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金大中新政府治国理念_金大中论文

论金大中新政府治国理念_金大中论文

论金大中新政府的治国理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政府论文,理念论文,金大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7年12月18日,韩国进行了第15届总统选举,国民会议党候选人金大中在这次大选中击败大国家党候选人李会昌和国民新党候选人李仁济,以1326275张选票(占总有效投票的40.3%)当选。 这次总统选举是韩国政府成立至今,在野党首次赢得政权的历史性事件。金大中新政府于重要历史时刻诞生,既要迎接21世纪的到来,又要尽快扭转从去年年底开始的经济危机。金大中总统在1998年2月25 日作了以《开辟克服国难和再次飞跃的新时代》为题的就职演说,明确表明了新政府将要解决的各项重大任务。本文拟对金大中政府上台的意义,以及新政府的治国理念进行分析,并对影响新政府政治运作的因素作初步探讨。

1.金大中新政府上台的意义

金大中是韩国自1948年建国以来第一位就任总统的在野党领导人。他自50年代末步入政界以来,曾先后6次当选国会议员。同时在1972、 1987、1992年3次参加总统竞选,但均遭失败。 对历经挫折的金大中个人而言,这次大选胜利具有深远的意义。

金大中新政府上台的主要意义在于,通过选举使政权在执政党和在野党之间得以和平交替。这次在野党的胜利,不但反映韩国民主政治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同时又预示着韩国民主主义制度化水平得到飞跃发展。在以往的大选当中,执政党往往利用自己掌握的强大国家机器投入选举当中,从而使总统竞选朝着有利于自身的方向发展。所以说在野党在本次竞选中,能打败执政党而一举成功绝非易事。

1993年金泳三政府的上台,意味着自1961年5月16 日军事政变以来,先后以朴正熙、全斗焕、卢泰愚执政为标志的军人权威主义转向民主主义政治。而这次金大中政府从在野党的地位,通过成功的政权和平交替跃升为执政党,可以说是韩国民主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巩固。

总之,这次在野党的胜利反映了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方面,国家权力自身的民主化程度已大大提高,即使执政势力所掌握的国家权力仍具有很强的影响力,但已不能对选举结果起决定性的作用;另一方面,反映出代表市民社会要求的在野党的力量加强了。

2.金大中新政府的治国理念

(1)治国理念的内容:

金大中总统于1997年12月19日在当选后的第一次讲话中表示,新政府将同时抓民主和经济发展。金大中总统在长时期的政治活动中,形成了他的“民主的市场经济论”。新政府将金大中总统的这一政治哲学作为治国之本,试图确立与民主主义相配套的新经济运作体制。从政治角度来看,它意味着民主主义的制度化;从经济角度来看,则意味着确立市场经济体制。

“民主的市场经济论”的构想是以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论”为基础的。该理论的核心内容是治理经济运营必须遵守市场竞争原则,而作为政府则应通过税收、社会保障等政策纠正随之而来的贫富差别。在上述理论基础上结合美国的多元主义和日本式协作主义的价值观,建立以人本主义为依托并能最大限度发挥共同体精神的“韩国式市场经济体制”。总之“民主的市场经济论”是追求在确保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基础上促进经济发展,同时以各经济活动主体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促进整个社会的大合作。(注:(韩)《东亚日报》,1998年2月2 日)

新政府的治国理念,固然充分尊重个人的自由与创意,但它又不像古典的自由主义只强调单方面的个人主义,同时也强调将社会视为一个共同体,以社会的公共利益为前提,并以市民权利为社会构成原理之核心的共生主义(communitarianism)理念。此共生主义理念不仅包括保守主义与急进主义,同时也包含着传统主义与民族主义。(注:(韩)崔章集:《对于1997年大选的评价及新政府的改革课题》,《新政府的改革课题及展望》,1998年1月,第25页。)

新政府的治国理念强调,以自由主义确立的社会运作机制和正常竞争秩序的制度,必须符合本国的社会条件,即历史、文化和伦理等等。也就是说,自由主义竞争秩序不是依“无形的手”就能自发形成的,而是随着确立适应市场的制度而形成的。这种竞争秩序的确立,要求从法制出发而确立的公平交易等明晰的制度与其相配套。

