觉感和非常强的形象思维表达能力,从中探究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特教教师)在提升聋生服装工艺教学成效上的几个突破点。下面做简单介绍。

关键词:聋生;服装实操工艺;提升;突破点

一、特教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充分挖掘出聋生异于常人的优点

本人从事特殊教育学校《服装工艺》课程教学已有八年时间了,在这八年与聋生的相处和接触中,让我深深感觉到聋生虽然失去了听力,并失去了通过语言与人交流的机会,但他们在服装技能的操作和学习中一点也没有输给健全学生,反而还优于健全学生。记得有一次,我在服装实操室做下一节课的备课准备——男衬衫的胸贴袋制作。按照比例裁剪法将裁片准备好后,再放在烫台上准备扣烫胸贴袋,一名聋生刚好也在烫台上熨烫,他就只看了我做的几个步骤,自己就回去模仿着照做一个出来了,拿给我评价。我仔细看了一下,除了部分边角细节之外,其他部分处理的还是比较好的。通过这件事,让我特别留意了这个聋生,同时也发现了聋生优于健全生的一个宝贵的特点——超强模仿力。而且,这个特点在我接下来的《服装工艺》课程中体现得越来越明显:比如,他们会模仿你的字形字迹、书写笔顺,甚至你的签名;模仿你平时的习惯性动作,怎样拿剪刀,怎样裁剪布料,怎样打开电动衣车和怎样熨烫,甚至你的一颦一笑他们都能模仿得惟妙惟肖。所以,我们特教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充分挖掘出聋生异于常人的优点,要充分利用聋生的这一特点给全体残疾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真正达到了无声的“身教”胜于有声的“言教”。

二、改变普通教学形式,促进聋生之间进行传——帮——带

聋生因失去听力功能的情况不尽相同,有的是先天形成的,也有的是后天形成的,所以,他们的成长过程和受教育的情形是与健全学生不一样的。因此,我们在聋生身上惯用普通学生那一套教学模式是不合适的。聋生因听力受损程度不同,受教育程度也会跟着不同,掌握的文化基础知识也不同,进而出现班级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层次存在严重高低现象。为解决这一现象,我使用了在聋生之间进行传——帮——带的学习形式:

传:低听力的学生将所听到的内容要点传递给全聋的学生。因上课中每位同学接受知识的快慢不同,通常情况下,低听力的学生接受速度较快,这时就可以用手语的形式将上课内容要点传达给全聋的学生。

帮: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帮助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对于一个班集体来说,学生的成绩肯定会参差不齐,让学习好的同学课后多帮助成绩普通的同学,这样不仅带动了学习,还团结了同学。

带:让学习积极性高的、对学习热情的学生带动和感染班内学习积极性低和极少部分无心学习的同学,在班集体中制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本人多次在班级学生中使用此方式,既增强了班级的核心凝聚力,又增近了班集体的亲和力,使得班级同学亲如兄弟姐妹,实际效果非常好。

三、充分利用聋人的语言——手语进行教育教学

手语即手势语言,是从事聋生教育工作者的必备条件之一,也是我们特教教师与聋生间进行交流与沟通的主要途径。比如,在各科的教学上,在班会和校会上,在校内外的各项活动上,还有平时的生活中都必须使用手语,教师的手语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因此,作为一名特教教师,应正确和熟练使用手语,充分发挥手语在教学中的作用,使手语真正成为与聋生交际的主要工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下面就简单介绍我在服装实操课上运用手语教学的情形:

每次上实操课前,我会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来增加一些适合于教学内容的“手语”动作。比如,学做男式衬衫领,我就边教学边喊一名同学站在讲台上,我在其脖子上用手势动作比划出所要做的领子的造型,并形象逼真地比划衬衫领的各个部位在人体的哪个位置以及制作时可能出现的问题:什么造型是正确的,什么造型是错误的。这样在动手制作前,通过这一方式先让聋生有个心理准备,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造型,然后再慢慢地传授制作领子的细节步骤。这样就达到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融汇贯通的效果,也潜移默化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了想学的欲望。

四、充分发挥多媒体设备与网络教学的作用,激发聋生的求知欲

聋生对于视觉形象非常敏感,鲜艳的色彩、独特的造型、动态直观化的视频和图像都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被逐渐引入课堂。多媒体设备具有强大的图文展示功能:如幻灯片演示和视频播放等能使我在教学演示过程中更具有直观性和可操作性,也非常贴合聋生的学习特点。同时,网络资源也为聋生提供了丰富的服装信息来源,聋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可以挑选服装工艺内容中自已的薄弱项进行侧重学习,也可以在线与行业内的专家们进行图文互动交流。因此,网络教学不仅传递了知识,还在师生间架起了一座情感沟通的桥梁。

五、充分利用聋生自尊心强并爱被表扬的心理特点,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其实,每个人都喜欢被别人表扬,聋生也不例外。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聋生总爱表现自己,做点好事总想让别人知道,当得到别人的表扬和认可时,聋生会特别的开心。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聋生的这一特点,善于站在不同的角度及时给予聋生充分的认可和表扬。即使聋生偶尔做错了事,不能直接用批评的言语去责备他,这样会造成聋生心理的抵触情绪,并打击了他的自信心。特教教师要学会站在另外一个角度,先给予一定程度的肯定,然后再指出“能这样做就更好了”或者“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就更完美了”。当聋生听到老师给予这样的评价,他们也会认为自己做的虽然不是太好,但基本达到了老师的要求了,并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了,这样,他们会很开心地接受老师的提议,并在下次的任务中会完成或表现得更好。

六、注重教师自身悟性和灵气的培养,提高教学创新的艺术性

在特教学校,教学除了采用有特色的教育手段外,在教材的理解和处理上,更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悟性和灵气,才能提高教学创新的艺术性。所谓悟性和灵气,其实就是一种智慧与见识,是一种领悟或者顿悟的能力,是一种灵活而敏捷的思维能力,是一种洞察事物、分析和判断事物的能力,是一种随机而至、即兴而作的应变能力。这种悟性和灵气,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掌握和融汇贯通,对教育教学的机智而灵活的应变能力上。这种能力的获得,绝非一日之功,亦非靠某一门专业知识的增长就能轻易获得,它来自各方面知识的积累和丰富的人生经验的积累,是一种“综合实力”。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面对特殊教育学生,不但要教会他们的服装工艺实操技能,还要善于捕捉课堂上与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式的教育和引导。如果没有悟性,则不能融会贯通,最终还是“纸上谈兵”,理论联系不了实际;如果没有灵气,则不会点石成金、举一反三,不会将丰富的实践总结成经验并上升成理论,那么,实践终归只能在原地踏步。因此,要让我们的特殊教育、我们的特殊课堂时时绽放出有灵气的花朵,就需要我们服装专业的老师不断努力提升自身的悟性和灵气,做有心人,重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修炼自己的“底气”,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不断探索适合特殊教育学生的教学模式。同时,要时刻关注服装产业技术革新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做到与时俱进。这样,才会使我们拥有坚实的服装工艺技术基础和超前的眼界,在这样的不断优化的土壤上,才会时时有我们意想不到的美好收获。

论文作者:王玉叶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7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9/4/4

标签:;  ;  ;  ;  ;  ;  ;  ;  

浅谈特教教师在提升聋生服装工艺教学成效上的突破点论文_王玉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