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进高原体能变化与急性高原反应关系初探论文_饶福涛

(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 宜宾 644000)

【摘要】 目的:对急进高原体能变化与急性高原反应关系进行探讨。方法:选取四川、陕西、山东籍的90名男性青年作为研究对象。测试平原与急进高原后所有青年的折返跑速度、基础代谢、体重、血乳酸浓度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受试青年急进高原第4天后,基础代谢、体脂率增加,明显高于平原地区。急进高原当天运动后,血乳酸的浓度增加。待时间延长1~4周后,血乳酸的水平就会下降,与平原接近,二者呈负相关关系。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进高原反应预测中,可以将平原时无氧耐力作为重要的指标,能够发挥较大的预测价值。同时,加强无氧耐力训练后,能够起到预防高原反应的作用。

【关键词】急进高原;体能变化;急性高原反应;关系;分析

【中图分类号】R33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9-0319-02

急进海拔3000m以上高原地区后,受到缺氧环境的影响,对人体的器官、系统造成损害,导致出现缺氧症状,也称为急性高原反应(AMS)。在以往预防中,采取药物办法后,往往效果并不理想。鉴于此,本文主要对急性高原体能变化与急性高原反应关系进行探讨,加强对急性高原反应的预防。对90例四川、陕西、山东籍的男性青年急性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四川、陕西、山东籍的90名男性青年作为研究对象。其年龄在18岁到25岁之间,平均体重(58.74±7.27) kg。四川籍有30例,陕西籍有29例,山东籍有31例。三个地区的青年在性别、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海拔500m四川成都,向3700m的西藏进驻。对被试青年的握力、折返跑成绩、台阶指数、体脂率、体重、基础代谢、血乳酸浓度进行检测。用到的设备包括:折返跑测试仪、台阶试验指脉测试仪、体脂测试仪、乳酸测定仪等。

1.3 统计学方法

将上述统计数据录入到SPSS19.0统计学软件中,其中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或t检验;对比以P<0.05表示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急进高原前后体能变化

急进高原第4天后,受试青年的基础代谢、体脂率均增加,比平原更高。同时,在折返跑速度上,比平原低。对比前后的握力,没有明显差异。进行运动后,降低了血乳酸水平。如表1所示。

2.2 急进高原前后三籍青年体能对比

在平原地区,山东籍青年比陕西、四川籍的握力、基础代谢率高。陕西与四川籍青年的握力差异较小。其原因可能是受到体重、身高的影响。与陕西、山东籍青年相比,四川籍青年的灵敏度更高。然而,在有氧耐力素质上进行对比,则无显著差异。急进高原后,与其他两省青年相比,山东籍青年在体重、代谢率上依然占有优势。对比四川籍青年与山东籍青年的台阶指数,四川籍则更高。如表2所示。

2.3 相关性分析

急进高原当天运动后,血乳酸的浓度增加。待时间延长1~4周后,血乳酸的水平就会下降,与平原接近,二者呈负相关关系。

3.讨论

在高原急性缺氧环境下,对机体组织细胞氧代谢、输送、消耗、摄取等产生影响,导致氧供给不平衡。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发生AMS。研究表明,随着海拔的不断增高,AMS的几率也不断升高[1]。比如,在5000m的地区,AMS可以达到50%。本组研究中,受试青年急进高原第4天后,基础代谢增加,明显高于平原地区。在有氧耐力素质方面,变化不大。另外,在台阶运动后,测试出来的灵敏素质、血乳酸浓度显著降低。可以看出,急进高原后,缺氧性环境给人体带来了很大影响。另外,急进高原后,由于人体伙食改善,再加上运动量减少,也会增加体脂率。

研究表明,在平原地区,山东籍青年比陕西、四川籍的握力、基础代谢率高。其原因可能是受到体重、身高的影响。与陕西、山东籍青年相比,四川籍青年的灵敏度更高。然而,在有氧耐力素质上进行对比,则无显著差异。急进高原后,与其他两省青年相比,山东籍青年在体重、代谢率上依然占有优势。对比四川籍青年与山东籍青年的台阶指数,四川籍则更高。尽管如此,急进高原后,在AMS发生率上相比,没有地区上、籍贯上的差异。除此之外,急进高原后,三个地方青年在台阶运动后血乳酸浓度也不存在明显差异。研究表明,AMS症状与平原、高原的力量素质、灵敏素质、速度素质、有氧耐力没有关系。然而,当血乳酸浓度下降后,则会增加AMS评分。近年来,研究发现,急进高原运动后,随着时间的变化,也会使血乳酸浓度发生变化。具体来讲,急进高原当天运动后,血乳酸的浓度增加。待时间延长1~4周后,血乳酸的水平就会下降,与平原接近[2]。本组研究中,在急进高原第4天后,被试对象的血乳酸浓度比平原低,可能与高原暴露的时间有关系。当乳酸生产能力比较高时,则能提高青年的无氧耐力。研究认为,在急进高原反应中,无氧耐力的预测价值比较高。所以,青年进行适应性运动后,可以预防急性高原病,促进高原习服。尤其是加强耐力素质训练后,可以减少急性高原反应。同时,运动锻炼还与自主神经改变、促进高原习服有很大的关系。

综上所述,在急进高原反应预测中,可以将平原时无氧耐力作为重要的指标,能够发挥较大的预测价值。同时,加强无氧耐力训练后,能够起到预防高原反应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方盼盼,宫璀璀,仓宝成,李正民,李宗杰,李文莉,朱传杰,王迎涛.HIF-1α和RelA基因在急进高原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急性高原反应的关联性[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5(04):781-785.

[2]方盼盼,宫璀璀,仓宝成,李正民,李宗杰,李文莉,朱传杰,王迎涛.急进高原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相关易感基因表达与急性高原反应分析[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3,26(12):1572-1575.

论文作者:饶福涛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3月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5

标签:;  ;  ;  ;  ;  ;  ;  ;  

急进高原体能变化与急性高原反应关系初探论文_饶福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