(2)产生的背景:

“民主的市场经济论”产生的背景与韩国经济危机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据韩国国内专家的分析,韩国经济危机的原因在于:1 )高投入低效率结构的固定化;2)大企业的大量借债, 过度负债经营造成盲目扩大企业规模;3)金融体制孱弱,缺少应有的金融监督机制;4)不恰当的政策措施等诸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最为根本的原因在于官治经济体制自身的矛盾。(注:(韩)李镇淳:《民主市场经济的确立方案》,总统职务接受委员会,1998年1月,第43页。)

早在60、70年代,官治经济使得当时还处于经济发展初期的韩国在短时期内有了高速发展,并使以农业为支柱的落后经济中的过剩劳动力等资源、向高速发展的工业化所需资源的转移起到了显著的作用。这不但克服了贫困的恶性循环,并且对促成经济的压缩型高速增长起到了巨大作用。显然,在韩国经济体制处于较单一的阶段中,由中央管理经济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使韩国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但80年代末以来,韩国经济再也不能由国家有组织地进行管理。经济结构多元化及其错综复杂性,使权威主义再也起不到其原有的作用。同时也没能确立代替权威主义体制的市场体制,其结果导致了韩国产生经济危机。在官治经济下,加深了政企勾结和市场机能的失调。

在以往韩国社会发展过程中,构筑权威主义经济模式的政府是朴正熙政府,其发展模式是以国家对市场的强力介入,实行保护企业的政策,并重点发展大企业为核心的。

当前权威主义发展模式再也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权威主义干预模式与政治民主主义的矛盾扩大。作为权威主义国家的核心和基础,是政府和财闭的联合促成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但该制度的长期存在使社会中的某个集团不断增加自身的利益并享有特权,且排斥另外的一些阶层的势力和利益的扩张,从而导致社会分裂。围绕着特权阶级产生的政企勾结,是整个社会不断腐败和效率低下的源头,如果不解除这种体制并实行政治与经济关系的改革,则无论何种民主改革都将无济于事,而社会正义与法制的实现也是难以想像的。

其次,该体制再也不能提高生产积极性及其效率性。权威主义和国家介入主义发展了大国家、大政府,同时也促成了财团独占市场的特权。这些因素制约了大企业以外的经济行为者(市场参与者)的创造性,限制了他们的发展。官治经济、官治金融,这种以财团为中心的发展模式,使财团没有真正得到质的飞跃,而仅仅是量的积累。同时这种发展模式对韩国的经济向更高阶段的发展起到了逆反作用。

最后,随着冷战结束,国际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各国特别是大国,都把追求军事利益转向追求经济利益放在首要地位。随着国际贸易竞争的日趋激烈,以自由移动的金融为中心各金融资本开始不断融合,并且遍布世界,从而使得一国可自由掌握的经济圈不断缩小。自韩国加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 虽然也因此在贸易、金融等方面得到了一些优惠,但作为其代价,韩国不得不开放国内市场。同时,国家保护并扶持本国企业的力度也相应减小了。(注:(韩)崔章集:《民主主义与经济发展》,总统职务接受委员会,1998年1月,第13—14页。)

韩国国民在最近50年的历史经验中,对权威主义时代表现出来的权力集中,以及以财团为象征的民间经济的集中产生了反感。今天,在韩国实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管理机制以后反感更加强烈。 政治上的权威主义不能推动社会的公平竞争,不能提高社会各部门的效率。权威主义的发展模式虽然一度推进了高速增长,但是到了一定阶段它无法克服自身的矛盾,瞬息之间即面临危机。因此,韩国为了取得高质量的经济发展,治理经济的基本指导思想必须转变,即需要新的发展模式。基于此产生了“民主的经济发展”的国家治理构想。

(3)实践方案:

新政府为实现“民主的经济发展”,主张“小而强有力的政府”,也就是说,政府为维护市场秩序和补正市场结果进行政策干预是不可避免的。

但需注意在实现“民主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的职能问题。作为教训,历史上朴正熙政府的权威主义官治经济弊病百出,故必须消除国家干预主义。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是向着市场万能主义转换,因为消除国家干预主义并不是完全否定国家对市场的干预职能。也就是说,是排斥国家干预对市场经济的不利之处,保留其有利的一面。民主政府的职能在于保证市场经济的有效运作,并且适应保护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的参与者。

新政府在缓解市场干预的过程中,需大力加强政府在创设公平竞争、市场稳定、公共财产(公共基金)的供给等方面的核心职能。同时,无论民间部门还是市场,若在现阶段其发挥的机能与作用相对弱的话,政府就应承担起积极扶持的责任。特别是在环境或保健等社会保障领域中,政府应关心和保护社会上的弱者或被排斥在整个社会之外的阶层。

新政府决心停止政府主导的经济,而根据市场原理进行国家政治的运作,并清算政企勾结和官办金融,使所有企业都能按照自己的创造性和自律性参与竞争,再也不会有市场经济以外的因素影响企业。使社会的一切部门都坚持按这样的原则办事,保障全体成员均等参与的机会,共享成果,给竞争中的落伍者以再教育、再培训的机会,使之重新参与竞争。

3.影响新政府推进国家政治运作的因素

金大中政府上台之始就面临着来自国内的很多压力。韩国进入90年代以来,GDP年均增长率为7%,通货膨胀率在5%以下, 国民储蓄率高达34%,政府没有任何财政赤字。在1993年金泳三政府上台时,还保持着经济5.8%的增长率和3.8亿美元的经常项目黑字的韩国经济,在短短不过五年时间里变成了负增长和两位数的物价上涨指数,并背上了沉重的外债,使韩国经济举步维艰。所以振兴经济,使韩国恢复经济活力,摆脱当前的金融危机,是金大中面临的最大课题。

金大中新政府上台以后提出了将要解决的100项治国课题。 其核心内容有四项:行政改革,地方自治改革,财团改革,劳动政策改革。这四大改革课题在历届政府掌权初期都曾提出过,但都是虎头蛇尾,没有能坚持到底。前总统金泳三政府在以文人出身而成立的政府时代背景下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些改革措施从其基本目的而言得到了国民的认同,但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这表明改革之路不是一帆风顺的。

现就影响新政府进行国家政治运作时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如下分析。

首先,经济危机因素。此因素固然制约新政府,但也能给新政府提供机会。一场经济危机使韩国面临着高失业、物价上涨、收入减少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的不稳定等等一系列急需解决的问题,这无疑使新政府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但从另一方面讲也提供了如下两个机会:1 )虽然摆脱经济危机是韩国政府所面临的当务之急,但这同时也给韩国政府提供了一个能进行以前无法解决的一系列改革问题的机会。以前有些政府建立之初提出过要进行改革,如财团改革、金融改革、劳动政策改革等。但因财团在韩国社会当中的地位和势力过于强大,所以历届政府的改革计划都没有能进行到底,而这次经济危机提供了可以进行改革的一个大好机会。2 )金大中总统的当选虽使原先支持执政党的人士感到不满和不安,但由于这场经济危机,反而为克服经济危机而强调的国民一体性成为主导的舆论,便于各对立势力之间向互相合作的关系发展。也就是说,经济危机使金大中新政府比历届总统具有进行改革的相对有利的条件。包括既得利益阶层(享有特权的阶层)在内的所有国民,都作好了分担经济危机所带来的大量失业、收入减少、物价上涨等困难的准备。所以,当前是韩国政府果断实施改革课题的最有利的时期。

其次是政治因素。有如下两个:1 )金大中领导的新政府国民会议党和金钟泌领导的自由民主联盟两党的联合,使新政府带有联合执政的性质。然而两党联合不是为了进行更深一步的改革作准备,也不是强大的改革势力之间的联合,而只是不同地域政治力量之间的联合。换句话说,该联合只是为了取得必要多数的选票而不是真正推进改革的联合,从而成为实现改革的制约因素。2 )金大中领导的国民会议党和金钟泌领导的自由民主联盟,在国会中的席位加起来也不到一半,各种议案很难顺利通过。特别是这两党本身的政纲各异,利害关系也不一致,一个改革倾向较强,而另一个则带有保守倾向。此次为竞选而进行大联合,今后能否长期保持联合与协调尚是疑问。

标签:;  ;  ;  ;  ;  ;  ;  ;  

论金大中新政府治国理念_金大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